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之下“云经济”蓬勃生长

2020-06-11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鲜办公远程

工作靠远程办公、学习靠老师网上授课、头疼脑热靠在线问诊、三餐靠生鲜配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虽然旅游、餐饮、线下娱乐等行业受到一定冲击,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生鲜配送等新型“云经济”可谓一派火热、发展迅猛,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疫情下异军突起的远程办公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春节假期显得格外漫长。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全国大部分企业复工复产的节奏逐渐加快。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人员不能聚集,大部分企业选择线上远程办公模式,它成了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好帮手。

2月3日,线上复工第一天,还在江西老家的白领闪闪,穿着睡衣参加了一场部门视频会议。这场视频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布置在家工作安排。闪闪所在的部门从来没有开过视频会议,连开视频会议使用的钉钉App都是闪闪前一天才注册好的。

其实,像闪闪所在公司这样要求员工灵活办公、在家办公的不在少数,切切实实刺激了远程办公需求。截至目前,上千万企业组织、约2亿人启用钉钉在线复工。腾讯会议推出两个月,日活跃账户数就超过1000万。截至3月20日,金山办公面向企业、政府、医疗机构等共计免费发放超过400万个“云办公”账号,支持社会各界复工复产。

受疫情影响,线下培训难以按期举行,通过钉钉视频会议、日历、群直播等功能,中南控股集团实现了上千人在线培训、远程办公协作。目前,中南控股有超过10个项目通过钉钉顺利复工。“使用钉钉让我们实现了组织、沟通、协同在线,提升了从线下到线上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中南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黄澄表示。

为了应对激增的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企业线上办公需求,钉钉第一时间向1000万家企业组织发布了在家办公全套免费解决方案,宣布免费开放302人不限时视频会议;企业微信快速做了新版本迭代,带来了群直播、健康上报、在线会议支持300人等功能;飞书也宣布,将为所有中小企业和抗疫组织提供为期3年的商业版免费使用权。

腾讯企业微信副总经理李致峰表示,过去企业主要是在线下办公,员工每天来到办公室,有什么事情面对面沟通。疫情期间,远程办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企业开始转变工作方式,办公场景向线上转移。

在这个堪称“史上最长春节假期”里,远程办公等“云办公”模式确实让部分人爽了一把,毕竟不用早起洗头、化妆,不用挤早、晚高峰公交地铁了。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员工觉得在家办公“简直心累”。

怿一是一名两岁半孩子的妈妈,她抱怨起在家远程办公的“糟心事”。

“由于工作岗位原因,我必须时刻留意群内的消息。但只要我在电脑前坐下,闺女便会哭闹着让我抱她。家人似乎对我也不是很理解,他们认为我既然在家就应该陪陪孩子,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开工了。”怿一表示,除了孩子的影响,远程办公还大大拉长了工作时间。“领导或同事随时都会线上‘艾特你,没有下班的概念。而且电话或视频会议变多了,大事小事都要建个电话会议,有时晚上9点还开着电话会议,沟通效率并不高,真是心累。”

除了来自家庭环境的挑战,有些公司还对员工远程办公提出了具体要求,引起了一些员工反感。比如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公司要求他们在线会议必须打开摄像头,有员工吐槽开视频会议时因为穿睡衣、没洗头被罚款,还有员工抱怨公司要求一天要打四次卡。

远程办公因为沟通不便,还容易造成工作失误。搜狗输入法在2月3日突然向河北兴隆县的5000多名用户推送了一条即将发生12级地震的预警消息。后来搜狗公司查明原因,竟然就是在做技术测试时,由于相关人员在家远程办公,对服务器进行了错误操作。

远程办公模式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还是会逐渐發展成为未来办公的新趋势?字节跳动副总裁、飞书负责人谢欣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开发远程办公软件,进一步说明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远程办公的重要性。

至于办公应用对工作方式的改变,谢欣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公司完全采用在家办公的模式,但字节跳动现在的员工不论在不在公司,确实对工作的影响不是太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分析,疫情在某种程度上“催熟”了远程办公市场,使用户快速养成了习惯。“远程办公便捷性优势比较明显,即使没有疫情,未来也会成为主流工作方式。对于远程办公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带来的一些困扰,也可以通过公司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在其他场景,远程办公降低交流的时间成本,利远远大于弊。” 盘和林认为。

