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地理教学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与整合
2020-06-11张猛
张猛
摘 要: 一直以来,地理学科都兼具着科学性与人文性,在高校的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精神成为了高校地理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地理教学的使命。因此,大学地理教学的重点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突出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让大学生逐渐形成相关地理环境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意识。
关键词: 大学地理;科学素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4-0241-01
1 引言
在大学地理教学中,科学性与人文性都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双翼”,大学教育里的“科学”指的就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而“人文”指的就是人文精神,包括科学求真、理性逻辑,在分析问题时给人一种严谨与逻辑性的感觉。在大学地理教育里要着重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科院杨叔子院士曾强调:“科学和人文,既是完善一个人人格的双翼,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繁荣复兴的双翼。”因此,在大学地理教育里,也要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这两种双重品质上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优势,其既有理科思维的一面,又有文科人文关怀的一面,然而据中国科普研究所的数据表明,当代年轻人在分辨科学能力上比较欠缺,没有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对此,应该在高等教育里注重对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教育整合,发挥地理学科优势,提高高校地理教学价值。
2 地理学科与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的关系
2.1 地理学科与科学素养培养的关系
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与课程培养目标有密切联系,在当前的大学教育里,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与技术,但是在科学素养教育上比较欠缺,不应该让科学素养的形成成为某部分大学生的专利,而是结合全体大学生的需求,在教育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形成科学素养。地理学科的科学素养有如下几点:(1)形成对地理相关知识与地理现象的探究兴趣,愿意主动探究相关地理事物;(2)认可大学地理教育的价值,讲究地理知识的科学性与事实性;(3)形成地理学科相关的求真精神、怀疑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学习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人文精神:(4)学会灵活应用学习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解决生活、社会存在的问题,学会发现及创造;(5)初步习得并掌握一定观察分析、野外实践以及地域实践调查、实验的地理实践能力。大学地理教育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教育工程,也是高等教育的目标。
2.2 地理学科与人文精神培养的关系
地理学科天然蕴含人文精神,其主要体现在地理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地理学科倡导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从发展的角度来探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地理学科有着天然的人文特性。地理教学里与人文精神相关的有以下几点:(1)“尊重自然,和谐发展”,地理教学里离不开“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各种地理要素的组成及演变规律发展的,包括“尊重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须恪守的尊则;(2)“资源道德”,在地理教育里离不开资源的教学,包括资源类型、资源的产生以及资源的变化、开发,这些教育里都蕴含着人文因素;(3)全球意识,地理学科解释了地表地理环境之间要素的练习、地理空间分布规律,这些都在无形中揭示了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构建“全球意识”。
3 大学地理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与整合教学
3.1 强化基础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学习
高校在地理教学时,应该注重课程教学优化,想要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就必须从大学课程设置开始,实现理论课程与實践课程的优化。比如,在教学“地理信息系统”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地理课程时,应该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讲解了“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后,可以要求学生利用GIS软件扫描矢量化地形图,然后比较认识GIS与CAD数字化成果的不同之处,接着讲述数据库建库的基本流程,最后通过校园数据库的建立,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空间分析,要求学生依据地形图完成案例选址,选址一处适合安排三十户水库居民移民的最佳位置。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可以引导其更好的转化抽象知识为地理实践知识,提高大学生地理兴趣。
3.2 模块化专业拓展,增强学生的选课权
在构建高等教育地理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该将其划分为人文、自然与地理信息科学等模块,在课程设置上推动学科的模块化发展,让高等教育里每个课程下都有丰富、专业的课程衔接,加强专业之间的拓展,做好课程比例分布,防止出现“避重就轻”的课程设置。地理学科在专业拓展课程上,要结合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突出专业特色。
3.3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高校的地理实践课程一般与自然地理相关,在教学上,应该明确教学课时与考核方式,不能让实验课程的考核依托于理论课程,这样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状况,比如,在“植被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大学课程里,就将实验课程划到理论课程里,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此外,在大学生实验课程考核方式上,要尽可能用形成性评价来科学评价学生表现,重视学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不能单看实验报告。具体可以从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创新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在实验内容上,要注重对大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结合兴趣自主选题,做研究型高校教师,利用实验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大学地理教学里,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让大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大学地理教学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地理教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帮助学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让高等地理学科教育为培养兼具人文与科学素质的学生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兰.地理教学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及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