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制角度浅谈图书的成本控制
2020-06-10帅丹
帅丹
摘 要:图书成本是图书利润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控制图书成本已成为出版单位开源节流、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印制作为图书生产流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本文在总结笔者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合理确定图书定位、科学安排图书生产、密切配合上下环节三个方面,探讨了图书成本控制的一些有效途径,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解读,以期能为出版单位提质增效提供借鉴和帮助。
图书出版单位大多已转企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如何提质增效是每家出版单位都必须面对的难题。图书成本是图书利润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控制图书成本已成为出版单位开源节流、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印制成本在图书成本中占比较高,且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可有效降低印制成本,这其中既需要印制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的专业素质,还需要编辑人员充分了解印制相关流程和知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印制角度探讨图书成本控制的一些有效途径,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出版单位提质增效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合理确定图书定位
图书定位不同,图书相应的开本、印刷色数、印数、印张、装帧设计以及纸张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要想在满足图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图书成本,必须合理地选择和确定这些影响因素的参数。
1.根据图书定位合理确定开本
图书定位不同,图书开本亦不同,合理确定图书开本既可以充分体现设计者的理念和意图,为读者带来美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图书的生产成本。从印制角度来看,合理的图书开本不但可以提高纸张的利用率,还可以节省印版费和印装费。根据图书类别、内容的不同通常可参照以下方式进行选择:①教材和科技类图书通常可选用标准16开本,成品尺寸为184mm×260mm,可选用787mm×1092mm规格的纸张;②标准类图书可设计成32开本,成品尺寸为140 mm×203mm,可选用850mm×1168mm规格的纸,也可设计成大16开本,成品尺寸为210 mm×285mm或210 mm×297mm,可选用889mm×1194mm或880 mm×1230mm规格的纸;③图册(集)、部分计算机类图书由于图书中插图较多、篇幅占比较大,成品尺寸通常设计成203mm×260mm,可选用850 mm×1092mm规格的纸;④大众类、普及类图书,为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成品尺寸宜设计成170mm×240mm,可选用710mm×1000mm规格的纸,这是一种小全开规格的图书,印厂可采用小全开机器印刷,印版数量是常规16开本的一半,可大幅降低图书成本。
2.根据图书定位合理选择色数
图书定位不同,是选择单色、双色还是四色,对后续的排版设计、纸张选择、印刷装订等很多环节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印制角度来看,巧妙、合理地选择色数,尤其是用好双色和随文彩,可在满足既定需求的前提下大幅压缩成本。目前,一些少儿、教辅、计算机等类型的图书,既希望通过色彩的变化来提高品质、吸引读者的兴趣,又要定价适中、满足市场营销的需求,为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就要尽量压缩成本,此时较好的选择就是设计成双色,往往能达到类似于四色的效果。一些学术、文学艺术等类型的图书,书中的某些图片用单色很难达到现期的效果,通常整本书都被设计成四色,成本很高,利润被大幅压缩。遇到这种情况,在设计时就要着重将彩色图片集中在文中的适当位置,最好是在前面几个印张或者后面几个印张,采用随文彩的形式,全书按照单色进行设计,只是将图做成四色集中插入到正文中,这样整本书的设计通常按黑白排版收费,印刷时单色和四色部分分开印刷,相较于全書采用四色印刷,可大幅压缩成本。
3.根据图书定位合理设计印数和印张
