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研究
2020-06-11牛媛媛
牛 媛 媛
(运城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部,山西 运城 04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特别是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超过60%[1]。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直接关系着高等学校的未来发展,其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教学的质量。因此,研究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高校新入职教师的基本特点
据调查,我国当前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成长经历单一
目前,高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85、90后。他们成长经历单一,主要经历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最终又回到大学工作的生活轨迹,他们的生活空间主要以教室、宿舍、餐厅为主,日常的人际关系以老师、同学为主。成长经历相对单一,使新入职青年教师对社会生活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其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磨难和考验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2. 接受和沟通能力较强
高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年轻、有活力,能怀有满腔热血投入教学工作;思维活跃,成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具有较高的信息获取能力;年龄差别较小,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能够结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在就业和考研方面为学生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另外,部分新入职教师有辅修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考虑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困惑提供帮助。
3. 承受生活、工作、学习等多重压力
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发展趋势,学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还有高校在教学、学生以及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难度的增加,尤其给予青年教师巨大的压力。首先,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因入校的教龄短、职称低,在工资和福临待遇方面尚处于底层。其次,他们还要承担着较大的经济压力,面临着婚嫁、赡养父母等生活问题。最后,青年教师除了要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外,还要考虑自身的长远发展,不得不在评职称、发表论文、处理行政事务等方面来回穿梭。因此,生活、工作、学习等多重压力,多种角色的转换,降低了青年教师对高校舒适工作生活的向往,理想与现实的差异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从而影响其自身发展和教学发展。
二、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情况:(我们课题组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
1. 教学认知能力
表1 教学目标认知现状
教学认识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从事本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掌握、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的创新情况等。
第一,关于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青年教师要上好一门课,首先必须清楚地认知和把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调查,23%的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很熟悉,46%的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比较熟悉,而有31%的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掌握情况一般。可见,多数青年教师能够较准确地认识教学目标,能够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改进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
第二,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加工,有助于教学课堂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调查显示,38%的青年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个性特点,对其所授内容进行加工处理,54%的青年教师只是按照统一内容进行知识传授,还有8%的教师不能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基于此,可以看出多数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知识传授,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做不到“因材施教”。
第三,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情况。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是青年教师在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必需的条件和基础。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有46%的青年教师在校期间已经系统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31%青年教师主要是通过上岗培训的方式获得教育理论知识,13%的教师自学过教育理论,另有8%的教师表示从来没有学过这部分内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育基本理论只是一知半解,没有掌握系统完备的教育理论,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
第四,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的创新情况。随着“00”后进入大学,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上课的抬头率。为此,青年教师必须进行在尊重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创新性研究,选择具有前沿性、新颖性的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根据调查发现,38%的教师很注重教学内容和授课形式的创新,54%的教师会注重教学内容,8%的教师则侧重于授课形式的创新。因此,如何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2. 组织操作能力
表2 课堂教学基本功现状
第一,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调查显示,有53.85%的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46.15%的教师能够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这说明,新入职青年教师能够掌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
第二,脱稿讲课的能力。调查显示,有23.08%的青年教师基本能脱稿讲课,69.23%的教师对讲课内容比较熟悉,在讲课期间偶尔会看课件。这表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能够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
第三,将科研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30.77%的青年教师经常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15.38%的教师偶尔会将科研成果用于课堂教学,有23.08%的教师表示会将科研成果用于课堂,但课堂效果一般,还有30.77%的教师表示不会将科研成果用于课堂教学。这表明多数青年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能将科研运用于课堂教学,但取得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如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并将科研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
第四,同学生的互动情况。调查显示,15.38%的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很多,53.85%的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比较多,30.77%的教师表示在课堂中和学生的互动不多,因为授课时间不够。
3. 教学监控能力
表3 自身修正能力