互联网分析师马继华表示,远程办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在疫情期间得到了验证。如今习惯已经形成,未来随着5G网络普及,使用率一定会大幅提高,使用时长也会增加。

至于远程办公目前存在的困扰,马继华则认为,5G技术在未来就是要解放时间和空间束缚,至于工作与生活分开的问题,这并非技术问题,远程办公本质上还是人在使用工具,掌握主动权的还是人。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远程办公还有诸多“硬伤”。比如远程办公没有真正提高效率,对每一个员工的职业感、专业能力的要求都极高等。上述观点认为,在疫情过后,许多沟通、会议的场景,都会重新恢复到线下面对面,远程办公就成了非刚需。

疫情过后,在线教育何去何从

在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自2月起,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师生都开启了另一种学习模式——云课堂,利用线上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

疫情之下,学校的这场以“云课堂”为主要模式的在线教育“实验”规模有多大?给师生及家长带来了怎样的体验?疫情过后,在线教育会退潮吗?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2月12日,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一个六年级班级微信群里传来琅琅书声,语文老师在群里对学生的朗诵给出点评。

长沙市南雅中学督导室主任尹青松表示:“到2月10日,我们学校就已经开通两个学习平台,让全体学生开始在线学习,老师线上辅导、答疑,组织比较有序。”

这两所学校是众多学校的缩影。疫情之下,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面临挑战,云课堂成为各校教师授课的新选择。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登录相应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达到了2019年整体的128倍;仅2月10日全国部分普通高中“云开学”首日,就有超过2亿人参与网课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但疫情的暴发却给在线教育带来一个意外的发展契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所副研究员陈峰认为,疫情之下,一场围绕在线教育的、全社会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宏大实验已经开启,在线教育的风口已经来临。

据七麦数据统计,1月24日至2月下旬,腾讯课堂、学而思网校、猿辅导App下载量累计突破360万。其中,目前国内通过腾讯课堂开展在线教学的学校已有近万所,服务师生人数达千万以上量级。该平台上线4天内,日均用户增长率均超过100%。除此之外,新东方在线、网易有道、VIPKID、跟谁学等在线教育平台同样备受关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人数已超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而艾媒咨询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将达3.09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本次乘“停课不停学”之风,在线教育行业的整体增速或将迎来新一波高峰。

全面触网是否是“停课不停学”理想的教育方式?

周琦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平時上课时,他会通过学生的表情反馈,随时调整课程内容、启发学生思考。

“在线直播教学,准备要更加充分,讲稿、语气要反复斟酌。”周琦说,每次直播授课前,他都会提前好几天做足准备。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反馈,避免把直播授课变成一场“自嗨”,他要求学生在课后5至8小时内,将他课前、课上提出的问题,反馈在微信群里,以供大家讨论交流。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磊同样感受着在线教学的“爱与痛”,他带领学生置身虚拟化的实验场景,学习经典原文、在线答题。

“在线教学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显而易见,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学习,可以随时在留言板上发问,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推荐更好的线上教学资源,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在线教学最大的问题是不好组织教学管理,老师不知道网络另一端的学生处于什么状态,有没有认真听,接受程度怎么样。尽管有互动环节,但只有一部分同学参与。”王磊说。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像一面多棱镜,饱受关注,也不乏争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时在线教学的个性化和交互性比较弱,导致学习者对在线教学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

“在线教学还会让学生过多依赖电子产品,影响孩子视力发育,之前有关部门曾提出为保护青少年视力,减少学校对电子教学的依赖。但目前是特殊时期,学校大力开展在线教学,放松了对学生在线时间的控制。”熊丙奇说。

此外,网速问题也成为在线教育发展的一大短板。大量教学内容上线、短时间在线人数激增也让不少地区上课时遇到“卡顿”和“死机”,出现了网络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即便是新东方这样的大型机构,也在“云课堂”上线之初遭遇过服务器瘫痪的窘境。

随着疫情在国内呈现缓解态势,不少地区已经开始复课。在疫情过后,以云课堂为模式的在线教育是否会迎来发展拐点?