图书定位不同,相应的读者对象也不同,对图书的起印数和印张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从印制的角度来看,合理的印数(尤其是首印数和每次重印的数量)和印张,可有效节约图书印装费和纸张材料费。笔者曾制作了一个表格进行详细测算对比(目前均采用CTP印刷):以16开本10印张四色印刷6000册为例(版费75元、印刷20元/色令、装订0.035元、覆膜0.18元/册,纸张材料6000元/吨),如果分成3次印刷每次印刷2000册则成本约为8元/册(彩色不足3000册按3000册计),如果分成2次印刷每次印刷3000册则成本约为6元/册,如果直接印刷6000册则成本约为5元/册。由此可见,即使总印数相同的情况下,每次选择的印刷册数不同,成本也会有不小的差别。
从成本角度考虑最合适的印张数是整印张,在无法做到整印张的情况下,最好能设计成0.25印张或0.5印张,尽量不要设计成0.125印张的奇数倍如0.125印张、0.375印张、0.625印张、0.875印张和0.75印张。0.125印张的奇数倍印张和0.75印张会增加图书的版费、印刷费和装订费,四色图书费用增加尤其明显。以16开本彩色印刷3000册为例(版费75元、印刷20元/色令、装订0.035元、覆膜0.18元/册,纸张材料6000元/吨),9.125印张图书成本约为6.133元/册,9.25印张图书成本约为6.154元/册,9.375印张图书成本约为6.290元/册,9.5印张图书成本约为6.196元/册,9.625印张图书成本约为6.512元/册,9.75印张图书成本约为6.533元/册,9.875印张图书成本约为6.85元/册,10印张图书成本则为6.38元/册。由此可见,合理设计图书印张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图书成本。
4.根据图书定位合理选择装帧
图书定位不同,装帧形式也会有所区别,图书的装帧形式通常分为平装、软精装和硬壳精装,三者在生产周期、工艺设计、生产成本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从印制角度来看,一般图书能做成平装就不做精装,能做成软精装就不做硬壳精装,除非特殊要求,图书要尽量精简工艺,以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腰封虽可起到装饰图书、商业宣传的作用,但对读者来说使用意义并不大,还需单独设计制作,建议采用其他方式替代;勒口虽可扩展图书所包含的信息、提高图书的美感,但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装订速度,对于印量大、印刷工期紧张的图书影响较大,建议可将相关信息印在封底上;封面可选用覆膜、上光(UV、过油)、起凸、模切、烫金等工艺,美术编辑应合理选用,以简洁、美观、高雅、大气为宜,避免过多堆砌延长生产周期、增加图书成本。
5.根据图书定位合理选择纸张
图书定位不同,在纸张的选用上也会有所反映,通常图书定位越高对纸张的品质要求也越高。从印制角度来看,纸张费用在图书制作成本中占比较高,一般为1/3左右,因此在满足图书定位的前提下应尽量选取性价比较高的纸张。一般单色印刷的教材教辅、科技类图书宜选用60~70克胶版纸;大众类、普及类读物考虑到携带方便多选用轻型纸。四色类图书为保证良好的印刷效果可选用70~100克的全木浆胶版纸、纯质纸、特种纸、轻涂纸,或者80~157克的铜版纸,相同克重的纸张,价格的排序为全木浆胶版纸<轻涂纸<铜版纸<纯质纸<特种纸。其中,轻涂纸质地、色泽、印刷效果类似铜版纸,但价格比铜版纸便宜,性价比较铜版纸高,可多考虑选用。
二、科学安排图书生产
图书生产环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图书的生产进度、图书质量和生产成本,这既体现在生产周期方面,还反映在印制方式和印装企业的选择上。
1.根据进度要求科学安排生产周期
图书生产周期通常指图书印刷、装订直至入库的时间,科学安排生产周期是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图书生产时间,这样可有效降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间接成本,同时还可尽早实现上市销售,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如果是有一定资助的图书,还可早日回笼资金,充实出版单位的现金流。笔者所在出版单位在印刷前要开具图书综合印制单,确认图书书名、书号、版次、印次、定价、印张、总印数、封面工艺、装帧形式、用纸信息及用量、文件拼版顺序、样书数及印装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与编辑人员协商入库时间,再向各印刷厂咨询生产周期,往往需要经过多轮沟通才能确定下来。通常,单色印刷要求的生产周期一般为5~7天见到样书,10天入库;四色印刷根据装订、工艺等具体情况一般为12~15天见到样书,18天入库。特殊要求的图书,与印刷厂单独协商确定生产周期。
2.根据市场定位科学选择印制方式
图书根据市场定位可以分为畅销书、长销书以及短版书等种类。从印制的角度来看,通常畅销书、长销书采用传统胶印平版机或轮转机印刷;印量小的短版书通常采用数码印刷,即按需印刷方式(POD),数码印刷又可分为平张激光印刷和喷墨轮转印刷两种方式,若是精装或质量要求较高就采用平张激光印刷,若是平装对质量没有特殊要求就可采用喷墨轮转印刷。传统胶印平版机或轮转机,能满足绝大多数图书的质量要求,不仅速度快而且成本低,较常被选用;平张激光印刷,虽质量较好,但费用较高,只在品质要求较高时选用;喷墨轮转印刷,以其周期短、成本低的优势,已成为小印数图书的常用方式。