第一,根据外界建议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调节课堂教学。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而言,听取同行、学生对自己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建议,有助于教师自身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据调查,53.85%的青年教师表示会注重外界的建议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根据不同班级及时改进教学,38.46%的教师表示会关注外界的意见,适当地调整部分教学,7.69%的教师表示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一般情况下难以改变。
第二,关于教学反思的能力。授课完毕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这是新入职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一个必要途径。调查显示,61.54%的教师会经常进行教学反思,38.46%的教师表示会偶尔进行教学反思。这表明,多数新入职青年教师会在授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是值得肯定的。
4. 教学研究能力
表4 科研认知能力
第一,进行教学研究,撰写教改论文。23.08%的青年教师表示从事教学研究时会经常撰写教改论文,69.23%的教师表示偶尔会撰写教改论文,有7.69%的教师表示几乎不撰写教改论文。因而,如何引导青年教师把教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形成论文是教学研究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开展教学方法研讨等教学活动,是提升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据调查,新入职教师所在系部中61.54%的会定期开展教学活动,38.46%的会偶尔开展教学活动。可见,新入职青年教师对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认可的。
第三,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根据调查,53.85%的教师表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46.15%的教师认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一定帮助。这表明多数新入职青年教师认为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能够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各系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综上,我们发现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不平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在教育基本理论的掌握、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研究以及课堂掌控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引起重视。第二,新入职青年教师未能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表示备课、上课等教学活动已成为自身生活的中心,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甚至还有教师表示若从事科研开展的也不是同教学相关的研究;同时,部分青年教师表示教学反思只是偶尔情况下才进行,其目的只是想改进教学方式,因此从事教改论文的写作也只能是空想。
面对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认真梳理和剖析影响教学能力不足的因素,努力降低和减少这些因素的消极作用,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影响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因素
基于对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了解,我们需进一步分析影响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内部因素
1. 对教师角色理解不到位
在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调查为何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时,有四成的教师认为教师行业稳定,容易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在与部分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个别教师选择教师行业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不是自己对这个行业本身的喜欢和兴趣。这样的原因会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对角色理解不到位,导致对教师岗位职责及要求认知不清,难以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如何转变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自身观念,理解教师角色本身的任务要求,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 教学理论与技能的缺乏
据调查,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各综合性的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因而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对一些教学技巧与教学方式的把握得不够准确,导致他们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理论担负着解释现象或问题,进而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现实的重任。”[2]可以说,新入职青年教师对教学理论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在硕博士培养阶段着重培养的是个人的科研能力,培养单位的主要目标是如何提升个人的科研能力而非解决传授教学知识、教学能力的问题。基于此,硕博研究生毕业进入高校后,虽然拥有较深厚的学术能力,但教学理论与技能的缺乏导致其无法有效地管理高校课堂,也无法及时地处理突发性的教学事件。
3. 知识储备量不足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高校生源结构的不断发展,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新入职的教师未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结构特点,无法有效应对同学生之间的尴尬局面。在同个别新入职青年教师访谈的过程中,有教师表示自己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对自己教授课程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够广、不够深,在课堂上缺乏自信心,对学生在课间提出的问题无法直接给予回答,只能在课后查阅详细资料才敢解答。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导致教师无法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影响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外部因素
1. 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3]为此,具有娴熟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授课的基本能力。然而,任何教师都不是进入高校就拥有这种能力的,因而所有的教师都会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在实践中的锻炼,而且需要高校对其进行有计划地培训和有效引导。目前,虽然高校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但其培训结果却并不如意,很多培训只是空有形式,没能对教学能力的提升起到实质性效果。同时,由于培训资源缺乏,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获得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而且高质量的培训往往分配给职称较高的教师。
2. 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为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目前高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但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政策还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第一,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时,对教师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未能考虑新入职青年教师;第二,大班上课本身就是有难度的,尤其是让新入职青年教师去掌控大班教学。因此,教学管理部门要结合新入职青年教师的特点和职业阶段性特征来制定教学制度,引导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
三、提升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
1. 加强教师本身的职业认同
