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不去的37℃:人类体温降低之惑

2020-06-10

发明与创新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内特免疫力体温

图/东方IC

最近,你每天进出小区,是不是都要测量体温?进入公司或厂区大门,是不是也要“中上一枪”?而每次测量时,你会发现自己的体温一般都是36℃左右。这就奇怪了,一直都说,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自己的体温达不到37℃呢?难道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吗?不,你不是一个人。

近期,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及其团队发布论文称,他们从2000年起开始测量人的体温,并与参加美国南北战争的士兵体温记录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揭示,与19世纪的男性相比,现代男性体温下降了0.58℃,相比之下现代女性体温比19世纪下降了0.32℃。数据显示,人类体温约每10年下降0.03℃。

为什么是37℃

说起37℃这个“标准体温”,还是源自1851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翁德里希的研究成果。当时,他对2.5万名测试对象进行了数百万次的体温测量,并基于这些数据撰写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设定了一个被奉行了100多年的体温标准,即37℃是正常体温的“生理点”。

这么多年来,医生们也把体温作为一个关键的生命体征来帮助确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有证据表明,人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是为了保持许多器官和化学反应的正常运转,并有可能防止真菌感染。但最近,这个相对稳定的“37 ℃标准体温”标准在改变,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体温在不断下降,37℃已经成为历史。

为什么人类体温会逐渐下降

为什么人类的体温会逐渐下降,科学界尚未有确切的说法。帕森内特猜测称,这可能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有一些关系。“我们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包括室内的温度、与微生物的接触,以及可以获取的食物。我们在生理上正在发生变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现在卫生、医疗和饮食条件的改善,现代人不会像19世纪的人一样,容易染上因疟疾、肺结核和牙疼等引起的炎症疾病。“我们用各种抗体药物解决了一般性炎症,这令人类不需要再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来抵御疾病,体温自然也就降了下来。”帕森内特解释说。

还有专家分析认为,人类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首先,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较少的肌肉意味着较低的体温和较低的基础代谢;其次,无处不在的空调使人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体温调节中枢将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再次,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导致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产生的“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一边分解肌肉,一边储存脂肪,基础代谢率一降再降,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不过,就算人类的平均体温发生了变化,它也不会改变医生们对病人体温的原有评估。比如发烧这件事,成年人的体温只要超过37.7 ℃,仍然会被认为处于低烧状态。

何况,新的研究结果也存在一些争议。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菲利普·马克科维克博士便表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数据存在太多变量,没人能保证士兵在测试时是否处于健康状态,而且也不清楚这些数据到底是来自腋下还是口腔。

马克科维克还表示,人类的身体并非只有一种温度,比如说我们肝脏的部分往往是最热的,皮肤表层则是最冷的。另外,体温也会因时间、天气而在一个范围内出现小幅波动,比如早上和晚上跑步后测得的体温也会不一样。

而在帕森内特看来,人类身体变得稍微凉一点,其实也并不奇怪:“我们也会长高,也会变胖,体温只是人类在过去200年演变过程中的另一种生理机能变化而已。”她还表示,这种降温趋势很可能还会继续,但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至于降温会不会对人类的平均寿命带来影响,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为什么生病了体温会升高

生活中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体温和免疫力直接相关。因为病毒很难在37℃以上环境中存活,所以提高体温可以杀灭病毒。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冯萍认为,这个说法只对了一半——体温的确和免疫力有关,但打败病毒的并不是它。

为什么生病了体温会升高?冯萍介绍,这是因为病原体进入身体后,刺激体内白细胞产生很多炎症介质,它们就像人体派出的“卫兵”,奔赴“战场”去和病原体厮杀。而这些介质是致热源,会刺激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让体温升高。直到病原体全部被“消灭”了,炎症介质不再产生,体温才逐渐下降。

换句话说,真正打败病毒的是炎症介质。而体温升高,只是白细胞出动的副产物罢了。

高体温不仅不是“帮手”,还有可能成为“杀手”。冯萍说,过强的炎症反应会让体温升得过高,这会导致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坏死,严重的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四川人说发烧把脑壳‘烧瓜了’,就是因为脑细胞对高热很敏感,容易出现受损或坏死。”

不过,体温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免疫力的强弱。“80岁老人很少发烧,就是因为只有免疫力强的人才更容易出现体温增高的现象。”冯萍说。

发烧固然不是好事,那么体温低于36℃又是否正常呢?

武汉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舒迎春表示,科学来讲,正常体温是一个范围,且各部位有所区别:口腔舌下温度为36.3℃至37.2℃,直肠温度为36.5℃至37.7℃,腋下温度为36.0℃至37.0℃。

针对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专家张青松解释称,如果排除测量有误,确实有一部分人的体温长期偏低,这属于生理性低温,对身体健康没有多大影响。

不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神经科教授赵建国也提醒,多数情况下,体温略低虽然对身体没有太大损伤,但确实有可能导致免疫力偏低。

赵建国表示,体温低通常说明基础代谢率比较低、血流放慢,白细胞工作效率相应降低,因此即便发现外来敌人(如病毒、细菌),反应也会变得迟缓。

而生理性体温低最常见的原因是运动少、压力大、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比如16℃)的空调房,造成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内特免疫力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从玛丽·安托瓦内特到乔乔·西瓦,蝴蝶结发饰意义惊人的历史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培养免疫力
特内特: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