目前,CTP(直接制版)、POD技术已较为成熟,且成本下降较快,尤其是POD模式可有效压缩纸张占用的现金流、降低库存、加快周转,为出版单位降本增效,各个出版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以笔者所在出版单位来看,通常800册以下的单色图书和印张较少的标准图书优先选择POD,能显著降低印制费用。以10印张800册图书的印刷为例:传统印刷方式,印装费用约为5.41元/册;POD方式,印装费用约为5.45元/册。由此可见,印数在800册以上,POD方式就不占优势了。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印数和需求,选择适宜的印制方式可有效控制印制成本。
3.根据整体要求科学选择印装企业
印装企业的机器设备、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是影响印装质量和工价的关键因素。从印制角度来看,质量要求较高、印量较大的图书通常可选择大型印装企业,这是因为大型印装企业管理规范、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且机器设备丰富齐全,可有效保障质量和周期,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有效方式。质量要求较高、印量适中以及没有特殊质量要求、印量较大的图书通常可选择中型印装企业,中型印装企业虽没有大型印装企业实力雄厚,但只要足够重视,重點安排生产周期和机台人员,通常是能满足需求的,且议价空间相对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印量较小的图书通常可选择中小型印装企业或数码印刷厂,可在满足生产周期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成本。各出版单位可根据本社图书的特点,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印装企业库,供编辑和印制人员选择。
三、密切配合上下环节
印制作为图书生产的中间环节,上游是编辑人员,下游是印装企业,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印制人员只有做好上下游的衔接配合,才能把印制工作安排得游刃有余,才有可能做到对图书成本的全流程控制。
1.与上游编辑人员的配合
印制人员作为图书生产的中间环节,要想做到有效控制图书成本,工作必须前置,与上游的编辑人员密切沟通和配合,最好能在编辑策划选题时就能参与进去,了解编辑部门对图书的定位,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协助编辑确定图书的开本、色数、印数、印张、装帧和纸张等相关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期的生产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事半功倍。
2.与下游印装企业的配合
印制人员作为图书生产的中间环节,不但要与上游的编辑人员密切配合,还要经常与下游的印装企业沟通和协调,对常用的印装企业的特点、当前的生产状况、纸张储备情况等了然于胸。在专业技能方面,印制人员还要对生产工艺、承印材料的属性、生产设备的特点等十分熟悉。只有如此,才能把合适的图书放到合适的印装企业进行生产,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生产成本。
四、结语
图书成本控制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管控,既要控制间接成本也要控制直接成本,既要加强前期成本控制同时也要加强后期成本控制,要贯穿图书生产全流程。印制作为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出版单位降本增效起着关键主导作用。因此,印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追求创新,将先进技术与专业技能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图书成本控制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推动出版单位尽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参考文献:
[1]吴星飞.图书生产流程中成本和风险的控制与管理[J].出版参考,2008,7:26.
[2]周茹茹.图书制作成本的有效控制途径[J].出版广角,2019(24):56-57.
[3]周昇亮.浅谈责任印制的重要作用与综合素质[J].出版参考,2019,9:68-70.
[4]陈善军.从技术编辑角度浅谈图书出版的成本控制[J].出版参考,2019,8:68-70.
[5]王体.图书印制成本的全流程控制[J].科技与出版,2013(8):39-41.
[6]周宇晓,柳宝琴,段鹏,赖喜平. 出版管理部门降低图书出版成本的措施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9(11):114-115+118.
(作者单位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