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超长不设缝水池的结构设计和施工
2020-06-10白贵斌
白贵斌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给水、排水工程也在扩大建设范围与规模。为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须处理好各单项工程具体的设计构造与施工作业,尤其是不设缝的超长水池。水池不设缝可提高其整体性,减小漏水及不均匀沉降等带来的工程问题。基于此,从给水排水工程出发,探讨不设缝水池超长结构有关设计、施工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设计及施工;不设缝超长水池;给水排水工程
中图分类号:TU991.343 文献标志码:A
在新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全面发展,给水排水工程往往涉及相当复杂的结构设计内容与施工程序,须有效管理不设缝超长水池的整体设计及施工过程,有序开展工作。同时,须引进现代化技术,提高设计技术与管理水平,控制给水排水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1概述
在给水排水工程当中,若水池长度适中,可有效避免开裂,若水池超长且未采取设缝处理措施,则会出现开裂现象。对未设缝的超长水池,可设下后浇带、补偿收缩加强带、预应力等专业技术措施,避免水池的开裂现象。针对超长水池,可设置约1.0m宽的混凝土后浇带,使水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改善施工及混凝土硬化环节带来的拉应力,但却难以处理因季节改变而造成的温度拉应力,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引起开裂。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未区分不同阶段的温差、干缩等作用,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均附加在混凝土预应力筋上,导致较大的预应力损失,故而需要增大配筋量,这将不符合经济性原则。除此以外,当浇筑混凝土至张拉环节,便应等待一段时长,否则也会引起干缩裂缝。
而通过从钢筋混凝土出发设计的水池无缝专业结构方案,在施工环节通过选用补偿收缩类型的混凝土,则能妥善处理干缩、水化热温差等效应引起的干缩裂缝。其中的预压应力筋仅用于避免季节温差带来的应力影响,所以基于过去的条件,可减少需求量的35%~50%。根据具体温差状态,选择最优方案,减小预应力筋,膨胀剂的使用,提高工程价值。严格控制在浇筑完水池后出现开裂现象,全面优化水池混凝土专业特性提高水池耐久性。相较于其他设计,除能控制超长水池不开裂外,还能降低成本投入。
2设计及施工
2.1工程概况
在某市政水池中,修建的是集水池及吸水井。总高12.8-17.45m,平面尺寸59.27m×76.55m。集水池部分地面以上高7.80m,地面以下高5.0m;吸水井部分地面以上高7.7m,地面以下高9.75m。在顶板、地面池壁上作保温处理,池中一共存在导流墙7道,整体结构的安全级别Ⅱ级,具有Ⅷ度抗震烈度,使用寿命为50年。底板位于卵石层,吸水井局部位于粉质黏土层。卵石层承载力300kPa,粉质黏土层承载力150kPa。
2.2方案的分析比较
针对上述集水池结构,有三种可比较和选择的方案。(1)设缝方案。作为常规结构方案,在水池的长侧,设计伸缩缝2道,在短侧设计伸缩缝1道。在整个池体当中,一共存在6个部分,分别设置池壁、水池顶、底板。(2)无顶板缝方案。在结构顶部注意设下必要的预应力筋,顶板不留伸缩缝,在池壁、底板处设有变形缝。(3)不设缝超长方案。在顶部设下预应力筋,顶板不留伸缩缝,池壁、底板设下必要的后浇带、滑动层等。
2.2.1设缝方案
在本方案当中,优势就是具有很成熟的设计、施工专业技术,且没有进行特殊处理,整体施工相对便捷,而且施工速度很快。但是,在钢筋混凝土类型的水池中,一般应控制伸缩缝为15~30m,所以本方案必须设多道伸缩缝,却有增大构造复杂度、引起伸缩缝漏水或无法修复等现象。
2.2.2不在顶板设缝的方案
在本方案当中,通过预应力结构,可妥善处理水荷载下的抗裂现象。作为必要的挡墙结构设施,结构顶板、壁等的施工可视为滑动支座,以改善张拉预应力,但在使用中需要更改为固定连接方式。其中的优势是无须在池内设下阻水墙体,并不降低水流标准条件要求。但是在下部有分块,且不同分块的质量、沉降均不相同,并且在温度变化时还会变形,而形成池壁弯矩。整体优点就是池体内不必设阻水墙体,并且具有较小的变形量。但是在温度改变下顶板变形会引起池壁附加弯矩,并且伸缩缝的设置也会延长工期、提升造价。
2.2.3不設缝超长方案
