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10杨晓敏
杨晓敏
(邯郸市永年区妇幼保健院,河北 邯郸 057150)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大量新晋母亲为保持良好的身材或因其他原因选择奶粉或混合喂养的方式哺育新生儿,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1]。我院为改善这一问题,探究了产房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现做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案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6月。为便于临床研究的顺利开展,采用抽签法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处理,共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对组间一般资料数据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发现:A组产妇的初产妇和经产妇比值为21:11,相较于B组的1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7.64±3.27)岁,相较于B组的(28.32±3.21)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统计学验证结果符合本研究中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标准,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A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其中包含产前母乳喂养优点宣教和产后母乳喂养姿势宣教等护理内容。
B组产妇则行产房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首先,护理人员应当予以产妇心理干预,帮助产妇疏导分娩后的紧张和激动等情绪,告诫产妇注意休息,加快身体恢复速度。其次,护理人员应当向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优点的宣教,告知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器官发育和免疫功能提升的益处,提升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在进行哺育指导时,护理人员应当向产妇演示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并帮助产妇进行乳房按摩、乳头热敷和消毒等工作。在进行哺育时,护理人员应当指导产妇以侧躺式进行哺育,并予以产妇鼓励,提升产妇的哺育信心。最后,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产妇的饮食干预工作,根据产妇身体状态进行食谱的调整,保证产妇的身体恢复,并促进乳汁的分泌[2]。
1.3 评定标准
两组产妇在出院后均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跟踪随访,记录产妇的哺育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产妇出院后的哺育方式差异进行验证比较,软件版本为SPSS 22.0,应用(%)表示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奶粉喂养和混合喂养等哺育方式所占比例,若P值小于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经为期两个月的跟踪调查后发现,A组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率要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出院后各类型哺育方式所占比例比较
3 讨 论
母乳喂养既是通过母体分泌的乳汁对新生儿进行喂养的哺育方式。近几年,因产后心理因素、错误认知和乳汁分泌过少等因素的影响,大量产妇在产后选择奶粉喂养或混合喂养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哺育。有研究表明,母乳是最适合新生儿成长发育的食物,通过予以婴儿母乳哺育有助于新生儿免疫力的提升和猝死率的降低。并且,母乳喂养还能够降低产妇患妇科疾病的概率,有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3]。本研究中选用的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便是从心理干预、健康知识宣教、科学指导和饮食干预等方面对产妇进行了护理干预,有效的缓解了母体分娩后的紧张和激动等情绪,提升了产妇的依从性、增强了产妇对于母乳喂养优点的了解程度,帮助产妇掌握了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并促进了产妇产后的乳汁快速分泌,多重护理下提升了产妇的产后母乳喂养率,为新生儿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应用产房内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的提升,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及推广价值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