王琪:驰战『金银潭』,『马云爸爸』点赞邀约火锅局
2020-06-12尤歌李兵
◎文/ 尤歌 李兵
1994年出生的王琪是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也是全院第一个报名出征的ICU护士。60个日日夜夜里,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和队员们创造着奇迹,也见证着奇迹。
穿上“白衣”就是“战士”
1月26日大年初二,夜里11点多,值夜班的王琪看到护士长在群里征集重症护士支援武汉的消息,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来不及准备,第二天她就随安徽省首批援鄂医疗队一起踏上了去武汉的战“疫”之路。这种紧迫感,反而让王琪感到踏实,“我是工作四年的重症护理病房护士,专业对口,武汉需要我们,去了会有用武之地。”
在这条生与死角斗的战线上,没有时间留给他们去调整和适应,经过院感老师的紧张培训和防护服的穿脱训练,一天后王琪就被安排进入武汉金银潭医院综合ICU从事护理工作。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抗击疫情的最前线,而她工作的ICU又收治了病情最为严重的病人,那是战“疫”前线中的“火线”。
每一天王琪都必须穿上厚重的“战衣”,做好全面的防护,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疏漏,后果不堪设想。一层隔离衣、一层医用防护服、一层防护面屏,还有手套、鞋套、帽子、N95口罩……她的全身被裹得严严实实,长时间佩戴口罩让人喘不过气不说,还能把脸磨出水泡;随着大口呼吸,眼镜和防护面屏上很快蒙上一层雾气,在病房穿梭就如同在暴雨天开着一辆没有雨刷器的车。
可是既然披上了这身“战衣”,就要在战场上披荆斩棘。每天王琪负责护理七八个重症患者,不仅要输液、抽血、透析、换药、记录各种检验数值,还要对病人进行翻身、喂食、排尿等生活护理。每每战斗几个小时下来,在厚厚的防护服包裹下,她里面的衣服总是湿了干、干了湿。看着身边一直都在坚持的战友、病床上等待救助的患者,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她在日记里写道:“今天又是9个小时才从重症病房出来,中间无休无歇,想想以后回家还得老老实实运动,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更扛得住!”有一次,因为被热到恶心想吐,王琪整个人处在眩晕状态,被队员劝说后才摇摇摆摆地“晃”出去休息。“那是我来金银潭后唯一一次提前了半小时出病区。”
厚厚的防护服穿在身上固然难受,可是与被感染的风险相比,又显得不值一提。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患者突发状况多,医护工作面临着极高风险。有时候遇到患者出现紧急状况,需要抢救性气管插管,操作过程中,患者气道开放,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患者,被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站在抗击疫情的暴风眼,能在这次战“疫”中克服恐惧心理、战胜自己,对王琪来说,也不失为一份收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王琪春节回家的安排,而成长也仿佛在一夜之间。“工作中会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是我作出决定时就已经考虑过的。所以我不害怕,我相信不管是怎样的困难,我总能一点一点克服。”正是考虑到了种种困难与风险,王琪在出征之初并没有将自己的决定告诉父母,直到很多天后,渐渐适应了金银潭的节奏,她才敢和父母报平安。
抗疫线上,没人放弃对“生”的渴望
重症隔离区是感染风险最高、最危险的区域,这里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症患者,纵然有医生和护士以仁勇为盾牌、以术业为刀枪,捍卫着病人的生命防线,但死亡并不能总被阻隔在防线之外。
金银潭医院2个月的工作对王琪来说,最无法接受的莫过于看到护理的患者因病情加重逝去。“我们看多了生死却依旧无法释怀,那是面对死亡的无能为力。但悲伤之后,我们必须打起精神来,因为有更多的患者在等着我们。”
死亡伺机而动,但病房里的气氛却不是低迷、沉重的。王琪说,病房里总是有一股劲,那是强烈的求生意志。王琪照顾的病人中,有一个阿姨病情恶化,需要用无创呼吸机通气,而此时医生需要患者配合俯卧位。“这种情况下的俯卧位通气让患者身体非常痛苦,当时阿姨虚弱得说不出话来,她就用手机打字跟我说:‘只要能活下去,我什么都愿意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琪至今仍感慨万千,“看着他们咬着牙坚持与病魔斗争,我感到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
