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然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研究

2020-06-10杨依兰唐贤巩

花卉 2020年10期
关键词:儿童游戏教育

杨依兰 唐贤巩

(湖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设计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0 绪论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逐渐离自然越来越远,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自然教育成为了人与自然重建关系的桥梁。本文将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和自然教育结合起来,以此增加儿童接触自然的时间,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实现良好的身心发展。

1 相关概念

1.1 自然教育

过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应该深入到自然中去,通过观察和探索大自然来进行玩耍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力和探索力等。现代将自然教育定义为: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最终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1.2 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为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中创造的词汇,症状表现为因为远离大自然而导致的儿童肥胖症和心理疾病。如,情绪上的抑郁、愤怒、孤独,甚至感统失调、多动症、孤独症等。

我国红树林基金会在“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的调研报告”的全国报告和深圳地区数据分析报告中显示:全国调研中,16.33%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倾向,10 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孩子患有自然缺失症。13.96%深圳孩子具有自然缺失症的某些倾向,12.85%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几乎为0。

2 研究现状

2.1 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1846 年英国曼彻斯特公园设计了带有游戏器械的儿童游戏场地,在1925 年在全国运动协会的促进下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德国1891 成立了德意志体育协会,在协会的带领下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得到了重视。20 世纪开始将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纳入城市建设,要求在城市绿地、公园和居住区加强儿童专用的游戏场地。日本自从1923 年大地震之后,恢复建设了52 所儿童户外游戏设施的主题公园。截止1988 年,已有35300个,占日本城市公园总面积的13%。在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发展中,日本出现了一位核心人物:仙田满教授,他依据儿童游戏环境的特点和活动方式将场地分为六个大类,即,自然空间、开放空间、道路空间、冒险空间、隐匿空间和游戏设置空间。

2.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研究相对较晚,较为完善的儿童公园游戏场地在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建设。早期借鉴国外理论体系研究,直到40 多年后才逐渐有我国特色的儿童游戏理论体系。天津大学的方咸孚教授在1982 年出版了《居住区儿童游戏场地的规划与设计》对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提出了相关设计的原则。还有邓述平、黄晓莺、黎志涛等人对不同类型的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设施、规划要点、构造及安全要素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我国对于儿童户外游戏活动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重点集中在儿童如何通过户外游戏场地锻炼身体,合作游戏训练,忽略了儿童在外界会自发寻找自然式的事物。较少研究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设计是否满足儿童对自然教育的需求,也较少有研究系统评价户外游戏场地是否具有自然教育功能,我国完整的基于自然教育的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形成。

2.2 我国自然教育行业现状

北京林业大学的王清春和刘正源,在第三届自然教育论坛上发表了《2016 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调研一共发放185 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77 份。报告显示2010 年以来,中国的自然教育呈现了一个井喷式发展的态势。2016 年又有更多新的自然教育机构涌现出来。其中50.28%的自然教育机构为私企自营,46.89%的自然教育机构类型为自然学校类。92.66%的服务为自然体验,开展的频率多为一周多次和一周一次。

同时还展开了城市公众调查,回收问卷3788 份,有效问卷3379 份。调查结果显示54.22%的群众对自然教育有一些了解,91.07%的群众愿意去自然体验中心放松享受假期。93.4%的群众愿意让孩子参加自然体验活动去嬉戏玩耍结交伙伴。但是对于在“您与孩子参加过机构组织的自然体验活动吗?”这个问题上,票数最多的为“没有接触过”占比37.76%,其次为“偶尔参加”占比26.58%。对于无法参加的原因24.03%为“时间、工作太忙”,其次是地区太远和费用太高,占比19.03%和17.71%。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行业研究专业委员会开展了“2018 年度全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调研”,这是继2016 年以来新调研。参与调研的机构共398 家,调研显示了2015-2016 年,这类商业机构等主要服务人群均为小学生和亲子家庭,如图1 所示。

