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兰:过了这个难关,我们一定更好
2020-06-11
2020年4月10日,在泸州市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董允坝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小兰正在蔬菜大棚里育苗忙碌着,她熟练地将一棵棵辣椒苗移栽出来,旁边十多个农民在帮着她锄草、施肥……她们戴着的口罩和彼此保持的两米距离,提醒人们这是抗疫期的非常生产。为了不误农时,宋小兰和合作社社员们已经这样工作两个多月。
2014年,宋小兰在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董允坝承包了农民一千多亩土地,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了董允坝蔬果专业合作社。经过六年奋斗,合作社成员发展到两百多户,有机蔬菜销售到全国大小超市。政府利用这里的有机蔬菜种植,把董允坝打造为省级蔬式生活主题公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级AAA景区。这里曾先后承办了两届四川(泸州)江之阳蔬菜品赏会、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现场会、全省高效节水灌溉现场会、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现场会、全省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现场会等六大省级会议。
宋小兰是一名“80后”,曾经在深圳一家民营医院做妇产科医生。2007年,孩子4岁的时候,宋小兰回到老家一边带孩子,一边摸索创业致富的道路。宋小兰从小一路念书、上大学,再到深圳打工,对农业知之甚少,但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蔬菜的青睐,她对种菜产生了兴趣。宋小兰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对吃得好,吃得健康只会越来越重视。”
2014年初,宋小兰瞄准绿色蔬菜种植的商机,毅然决定走进田间地头,投入近200万元,流转承包1000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
创业之初,为了做大种植生态蔬菜项目,宋小兰动员了3户农业个体户加入,创建了董允坝蔬果专业合作社。两个月过去了,合伙人看到田地里还是荒芜,农民还在敲打着硬土地,打起了“退堂鼓”,3位合伙人一致决定退出项目合作,决定将前期投入资金以欠款的形式借给宋小兰。1000亩土地不能砸在手上,宋小兰只身接下了一千多亩生态蔬菜种植的任务。
宋小兰只能不顾一切阻拦挽起衣袖和裤腿,从没干过农活的她,也学着育苗、锄草、施肥……还常常熬更守夜地向农业专家取经验,一步步地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转变。
慢慢地,宋小兰的有机蔬菜打开局面,她将种植的蔬菜直接输送市内各大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得到消费者喜爱,常常供不应求。找她洽谈预定蔬菜的客户渐渐多起来。村民们看到宋小兰的专合社有了起色,纷纷加入进来。
今年疫情爆发后,好多单位没营业,学校没开学,超市营业数量也减少,宋小兰她们面临着蔬菜滞销、停工停产耽误蔬菜栽种和收获等诸多问题。怕疫情影响销售,一些社员对今年的播种还有些担心和犹豫。作为领头人,宋小兰感到压力山大。
卖不出去,就等于白干半年;耽误了收,就会耽误种;要稳定社员的信心,就必须提前要到订单!宋小兰说:“尽管疫情不让老百姓出门,但菜肯定还是要吃的,只是,需要大家付出更多的劳力。首先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专合社则从有机肥的土壤改良、适当延长我们社员的劳动时间、狠抓销售渠道三个方面抓春耕生产,目前,我们基本完成了原有订单销售,还要来了很多新订单,增强了社员们的信心。”
说到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宋小兰说:“我们这是蔬菜,是老百姓饭桌上的东西,只要能够顺利种下去,卖出去,问题就不大。在合作社务工的大都是五十多岁的中老年人,他们平时也一般不在外务工,所以,只要我们合作社继续向好,对村里就业就不会有太大影响。”根据宋小兰介绍,村民以土地为股资,加入董允坝蔬果专业合作社,能够获得土地流转费和每亩地600斤谷子,同时,村民还可以在蔬菜大棚打工,每天60元的务工费。董允坝建成公园一样的基地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观光,一些村民办农家乐,有的开小型超市,生活得滋润,每人至少增收两万多元。目前,因为疫情变冷的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经济正在慢慢复苏,“现在政府把基础设施建好了,又是规模种植,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每天只工作8小時,这样的条件多好啊。相信经过这次巨大的困难,我们的专合社一定越来越好,大家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宋小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