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2020-06-10仲学萍杨文凤赵梅凤初晓玲
仲学萍,杨文凤,赵梅凤,初晓玲*
(东部战区总医院药学科静配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2)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用药治疗时,药品的合理使用同患者的生命安全关系密切[1]。临床用药治疗期间,静脉用药的频率较高,为此各大医院均设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该中心负责关于细胞毒性药物、全静脉营养液及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的调配工作。然而,受相关管理规范缺失、风险防护理念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使得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存在明显风险隐患,这对静脉用药安全性造成巨大影响,所以需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风险管理,以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2]。本研究中,探讨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旨在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7年1月开始,本院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风险管理策略,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为风险管理实施前,同时选择该时期调配中心6月份整月调配的31025袋输液包作为统计数据。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实施后,同样选择6月份整月调配的31030袋输液包为统计数据。在实施前后也选择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1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在平均年龄及职称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实施前采取常规方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质量管理,主要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药护分工,保证各项工作均落实到个人;注意静脉用药配置工作的实时监测,显著降低静脉用药风险发生率;加强对静脉用药患者的监测,做好特殊情况的处理准备,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4]。
实施后在对实施前的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将风险管理融入质量管理中。具体如下:(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潜在风险分析。风险管理人员综合既往研究及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潜在风险如下:①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存在较大噪音且输液人数众多,工作人员容易因工作繁多导致疲惫;②静脉用药的很多药物在外形和名称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实际用药时极易因为识别不出而出现调配缺陷;③静脉用药各项制度及规范不健全,查对制度未严格落实易引起调配差错问题;④药师审核药方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无法识别溶媒不当、配伍禁忌及剂量不当,这极易引起调配缺陷的问题;⑤静脉用完调配中心缺乏审方系统,药师审核医嘱时会有个别不合理医嘱不能及时识别出。根据识别的用药风险制定并实施如下的质量管理措施:第一,合理安排药师、护理人员工作与作息时间,让工作人员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工作,有效降低调配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第二,针对容易混淆的药物,可做明显的标识,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取药方便,一方面减少调配差错情况;第三,工作人员需重点关注一些特殊的药物,这些特殊药物在使用后要做特殊标识,有效避免出现混淆的问题;第四,建立健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需落实相关制度,且不定期的组织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人员参与到院外的知识培训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显著提高调配管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实施前后静脉用药调配过程的用药差错发生发生情况。具体差错评价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2)比较实施前后调配管理质量,采取护士长评估的方式,内容主要涵盖药物配置(40分)、药品发放(30分)及文书书写(30分)3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管理质量也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静脉用药情况
相较于风险管理实施前,在实施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调配差错的发生率上明显降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静脉用药调配差错发生情况比较
2.2 调配管理质量
实施后,在调配管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调配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实施前后调配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时间 n 药物配置 药品发放 文书书写 总分实施前 21 33.25±3.18 24.15±2.05 23.56±2.15 81.12±8.42实施后 21 29.14±2.86 20.09±1.75 18.86±2.0272.25±6.41 t - 4.404 6.903 7.301 3.84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该中心的工作对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治疗效果及医院调配管理质量有重要作用[5]。在对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对比使用常规口服用药,静脉用药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等优势,但是这也同样提高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甚至增加危及生命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如此对调配管理质量造成巨大影响[6]。所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实际中必须做好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
然而既往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重点常集中在对现存问题的解决上,这样导致质量控制的针对性往往不强,无法对静脉用药调配过程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预测,这常使得质量管理效果不理想[7]。风险管理作为一种能够识别潜在风险的管理模式,将该管理模式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过程,可保证静脉输液及药物调配的安全性。具体的风险管理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识别一些潜在的风险隐私,在明确具体的风险后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用药差错情况的发生率,比如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药师及护理人员作息时间,确保药师、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于是避免调配缺陷发生;针对特殊的药品进行分类放置及做相应标识,可有效避免各种风险事件发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可显著提高药师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大大降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调配管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用药情况上,相较于采取常规管理的实施前,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实施后,在静脉用药调配的差错率上明显降低,此外在质量管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上,实施后也明显高于实施前。该结果提示风险管理对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管理质量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将风险管理融入到实际的管理中,可提高静脉用药的合理性及调配管理质量,让静脉输液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