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性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6-10廖倩颖叶华安
廖倩颖,叶华安,张 培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本文旨在探究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于肺癌手术室护理中安全性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分为160例,具体情况如下:观察组——男:女95:65例;年龄:39至75岁,平均年龄(57.13±4.11)岁。对照组——男:女=93:67例;年龄:41至74岁,平均年龄(56.53±4.55)岁。对比2组患者的上述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手术室环境,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进行各基础性的检查,并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访视和优质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工作。提前告知患者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手术前一晚的饮食尽量以流食为主,术前6至8小时禁止饮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等)[1],并根据每位患者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文化背景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从而提高访视的效果;对患者的术前访视不仅需要掌握患者的过敏史和既往史等,还需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的给予回答,多鼓励患者从而增加患者主动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和信心。
1.2.2 术中优质护理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以后,护理人员应全程陪伴在患者身旁并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工作,把手术室调节至合适的温度及湿度,并根据患者的需求来增加或减少盖被,使患者处在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最后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腕带以及个人基本信息进行检查核对。手术开始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如手术时间过长还需为患者按摩受压的部位,最大程度的使患者感到舒适;手术过程中应严谨高效的配合麻醉师麻醉和手术医生的治疗[2-3],不谈论和手术无关的话题,充分展现人性化的关怀以及患者至上的护理宗旨;手术中还需注意对患者的隐私部位进行保护,时刻关注患者的表情、情绪变化以及生命体征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1.2.3 术后优质护理
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擦拭掉切口周围的血迹,清点手术用品,由于患者在麻醉苏醒的过程中易出现暴躁不安等情绪反应,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保护措施,从而避免患者意外拔掉静脉输液管、坠床等情况的发生,当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恢复平稳以后则可将患者转移至病房并为患者选择一个舒适的体位以卧床休养,同时还需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对患者术后饮食、早期下床活动的相关事项进行指导和协助;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手术已经成功结束,患者在术中的配合也很好,通过向患者传达有利的信息来对患者进行鼓励;于术后24小时进行术后访视,定时询问患者术后的感受,实时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其使用镇痛泵进行亲切指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版本,各项应激反应情况用(±s)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说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为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95(59.4),比较满意55(34.4),不满意10(6.2),满意度 150(93.8);对照组非常满意60(37.5),比较满意75(46.9),不满意25(15.6),满意度135(84.4),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8%高于对照组84.4%,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应激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皮质醇的应激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应激反应情况
3 讨 论
本文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达到了93.8%,比对照组高出9.4%,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应激反应情况都比对照组好,(P<0.05)。得出结果,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安全性更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