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色与金色的夜曲

2020-06-11

新少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惠斯勒夜曲德彪西

詹姆斯·惠斯勒(James Whistler),美国画家。1834年出生于美国,年少时便喜欢画画。11岁进入圣彼得堡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成绩优异。15岁时惠斯勒的父亲病逝,他随母亲回美国定居,并遵从父亲的遗愿考入美国西点军校。然而他除了绘画之外,多门功课不及格,最终被学校开除。后来他进入国家测绘局工作,却在绘制地图时加入了艺术创造,因此又被辞退。

21岁的惠斯勒决心投身于艺术,先后在巴黎和伦敦居住。由于他天赋异禀又勤奋努力,很快就当上了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主席,后来又在法国获得骑士荣誉勋章。惠斯勒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灰与黑的协奏曲——母亲的肖像》。绝大多数歌颂母亲的名画,都无法和这一幅营造的诗与音乐的优美意境相媲美。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黑色与金色的夜曲:坠落的烟火》是惠斯勒并不特别著名,却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很特别:惠斯勒晚间出去散步时,用心凝視、感知夜中的景物,次日清晨,他凭着感觉起笔,回想和构建前夜的所见所感。创作过程中饱含了浓厚的直觉与即兴,色彩与形态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意味。他用这种方法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中《黑色与金色的夜曲:坠落的烟火》表现的是夜里克里蒙花园的焰火。他先在画布上涂一层薄薄的底色,赋予这些夜景蓝色或浅绿色的色调,然后用连续的笔刷游移画布四方,制造出天空、河道和建筑,再缓缓变换色调,几抹轻盈的跳跃色让人联想到游船、灯光和海岸线,画面梦幻又神秘。

作品给人以静谧、清新、和谐的美感,就像旋律优美的乐曲那样使人心醉神迷。画家那横扫的笔触流畅生动,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他强调色彩与音乐之间的联想,试图用色彩的和谐变化来表达音乐的旋律,并喜欢用音乐词汇来为画作取名。

有趣的是,这幅《黑色与金色的夜曲:坠落的烟火》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太过超前,以至于并不被大众接受。却在不久之后给了法国作曲家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深刻的启发。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法语: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出生在法国,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毫不掩饰自己是受到惠斯勒《夜曲》系列的启示,创作了印象派风格的交响组曲《夜曲之云、节日、海妖》。德彪西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光与色的变幻,他把音符当作画笔,明暗浓淡的和弦为色调,勾勒出大自然光影朦胧、迷离变幻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感觉与体验。

德彪西写信给好友,把自己创作《夜曲》的过程描述为 “试验同一种颜色的不同层次的组合——就像绘画中对灰色的练习”。显然德彪西用“颜色”这个词汇来指代乐曲中的某个环节,他希望自己的音乐中有一种近似绘画的“光与影”。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点击界面左下角的“你来我往”,进入“聆听经典”,我们来欣赏一下《夜曲(二)节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绚烂夺目、独具舞蹈气氛的旋律,以及华丽灿烂而又尘土飞扬的热闹节日庆典场面吧。

(责任编辑  王硕)

猜你喜欢

惠斯勒夜曲德彪西
小事一桩
月夜曲
惠斯勒打官司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德彪西音乐创作对印象主义绘画的借鉴
贝多芬《月光》与德彪西《月光》的比较分析
快乐新年
试析德彪西《格拉纳达之夜》音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