艾媒咨询在线教育行业分析师李松霖指出,此次疫情为在线教育平台带来了大量用户,其被动开展为行业基础条件普及提供了契机,设备、家长观念、学生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所改善,行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未来在线教育与线下的融合会更加深入,即使线下教育完全恢复,线上教育也会继续担当重要补充的角色。

“这确实是一次机遇,但不能盲目乐观。从长远角度看,在线教育要取得真正的提升,还是要面对教学效果这一本质问题。教学效果能达到,分数能提高,学生能迅速掌握学习技能,才有可能最终使得某种模式或产品‘活下去。”新东方在线副总裁兼东方优播网络科技公司CEO朱宇认为。

未来,增强在线教育的个性和交互性变得至关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周彬认为,在网络教育产品开发上,要从网络技术转为关心人的因素,多考虑孩子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及成就感。

“对在线教育来说,师资是基础,技术是保障,两者不可或缺。技术与师资投入要双管齐下。”猿辅导在线教育副总裁李鑫认为,在线教育机构一方面要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在交互体验上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应不断优化师资供给,努力提升主讲老师的讲课水平,切实保证教育质量。只有如此,在线教育才能留住用户,更好地与线下教育进行融合。

此外,“开课啦”首席执行官赵云锋认为,面对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升级化的消费需求,应持续加大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投入,给用户提供更流畅的使用体验。令人欣喜的是,工信部已要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阿里、百度、华为等企业建立专项工作组,确保网络稳定运行,夯实在线教育网络基础。

互联网医疗能否取代传统医院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医院成了高危区域,大量非急症门诊关闭,求医不便的患者开始转向“云看病”“云诊疗”,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比同期增长了20多倍。因为疫情的催化,互联网医疗似乎迎来了春天。

“鼻塞难受,偶有耳鸣现象。”小李因为严重的鼻炎从北方搬迁到武汉,疫情当前,虽感觉不舒服也不敢去医院开药,担心交叉感染。一直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他果断选择线上看病。

前不久,北京的一位家长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孩子饭后肚子疼已有三天,但她不敢带孩子去儿童医院,最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了“云看病”。通过平安好医生在线问诊,她知道孩子肚子疼是因为“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并听从了在线医生给出的治疗建议。“咳嗽一周左右,无武汉旅游史或居住史,没有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无慢性病史。”一位病友这样求助在线医生。在线医生回复意见是:“别太担心,目前看不是新冠肺炎,建议先对症治疗止咳,同时注意密切观察。”

对上述病例,一位专业人士表示,在线问诊可以承担部分疑似患者的分诊功能,帮助消费者确定是否需要去医院;另一方面,也对惊慌失措或者疑心重重的患者起到安抚和心理疏导作用。

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的独立App日均活跃数最高峰时达到了671.2万人。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0家公立医院开展新冠肺炎免费互联网诊疗/线上咨询服务。

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至今,在线问诊并非新事物。业界人士认为,在线问诊已成为互联网医疗领域使用最频繁、也是发展最成熟的服务,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很多人害怕去医院,在线问诊为人们提供了处置“小病小痛”的途径。

从目前互联网医疗市场来看,微医、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微脉等被消费者熟知的品牌均已配备了在线问诊业务。疫情促使在线问诊升温,这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再度受到关注。

近日,平安好医生方面称,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微医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16点,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抗疫免费义诊专区访问量超过9884万,已集结28 466名医生在线接诊,累计服务119万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已有10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针对新冠肺炎推出了在线问诊专页。根据这些平台目前公布的数据粗略估计,至少已有400万人次在线上完成了就医咨询。

京东健康平台数据显示,自1月26日以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平台日均问诊量在10萬左右。平安好医生开通肺炎问诊专区,由医学专家小组进行“7×24小时”实时答疑,并联合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开通全国首个抗疫电话义诊专线。阿里健康联合支付宝上线在线义诊服务,并在淘宝App上线“买药不出门”服务。根据阿里健康平台数据,在线义诊功能开通后,每个小时平均有近3000人发起在线咨询。

对此,业界认为,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这次针对疫情的义诊服务既是一种公益行动,也是留存用户、抢夺市场的良机。激增的用户流量,意味着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大幅提升,用户普及范围也更加广泛。

