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手部卫生认知、执行和效果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2020-06-10郑伟玉李跃娜
郑伟玉,李跃娜
(揭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揭阳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揭阳 522031)
经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能够为患者建立了一条可靠的静脉通道,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等发育尚不成熟,更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因此医护人员对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问题高度重视[1,2]。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情况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密切相关,而手部卫生认知与手部卫生执行、效果又密切相关[3]。因此,本研究拟调查护理人员手部卫生认知、执行和效果与新生儿科静脉置管感染情况,分析护理人员手部卫生认知、执行和效果与新生儿科静脉置管感染的关系,为降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科学干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6 月至12月对我院新生儿病区28名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相关情况展开调查,并追踪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2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7.5±10.8)岁,其中本科2名,大专10名,中专16名;初级职称17名,中级职称10名,高级职称1名;最短工作年限3个月,最长工作年限33年。
1.2 研究方法
参考 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咨询相关领域专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自行设计手卫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一般资料和对手卫生的认知及手卫生的执行情况等;对每个护理人员定期采集手部标本进行微生物学鉴定,评价手部卫生执行效果;记录调查研究开始后6个月内的新生儿科静脉置管感染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描述,使用卡方(x2)检验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手部卫生认知与执行、效果的关联性和手卫生效果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的关联性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人员手部卫生认知情况
28名新生儿病区护理人员手部卫生认知调查结果显示,手部卫生认知合格率为82.1%(23/28),手部卫生各部分合格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护理人员手部卫生认知情况(例,%)
2.2 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情况
28名新生儿病区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调查结果显示,手部卫生执行合格率为53.6%(15/28),手卫生执行情况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情况(例,%)
2.3 手部卫生认知与执行和效果的相关性
手部卫生认知与执行和效果的相关性分析如表3所示,可见手部卫生认知与手部卫生执行和效果存在正关联(P<0.05),增强手部卫生认知情况有助于提高手部卫生执行的合格率及执行效果的合格率。
表3 手部卫生认知与执行和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2.4 手卫生效果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性
手卫生效果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如表4所示,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为17.9%(21/117),手卫生效果合格组发生率为5.3%(5/94),不合格组发生率为69.6%(16/23),手卫生效果不合格组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远高于合格组,手卫生效果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存在负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19,P<0.01)。
表4 手卫生效果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医院是各种病原菌高度聚集的场所,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开展诊疗护理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接触这些微生物,如果不做好手部卫生工作,病原菌将有可能借助医护人员的手在患者之间传播,成为患者在医院内发生感染的潜在因素[4]。相关研究表明,因医务人员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院内感染比重高达30%,而做好手部卫生可降低50%左右的医院感染[5]。因此WHO呼吁,手卫生应该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新生儿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护理群体,因其自身免疫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病原菌的抵抗能力较低,极易受到侵袭,因此护理人员手的清洁、消毒成为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简单、有效措施[2]。本调查发现,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手部卫生执行合格率仅有53.6%,手卫生依从性并不理想。KAP模式(知识-态度-行为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主张从知识入手,建立态度,最终影响行为,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管理的标准体系[6]。本研究探讨KAP模式在手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发现手部卫生认知与手部卫生执行和效果存在正关联(P<0.05),增强手部卫生认知情况有助于提高手部卫生执行的合格率及执行效果的合格率,且手卫生效果与新生儿静脉置管感染存在负关联(P<0.05)。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手部卫生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减少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护人员开展手卫生的宣传教育,手卫生的推行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大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