图1 2015-2016 自然教育商业机构主要服务人群(来源:互联网)

2.3 小结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了解到我国目前自然教育主要由商业性的自然教育机构开展,这些机构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服务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初中生。群众对自然体验活动的接受程度高,但由于地理位置不便和价格过高导致对商业性自然教育机构参与度欠佳。

3 我国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存在的问题

位于居住区的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相比较商业性自然教育机构,有地理位置和经济上的优势,是开展自然教育的绝佳地方。但研究发现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存在场地极度匮乏、设备与铺装单一、场地内缺乏植物等问题。

3.1 场地极度匮乏

北京林业大学的王倩在其调查中发现,73%的儿童认为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少,专门为他们设定的游戏场所匮乏。80%的家长认为住区中缺少儿童的独立空间,并且部分家长直接将住区的健身器材区域认为成儿童活动区。这些数据表明现有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无法满足儿童的日常需求,我国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迫切需要增加。

3.2 设备与铺装单一

在王倩的调查研究中显示,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地点是有阳光的柔软的草地,其次为幼儿园里的户外游戏区、操场、商场里的儿童游乐区。但大多数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由滑梯为主的简易组合、健身器材和硬质地面组成,缺少水体、沙坑和植物。这样的户外游戏场地无法给儿童提供足够的自然体验,无法满足儿童冒险、创造游戏等需求,这样会影响儿童对于周围物理环境的信息接收,不利于感知器官的发育。

3.3 场地内缺乏植物

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城市里能够接触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这是由于场地设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建设过程缺乏管理者的沟通。居住区以房屋为主,儿童户外游戏场地仅仅为配套设施,游戏场地中缺少植物围合的个人空间,儿童难以深入地观察和感知自然。这样不合理的设计降低了儿童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4 基于自然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策略

4.1 添加自然设施

应当添加自然设施。标准的器械设施过于乏味,最好的游戏场所就是自然的“荒野之地”,没有哪件成人设计的器械可以代替儿童自己的创造。户外游戏场地应该加入沙坑来满足儿童的创造需求,他们能将沙土塑造成不同的形状,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可操控感可以升儿童的信心,耐心完成作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恒毅力养成,多人间的合作能促进儿童之间的社交发展。

水是自然界中最富有魅力的元素,与人类的关系息息相关。水景能对人的精神与心理产生影响,缓解嘈杂社会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在户外游戏场地可以添加的水体设施有很多,如,浅水池、活水喷泉、手动抽水机等。在水景周围可以立一面水泥墙,供孩子用水在墙上涂鸦,促进儿童的创造力发展。

4.2 采用天然材料

设计基于自然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时应当大力采用天然材料。儿童的感知是敏锐的,可以通过多方面来捕捉信息,采用天然的材料,使儿童在游戏时可以接触最真实的自然,保持与自然的联系。地面铺装可以选择裸土、沙子、碎石子、木屑等生态材料,避免大面积使用塑胶铺地。对于器械可以选择再生木板、圆木段或麻绳等材料制作,避免采用钢材、塑料等人工材料。

4.3 增加园林植物

植物是构成自然教育等重要元素,应当增加居住区户外游戏场地内的可接触植物。植物具有丰富的色彩、气息、味道、可以全方面的影响儿童对自然的认知。从户外开放空间的角度出发,植物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满足不同自然教育活动的需求。草本和灌木可以组成开敞空间,儿童可以在此进行集体性游戏。半开敞空间可以让儿童进行观察类活动。高大植物围合的竖向空间能给儿童带来安全感和隐蔽感,开展探险性游戏。户外游戏场地的植物还可以标注上其名称和特点,方便儿童在玩耍时认知了解,获得知识。

5 结语

随着人们对自然教育的日益关注,基于自然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主导设计,作为景观设计师需要以儿童为本,结合自然教育,为其提供一个能充分接触自然、了解自然的良好环境,实现良好的身心发展。

猜你喜欢

儿童游戏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