互联网医疗企业积极行动的同时,一些传统的公立医院积极拥抱互联网,整合医疗力量,用互联网医疗开辟了抗疫“第二战场”。

2月10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上线“互联网门诊”,首批103名医生在线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图文或视频的方式在线咨询。3月3日,“互联网门诊”升级,可以实现线上支付、医保线上实时结算、药品快递到家等功能。运行一个多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门诊”服务患者近6000余人次。

“云诊疗”更是打破了优质医疗力量的地域界限。

疫情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积极协调,多次通过远程视频,为湖北襄阳“线上驰援”。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到乡村的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抗疫中,“云诊疗”发挥独特作用,全区22家互联网医院形成联盟,开展在线问诊3万余例,约40万人受益。

“我们支援襄阳的医护人员名额有限,但目前双方已建立了联络员机制,更多专家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发挥作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宁说。

疫情催化“流量井喷”,互联网医疗行业悄然间好像迎来了“春天”。特别是疫情期间,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政策,助推互联网医疗发展。

“疫情对于互联网医院的加速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我们医院过去深耕互联网医疗的经验,使得我们在非常时期能迅速把平台拿出来。”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朱福指出,疫情期间,医院的门诊量是平时的一半,但互联网医院上线的短短几天,平台的问诊量已经跟正常时期的线下门诊量持平,有的专家甚至出现了挂号排队的现象。

那么,互联网医疗能否取代线下传统医院?

在朱福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选择题。“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医院和线下医院是一个对立关系,其实不然。互联网医院能完成线下医院30%~40%的工作,能满足一部分人民群众的需求,既是医院的好助手,也是人们一个非常好的就医途径。”

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来说,公立医院的入局令他们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机遇。“传统医院也加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恰恰说明互联网医疗符合用户需求,符合政策发展趋势。”叮当快药CEO俞雷解释,“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化的程度,像平台的合理搭建、高效运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互联网医院中的有效应用,以及药品的即时配送等。用户的一部分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解决,而另一部分仍然要依靠线下解决,比如拍摄X光片。”

“不过,在患者于线下医院首诊之后,仍然需要再次排队找医生的情况下,互联网医疗是可以帮助到用户的。”俞雷补充道。

疫情给了互联网医疗一个发展的机遇,但互联网医院如何将疫情期间涌入的增量用户转化为存量,如何真正打通医疗信息的壁垒,如何保证患者在线诊疗的质量,仍然是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难题。

生鲜电商在春天中迎来大考

在手机上下个单,就有人把菜市场或超市里的生鲜送到家门口。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宅在家里,也令线上买菜需求激增,各大生鲜电商订单翻倍式增长,“云买菜”成为网络和现实中热议的话题。然而,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云买菜”也不再是唯一选项,生鲜电商或在春天中迎来大考。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南京姑娘小韦就再没去过实体商超,生活所需都改线上采买了。当然,买得最多最勤的是蔬菜、水果、肉类。从京东到家到苏宁小店,不少平台她都试过。小韦记得,刚过春节那几天,下手晚了,许多生鲜都售罄了。“现在两三天买一次,小区门口就能取,很方便。”

大量新客户涌进来,许多老客户购买更频繁。对此,许多生鲜电商的一线人员深有体会。

崔雷艳是苏宁小店北京体育馆路店店长,2019年11月,她的小店才正式上线“苏宁菜场”——一种消费者在线下单、次日到门店自取的服务模式,主营生鲜产品。由于上线不久, 这个小店前期客户积累不多,但这个春节,小店的销量很好,几乎所有品类都翻了番。

这家门店辐射周边四五个居民小区,从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8点,顾客陆续前来取货,总有不少新面孔。为满足防疫期间顾客的需要,崔雷艳还和同事提供额外服务——为周边实在不方便外出的顾客送货上门,“多的时候,一天送五六十单,整个上午都没闲着。”

苏宁小店负责人表示,2月份,苏宁菜场整体销量上涨7倍,3月以来仍然保持较快增势。这段时间,商品种类几乎每天都在扩充,已经由最初的200多种增加到近千种。

放眼望去,生鲜电商领域基本呈现同样的涨势。京东到家数据显示,春节防疫期间,全平台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70%,米面粮油、肉禽蛋奶、蔬菜水果和水饺馄饨等方便速冻食品均十分畅销;美团买菜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四地销售量均有明显上涨,北京地区日销售量最高为节前的2至3倍;每日优鲜数据显示,疫情暴发后一个月内累计售出2亿件商品,更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用户增加了237%,其中九成用户在儿女的帮助下学会了用手机买菜。