在水池设计中,需从结构双向,统一规划、设计伸缩缝,而伸缩缝的设置会引起诸多结构设计问题。因为池体、水位均很高,采取设缝措施后,会令不同分块质量与刚度中心无法均匀分布,所以应在设缝位置增设必要的抗侧力构件,而影响工艺水流、增大工作量。通过双向不设缝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可以妥善处理温度应力缺陷。在国内处理大规模结构内部温度应力缺陷中,主要采取的是“抗”“放”“调”。“抗”指的是按混凝土强度基本性能及结构配筋率,提升允许抗拉力或整体的抗压应变值。此外,借助内部预压应力及混凝土收缩力,则可与受拉变形相抵,增大温度影响严重处强度。“放”指的就是创设永久性质的伸缩缝,避免温度压力带来影响,减少结构变形量大小。“调”指的是综合“抗”与“放”,利用混凝土配比设计、使用添加剂、预留施工缝、控制工艺、及时养护等,来减小水池变形量。就温度应力很大的地方,需要设必要的预应力钢筋,提升总的强度。此外,还应设置支撑、处理边界,以减小结构变形量,也可设滑动层、后浇带等,来提升结构当中的自由变形量,降低温度应力值。
2.3不设缝水池超长结构施工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按从下到上的施工顺序,展开了作业。
2.3.1滑动层设在底板下面
当底板施工开始前,宜在下面设好滑动层。具体做法:将厚20mm的细砂干铺在两层塑料(聚乙烯)布间,控制滑动层宽约超过底板1m。这种塑料聚乙烯膜的物理力学基础性能指标大概就是:0.91—0.94kg/m2的密度、23.71MPa的拉伸强度、780%的极限拉伸率、1.9%的热处理变化率、纵横73.9N/mm与58.6N/mm的直角裂开强度、70℃的软化维卡温度、60℃的脆化温度。基于细砂组合而成干细砂层,并注意细度模数大小控制在1.6—2.2,泥含量不超1%。
2.3.2规划后浇带
从水池内部的底板、池壁,顺竖向陆续沿水平向设下两道结构后浇带,后浇带宽宜为1.0m,无需切断后浇带里面的钢筋。当结构两侧混凝土浇筑结束42d后,方可开始后浇带作业,且要在顶板建设完14d才可再施工。建设步骤:经由底板一直到池壁完成施工作业,针对后浇带,还须掺些微膨胀剂,在低温段浇筑完成后浇带。
2.3.3混凝土专业施工控制
在给排水工程中,涉及的混凝土体量大。不仅需要达到常规设计、施工标准要求,还须注意以下内容:在混凝土配合时,需要选择强度高、水化热低的水泥(如硅酸盐普通水泥),控制粗细骨料均具有良好的级配,使碱活性指标达到规范要求。混凝土配比中,加入定量的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抗裂效果。综合考虑混凝土位置、等级、季节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掺人量。在预拌、输送、浇筑、養护混凝土时,减小入模时的混凝土温度,确保入模温度不超过28℃,如冬季施工,温度不低于5℃。同时,还应严格管理好测温过程、温度监测,采取信息化控制措施。控制好混凝土的温度改变,使内外温差小于25℃,并灵活调整好混凝土保温、养护方法,控制温度梯度、适宜的内部湿度,避免裂缝产生。
2.3.4顶板施工
在该水池结构中,顶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除了是形成整个池体的关键所在外,还承担着内水荷载与温度拉力。在整个计划中,宜基于有效的构造,注意在建设中连接顶板及池壁,并在投入使用后与池壁固定。通过C40、s6建设好顶板结构,其中使用的钢筋主要通过φ15.2预应力筋形成钢绞低松弛线。同时,还须使用强度足够的HRB400非预应力筋。采用高密聚乙烯外包材料,在张拉端使用上筒式圆套夹片之类的锚具,并布设必要的凹进表面,把结构挤压锚用到固定的下埋端。顺着隔墙方向,统一布下基本无黏结性质的预应力筋,顺着隔墙直线方向展开。针对预应力无黏结钢筋,进行二次张拉。如若混凝土强度为50%的设计强度,宜张拉该预应力筋结构,一直到50%的应力处。如果混凝土与设计强度一致,宜开始张拉预应力筋结构,一直到103%的应力。在顶板浇筑内,从各个方向均有设后浇带两道,并在等同地方及底板处设下后浇带。在首次张拉预应力时,宜控制施工后浇带与四周混凝土一起上升至设计强度的1/2。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人们需求的逐步提升,不设缝超长结构在市政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针对给排水工程,从施工期限、结构耐久性、社会经济效益出发,开展设计、施工作业,打造出优质的不设缝超长水池。在大规模给水排水体系内广泛应用超长水池,及时处理好伸缩水池中的渗透问题,优化水池功能,增强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