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换,本身就面临着挑战,再加上新的工作环境,教学、科研以及人际关系等都要重新开始,使青年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巨大。为引导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的教学环境,高校管理部门要帮助新入职教师充分认知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变教师对其身份的认知和理解,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要认真落实教师传习制度,引导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老教师的讲课,学习其课堂管理经验和教学设计等,与此同时准备好自身的教案、讲义和课件,从而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完成对教师身份的认同。
2. 丰富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
教学能力是推动高校青年教师规划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青年教师获得职业绩效的前提。为了让广大青年教师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5]。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而言,要担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教书育人、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必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详细的理论知识,进而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一方面,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在课下要时刻抱着学习的心态,阅读大量的书籍,做好学习笔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新入职的教师要及时运用互联网技术、同老教师交流等渠道学习他人的经验,借鉴他人的教学优势,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样化需求。
(二)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
1. 转变高校教师的培训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行为要变,理念先变。”[6]网络技术新时代的到来,呼吁高校教师培训理念的创新,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高校必须把培训理念从对青年教师的管理转为向青年教师提供发展和服务。长久以后,我国高校一直秉持教师管理的理念,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对教师的需求,但这种管理模式往往忽视了教师本身的需求,在根本上不能满足教师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需求。
为了提升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让青年教师真正担负起时代责任,就必须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准确判断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环境,遵循教师教学能力的特点,把教师培训视为青年教师实现全面发展的必要过程,给予其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其次,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而言,培训的目的不仅是让其了解学校现状,更重要的是解决其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然而,当前的培训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单纯讲授,培训方式单一,缺乏操作性,未能满足青年教师进行学习的需求。因而在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前有必要对其进行需求评估,掌握和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课程。此外,在培训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适应自己的培训课程,也是高校管理层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2. 完善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
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过程,其目的是引导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教学工作流程,进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让其更快地投入到教学工作。
第一,在培训内容方面,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除了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职业道德等内容外,还要增加学校文化、教学实践和学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关于理论理论课程的培训,可以采取汇编教材的形式,让青年教师自学理论。此外,高校还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借助案例分析的形式明确培训内容,并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来开展有关教学方式、课堂管理等方面的讲座,对青年教师进行掌握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等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第二,在培训方式方面,采取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的形式,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学点评及模拟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培训的效果,从而增强培训的参与性、实践性。
第三,在培训考核方面,采取理论考核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考试方面,主要以笔试为主,考查的题目以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为主;在教师实践方面主要考查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健全高校教学管理
1. 完善导师制教学模式
导师制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使其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利用导师制教学模式也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构建起专业话语与情感信息双向流动的平台,进而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因此,为进一步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导师选拔方面。要结合新入职青年教师的特点,在征求导师和被指导教师意愿的基础上,选拔那些具有副教授专技职务,并且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第二,明确导师责任。规定合理的指导程序,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指导内容;第三,建立导师激励制度。制定导师制教学管理规定,通过设立青年教师专项资金项目来解决导师制的经费问题,并将教师导师工作的业绩纳入期末考核,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第四,完善监管措施。加强对导师制教学工作的监管,严格考核标准,设立教学技能考核环节,利用教学测评、教学技能比赛等形式进行考核。
2. 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建立教师发展中心的本意是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指导,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让教师发展中心真正发挥其教学指导的意义尤为重要。为此,第一,开展优秀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利用公开课的形式为新入职教师提供讲课技巧、教学方法等内容,有效发挥优秀教学的教学榜样作用。第二,通过利用座谈会、教学研讨会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良好交流,进而汲取他人的教学优势,改进自身不足。第三,积极开展第二教学课堂,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以专业授课的形式参与教学实践,寻找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结合点,从而给课堂教学增添新鲜的血液。
综上,我们要结合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在准确了解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牢牢把握青年教师自身成长规律,坚定不移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引领广大青年教师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7]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