一些实体商超的到家服务也迎来激增。家乐福数据显示,2月14日至3月14日,到家服务同比增长398%,服务人群达1853万人;物美多点则披露,春节期间成交额同比增长232.2%,新增注册用户同比猛增236.3%。

随着用户激增,订单猛增,生鲜电商们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疫情之下,考验的不仅是电商平台供应链、配送,还有物流、人员服务等诸多环节。

“人员紧缺、运力不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盒马鲜生福建市场运营负责人曹怡说,疫情期间,尽管数百名一线配送员马不停蹄送货,但仍无法满足顾客源源不断的需求,一度出现超时、延时现象。

订单量激增背后运力的不足,不单是盒马鲜生的问题,也是每个生鲜电商共同的难题。2月份,几乎每家生鲜电商的配送时间都延长了,如每日优鲜的送达时间从平时的1小时内变成了4小时内。苏宁菜场的配送時间也从“次日一早提”变成了“次日下午提”。

“疫情时哪怕再烂的服务,只要有供给,用户都需要。只要能完成最简单的购买,就可以让这些新用户满意。”苏宁菜场相关人士说,然而,当疫情结束时,这些新用户是否愿意继续使用生鲜电商App是个问号。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供应链能跟上,疫情是一次机会,但如果能力不足,在疫情结束后,可能就会流失掉顾客。这从供应链中最核心的冷链物流系统可见一斑。在某生鲜电商买到过两次臭鱼后,消费者王女士卸载了手机里的这个App。

前端流量的涌入、订单爆发式的增长,每一个生鲜行业从业者都看到了其中的机会,而供给侧任何一环断掉,都会影响履约的质量。“需求侧井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整个行业供给侧能力被挑战的问题。”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说,每日优鲜得到的一个启示是必须要强化供给侧的核心能力。他将疫情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面临缺货,考验买手和产地资源快速连接的基础供给能力;第二阶段疫情趋于稳定,增量变少,核心是围绕新沉淀下来的用户做商品开发。

业内人士指出,疫情对生鲜电商来说确实是机遇,一方面是培养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供应链一直是制约生鲜电商的最大因素,这次疫情是考验和做强供应链的机会,有利于吸引资本进入,但同时会加速生鲜电商洗牌。

日前,王珺和盒马鲜生CEO侯毅爆发了一场口水战,争论的焦点是“究竟哪个模式是生鲜电商的终极目标”。

侯毅宣称,叫停前置仓盒马小站,未来一部分盒马小站将转为盒马Mini,剩余的部分网点将逐步退出市场,并直接点名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称盒马Mini才是生鲜电商的“终极目标”。

对此,王珺发文称,零售模式没有“最终业态”的说法,生鲜电商作为一个新兴业态,经量变到质变实现盈利,一定会经历坎坷,“疫情让我们围绕供给侧能力做组织和人才投入的认知更加坚定了。只希望通过自身的修行,把现有模式跑得更通畅,让用户和供应商伙伴更多获益,拥有更多选择。”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对各家生鲜电商来说,当务之急是将疫情期间获得的新流量转化为自己的忠实用户。毕竟在2019年,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超过20家生鲜电商关门倒闭。而当线上不再是用户的第一选择时,生鲜电商如果不能通过优化供应链上线更优惠或更优质的商品,即便是已经获取了廉价的“新客”,用户最终还是会离去。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以及配送方面的特点并不突出,并且始终处于烧钱培养市场和消费习惯的阶段,这种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模式将无法持久。

显然,对于生鲜电商来说,真正的春天还远未到来,非常成熟的模式依旧没有出现。当疫情退去,生鲜电商们最终比拼的还是各家精细化运营能力,以及在供应链、仓储、即时配送,甚至流量等方面全方位的布局。(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生鲜办公远程
生鲜灯的奥秘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特惠购
河南远程医疗将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
远程访问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国内联合办公空间多达2300个
超市集体推进生鲜合伙人制度
数据
广场办公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