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届生变应届生?教育公平不容践踏
2020-06-11熊丙奇
熊丙奇
艺人仝卓在近日直播时,自曝高考时将往届生改为应届生身份,称当时心仪的高校要求应届生身份,于是“通过一些手段”修改了自己的考生身份。事件发酵后,仝卓表示,“应届生”是自己考学失利后复读时的自我暗示,并数度“哽咽”称当艺人说话不自由,对于“往届生变应届生”的操作,却未做正面回应。而教育部已要求山西有关方面对此开展调查,并明确表示对违规行为零容忍,此事虽时隔多年,也将追查到底。
(5月29日 《人民日报》)
仝卓自曝“往届生变应届生”,言语间还有引以为傲之意,遭质疑后又开启“诉苦”模式,这波操作确实很“迷”。但从公共角度看,最该关心的,是他所说的“往届生变应届生”情况是否属实。毕竟,“往届生变应届生”不是变身游戏,而是事关公平。
此事如若属实,那就是高考作弊。一般而言,篡改身份信息的作弊行为难度不小,非个人之力能成,通常都存在作弊链条,需户籍管理部門、教育部门、学校有关人员配合,才能修改学籍信息。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门根据其自曝的信息启动调查,来得很及时。只要调查结果属实,不管其是否从篡改身份中获益,都必须依法作出处理,包括取消所获学位,并严肃追究参与作弊案的相关人员的责任。
就此事而言,鉴于可能有地方教育部门卷入其中,由教育部介入,能确保调查不受利益关系影响,也以此向公众传递明确的信息:高考公平,来不得半点儿戏。
仝卓把明显属于高考作弊的行为拿出来分享,缺少的是基本的是非观和“法与非法”的判断。舆论哗然后,他又说自己“最后还是没考上”,言外之意是,自己没有从舞弊运作中获得实质好处。但判断高考作弊,是否从作弊中获得好处,并不是依据。
在高考中,把往届生改为应届生,是比较少见的作弊操作。篡改身份信息,抹掉“往届痕迹”,要动用多方力量,难度很大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总体而言,在我国高考录取中,往届生和应届生的报考机会差不多,只有很少高校明确只招应届生,不招往届生。为此运作篡改身份,也是够“任性”。
如今,教育部介入调查,这样较真也是为了公平。无论如何,要以公平之名,将问题调查清楚,给公众明晰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