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黑色喜剧的现实启发
2020-06-11文|梭梭
文|梭 梭
要打造一部现象级的好作品的确并不容易,但它也会成为一个作者终身的荣耀,还是值得为之努力的。
疫情期间,演出和电影市场久久不能恢复,人们的文化娱乐消费只能投诸于那些无需到公共场所的活动中,因此也给了网络和电视节目更大空间。然而不得不令从业者反思的是,有这样大好的时机却并未产生太多期望中的爆款,反倒是最近开播的、从阵容到故事都没有爆款相的黑色喜剧《我是余欢水》,有了意料之外的热度。
《我是余欢水》讲述的是中年失意男人余欢水,在窝窝囊囊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因为得知自己身患绝症而逆袭,做了自己从不敢做的许多事,却没有想到就此打开一片新的空间,当然也因此陷入巨大的麻烦中……
这部电视剧与话剧颇有渊源,本身就是改编自话剧《我是余欢水》,主演郭京飞更是话剧舞台上捶打起来的演员,在上海曾有“话剧小王子”之称。可以说这些年话剧正成为影视剧获取好题材的一个途径,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半个喜剧》《驴得水》等电影都是经过话剧舞台反复打磨又搬到大银幕上,独到的故事和新颖的题材,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更多关注和喜爱。《我是余欢水》也是话剧市场演了多年的经典作品,虽然电视剧与话剧相比改动很大,但内核并没有太大变化。
为什么话剧舞台能发现这么多好故事呢?大抵是因为话剧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一部剧的成败牵涉的成本不过数十万或者数百万。与影视剧相比,这样的成本甚至还没有许多影视剧的宣发成本高,因此束缚也少,敢于做更多尝试,就有了更多不随大流的作品。戏剧在审美和思考方面都会比商业化程度更高的影视剧更胜一筹,在这样的小众领域中开掘大众题材,也许可以提升大众文艺作品的审美和思想,的确是一个好的方法。影视从业者们不如把眼光从各种网文中抽回一些,也在审美层次更高、思考更深邃的文艺作品中好好寻觅一番,一定不会入宝山而空回。
说完了题材还要说说郭京飞,这个曾经的“话剧小王子”如今在电视剧领域炙手可热。他没有偶像颜值,但却有偶像派的演技,在影视剧中稍露头角便被关注到。可以看出鲜肉的颜值能够带来流量,但“老腊肉”们同样可以凭演技带来流量。因为郭京飞这样的“老腊肉”走红也能让他们主演的剧目可以尝试别的题材,而不必一味陷入你侬我侬的爱情故事中。近些年来,像郭京飞这样走红的“老腊肉”颇有几位,影视从业者们也应就此看到,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颜值虽有不少拥趸,作为演员最终收买人心还得靠演技。
《我是余欢水》的故事中最为打动人的应该是,余欢水人到中年事业上无望升迁甚至还在被开除的边缘,家庭的压力更是让他不堪重负……这样一个形象因为过于真实而引发了许多观众的共鸣,相比之下后面的开挂逆袭不过是黑色喜剧超现实的部分,只是增加了观影乐趣。不知道影视从业者们是否从这份共鸣中看出什么不妥?我们竟然是从一部黑色喜剧中看到接地气的形象和故事,是不是也挺黑色幽默的?这不就正说明现在作品中接地气的形象太少了,真实的故事所带来的真实情感共鸣太少了。想一想,《安家》中许多被观众津津乐道的故事和细节,不也就是那些接近生活真实不悬浮的情节和细节吗?这种津津乐道的背后就是真实的稀缺,好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稀缺。
其实,现实题材从来都是艺术创作的宝库,只不过这种描摹对创作者要求更高,你得熟悉生活不能让观众挑出太多错来,但这种描摹又不是简单的照搬和描红模子,你还得能从观众熟知的生活中提炼出精髓,体现出一个艺术创作者的审美和思想高度。的确,要打造一部现象级的好作品并不容易,但它也会成为一个作者终身的荣耀,还是值得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