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瑞士人的环保意识“点赞”
2020-06-11周文洋
周文洋
去年,我们五人小组参加了与瑞士某集团联合研发的科技项目,业余时间游览了各大城市,对他们的城乡风貌、心态行为有了一定了解,尤其瑞士人的公共理念、环保意识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行走瑞士各大城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整洁、宁静,商家门面装饰都朴素简洁,没有眼花缭乱的广告牌匾,更听不到招揽顾客的高频音响。瑞士人几乎家家有汽车,但都用于外出度假或旅游,在街上极少见,电动车也很少,几乎全是步行或骑自行车。街头地上偶有纸屑、枝叶等,很快有人捡起扔进垃圾桶。街巷路面看不到坑洼破损、崩裂断痕,到处都窗明几净,清新华丽,犹如漫步在宽敞明亮的大厅。
一天,走在伯尔尼街头,见几个工人蹲在路边指指点点,近前一看,是墙根有一条裂缝。他们用电镐将缝隙边缘凿去一些,拿风枪吹净砂砾,把一种透明胶与水泥调和,细心灌进缝里。胶泥很快凝固,用砂轮磨平,再拿砂纸打磨光滑,细致的操作仿佛装修自家客厅。翻译卢斯卡说:“各城市都有专人巡查,发现道路、花坛、下水井等出现裂隙崩脱等,马上报告环境管理局,很快会有人赶来维修。”
垃圾分类在瑞士深入人心,住宅区在隔百米左右就有一排黑、蓝、黄、灰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居民都会将一袋袋分好类的垃圾扔到相应的桶里,如出现较大较多的旧家具、装修垃圾等,要电话预约,会有垃圾车上门清运。城市临街的门店,每天有电动车两次收运垃圾。
我们刚住进酒店,发现房间有两个垃圾桶,一个衬着塑料袋,另一个则是光光的。起初以为是服务生疏忽,后来才知,衬塑料袋的用来装果皮、瓜蒂等不可回收垃圾,而废纸、饮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要扔到光桶里,服务生收拾垃圾桶还要把金属、塑料等仔细分类,连香烟盒里的锡纸也要取出来。
在苏黎世,我们协助一家企业改进了一种小型青饲料加工设备,从入料口填进秸秆,通过粉碎、烘干、挤压,出料口就淌出青饲料颗粒。机械安装完需要调试,瑞士人却说找不到可加工的青秸秆,我们指着绿化带茂盛的芦草说:割一些就可以。他们面色不悦,高声叫道:你家花园的植物可以随便割吗?我们不明白瑞士人为什么这样激动。卢斯卡说:绿化带一草一木都受环保法保护,没有人去动一根芦草。后来在五十多公里外农场拉来牧草才完成调试。
我们曾在卢塞恩市街头遇到一支游行队伍。所谓游行不似想象中的浩浩荡荡、群情激愤、振臂高呼,只是百余人,松松散散、拖拖拉拉地前行,若不是有的人举着牌子,有的人拉着横幅,压根就分不出谁在游行,谁是路人。
他们聚集到广场,一个领导模样的人站在高处演讲,听了一会儿,卢斯卡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叫“绿色家园”的民间环保组织发起的游行,原因是两只野鸭在城内绿化带做巢,孵出一窝小野鸭,本应在卢塞恩湖繁育的野鸭为什么到市区孵蛋?是不是卢塞恩湖已被污染,他们要求市议会检测水质,严查污染源,惩治不作为。
没几天,电视新闻报道:经检测,卢塞恩湖水潔净度超过正常值0.3%,原因是大量倒伏芦苇未及时清理,淤沤腐烂造成污染,市议会已拨专款整治,环境管理局局长也为此引咎辞职。
通过这件事,我们注册登录了“绿色家园”的网站,发现他们经常发布环境污染与治理的报告和建议,号召民众为其点“赞”支持,如超万人“赞”,就可做为依据督促市议会采取整改措施。
没几天,这个组织提出:全国的塑料垃圾袋改为黑、蓝、黄、灰四种颜色,用来装不同的垃圾,进一步为垃圾分类提供便捷。我们觉得这个建议极佳,都用手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