生死面前,真情尤显可贵。在王琪和队员们为患者日常护理时,也会为他们读家人的信。王琪记得一封患轻症在家隔离的妻子写给ICU丈夫的信。“那封信我记忆犹新,整封信没有一句词藻华丽的情话,只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却让听者为之动容。”这封家书就像是妻子送给丈夫的一剂“特效药”,让丈夫生出顽强的意志力,在与病毒抗争的过程中奋力拼搏。就好像有奇迹存在一般,那个丈夫在几天的积极治疗下,竟症状好转转入轻症病区。
ICU里也不总是上演生死时速,也会有很多让人放松一笑的趣事与感动。这里的很多病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操着一口熟练的武汉方言,王琪刚开始听时,常常一头雾水。为了多和老人们交流,她从同伴那里学到了小技巧,将一些武汉话中的生活用语和医疗用语整理出来默记在心。现在,她听到病人喊“窝色”,就知道是想去厕所。听到病人要“福子”,就是要毛巾。当她看到病人举起大拇指,对她说“过细”时,隔着口罩她也会回复一个大大的笑脸。因为她知道,那是病人在夸她细心。
让王琪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当她给一名患者处理完大小便时,患者隔着无创面罩说了一句话,因为听不清,王琪只能靠猜试着理解,急得她汗都流出来了,也没说对。最后,这名患者掀起面罩一角说了一句:“谢谢你,辛苦了。”当时王琪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出来,“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啊,但是患者的感谢让我非常感动。”
在金银潭医院的日日夜夜,王琪积累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感动。看着自己护理的病人渐渐好转,王琪感到非常欣慰。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当看到自己护理的患者症状好转到轻症病房,之后出院回家,这就是对我们医护工作者最大的回报。”
黎明的号角响彻金银潭
对王琪来说,在金银潭这两个月的经历是她终身难忘的。她忘不了安徽医疗队的同事们对她的照顾,忘不了武汉公交车司机师傅白天黑夜的接送,忘不了手机里每天都接到来自家人、朋友、同事的问候,忘不了来自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援助。
刚到武汉时,天气是湿冷的,为了符合感控要求,医疗队员们入住的宾馆全部停用了中央空调,王琪不是很习惯。用吹风机吹被窝、用矿泉水瓶装热水抱着……为了取暖,王琪和队员们各显身手、各出奇招。爱心企业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联系赠送了取暖器,医院工会也为他们送去了“暖宝宝”御寒,把怕冷的姑娘们心里烘得暖洋洋的。
2月8日是元宵节,王琪依旧在医院度过。但是,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同样坚守在抗击疫情岗位上的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同事,为她精心制作了一条暖心视频——“王琪,神经外科全体同仁为你感到骄傲!”“等着你平安归来,加油!”“好好干,你是最棒的!”听着同事们的声声鼓励,王琪的心里满溢着感动:“神经外科是温暖的大家庭,我一定会安全回去,继续做我的神经外科小护士!”
3月8日妇女节那天,王琪和队友们还在驻地收到了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赠送的奶茶、炸鸡和小龙虾,还有他亲手写下的小卡片:“医之大者,亦士亦侠。”更是给了她们继续前行的动力。不止于此,马云还给所有援鄂一线的女医护们进行了花呗提额和3年分期免息,还为她们打造了专属的金粉色版花呗。
“马云老师既懂年轻人的胃,也懂年轻人的心。”王琪说,作为礼尚往来,她和战友们当即在微博上发出邀请,等疫情结束,邀请马云到合肥吃火锅,以此表达内心的感谢。让王琪等人没有想到的是,支付宝官方火速回复:“安排!我觉得重辣就挺适合他的,感情深,一口闷。”接着,马云也亲自在微博回复:“咱约起!别告诉喝啥酒,有多辣,只告诉我时间和地点。”这让刚结束一天工作、拖着一身疲惫的王琪和同事们惊喜不已。
仁心仁术、不惧身死冲向战场,王琪和她的队友们完美地展现了“最美逆行者”的飒爽英姿。正是这些充满侠客气概的人,才让可怕的疫情得到如此好的控制;正是因为这些济人困厄的医护人员,黎明的号角才终于被吹响。在全国医疗力量集中支援近两个月后,武汉终于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出院潮”。寒冬尽,春花浓,3月31日,王琪和队友们将温暖的豪气存于心间,利剑回鞘,英雄凯旋。
现在,她已投入到了科室的日常护理工作中。回忆起那段充满奇迹的战“疫”时光,这个90后姑娘满眼放光,“对于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我满心感动。我们的身后有全中国作为后盾,无比荣耀,无比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