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已经远逝的

2020-06-10陈维坤

延河(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榕树池塘

陈维坤

一两排旧瓦房,几棵老榕树,还有或大或小的几片田地,以及通向田地的歪斜小路。逼仄的路边,甚至出现了一头牛,正在认真地啃去试图把路掩埋起来的杂草。但是,那不能算作真正意义的村落,这就像路旁或者墙脚的蚂蚁,只有在成群结队时,才显出了搬家的那种浩荡阵势,至于只剩下一小撮时,却总是显得凄凄惶惶的。

庞杂才是乡村最根本的属性。但是,你别以为大大小小的事物一多,乡村就会变得杂乱无章,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乡村自有属于自己的运行秩序,并且它总是不慌不忙地张罗着,每一样都能理出个头绪来。譬如收割季节里,你不必惋惜那些零碎散落的饱满谷粒,这是属于鸡鸭鹅的饕餮盛宴,在它们一轮轮地毯式的来回扫荡下,这些谷粒最后都安稳地躺在温热的肠胃里,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作为粮食的宿命;你也不必担心脱谷后的一堆堆凌乱稻草让千里平畴狼藉不堪,它们随即就会被扎成一团团草捆,再顺势竖着依次晾开,霎时沃野便开出了一把把伞,仿佛在天地大舞台上演了一台大型的“伞舞”;你更无须顾虑劳累半天的农人会挨饿,在肚子适时的提醒下,他们不经意地抬头朝家的方向望去,目光一下子便点燃了乡村的一个个灶膛,几缕寥落的炊烟随即袅袅娜娜地升腾起来,不一会儿工夫,整个乡村飘荡着的,就都是炊烟的旗帜了……

从我开始记事起,乡村所有的事物便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自己的路数,有时可能会早些,有时也可能会迟些,但从不爽约,而所有的人也都熟悉这一切的来龙去脉。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后,家里承包的六十四株杨桃树还迟迟不见开花,母亲心急如焚,整天唠叨个没完,父亲察看一番后,便宽慰她说无妨,果树这是在憋足力气,准备年末再大显身手哩。果不其然,春节前后,大大小小的枝条上都挂满了硕大诱人的杨桃,母亲乐得合不拢口。我很奇怪,父亲怎么就对果树的脾性了如指掌呢?还有一回,邻居家的狗不见了,但主人并不着急,更没有四处寻找,街坊偶尔问起,他只是淡淡地说,他家的“大黄”知道自己阳寿将尽,便自己先行寻了个偏僻角落,独自静候那一刻的降临。

这些都是三十年前甚至是更早时候的事了。当然,三十年,于我们这个有着近千年岁数的乡村而言,不过只是一瞬而已。如果你有兴趣在乡村的时光隧道里截取其中的某一个三十年的话,你会发现时间对于乡村而言简直就是凝固的——除了当年的小孩子已昂首步入中年、青年人已开始显出老态、老年人已多半作古外,其余的事和物,似乎并没有多少时间的概念。或者说,属于它们的时间就像水一样,全部被岁月老人悄然抽干了,譬如乡村的风水池,天一热,依然像三十年前一样从中午开始便人头攒动,仿佛一锅沸腾的粥;譬如乡村的石板路,依然倔强地保持着三十年前的那种光滑,晨昏时候,路上一两坨刚刚屙下的牛粪,依然像三十年前一样大摇大摆地呼出腾腾的热气;譬如乡村的大榕树,天气晴好的夏夜,树下永远都有一大群老人,他们像鱼一般从各个角落游了过来,然后,乡村当天发生的比针头线脑还琐细的事,经由他们一张张干瘪的嘴,再一遍遍地反刍着……

后来,我所认识的老榕树下的那些核桃一般的苍老面孔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过,当然更不必过分悲伤。葬礼都一例办得隆动热烈,不同的是,从前要把所有的眼泪稀释在三年里一点一滴地品尝,而今“头七”那天,就把“百日”“对年”“过桥”“三年”等等该办的一条龙式地办完了。不只是送葬,原先乡村世代固守着的那些一成不变的规矩,渐渐地也如老人走后留下的旧衣物一样被人们纷纷丢弃。还有更多的忌讳,更是像破罐子一样被人们摔得稀巴烂。譬如农历六月初六,是潮汕地区民间传统的“鬼节”,从前太阳刚下山,大家便都早早归家闭户,整个乡村顿时弥漫在一种阴森恐怖的幽冥气息之中。即便待在家中,偶尔的灯烛摇曳,也依然会让小孩子吓得直打哆嗦。如今,这一天老人们依然会按照例俗,在自家门窗上遍插据说能够避鬼辟邪的桃枝、柳条,但乡村却与平素并无两异,那一大堆从前神圣不可逾越的禁忌,如今仿佛都被风刮走了似的。

你可能会说,这是社会的进步,可在这种所谓的“进步”过程中,我发觉整个乡村的影像却渐渐模糊了,很多事物不再棱是棱、角是角,就像从前的乡村,白天喧闹而明亮,夜晚寂静而漆黑,彼此分立两端泾渭分明;而现在的乡村,白天冷清灰暗,夜晚却半睡半醒。更让人担忧的是,对于乡村的一些变化,周围的人似乎都一样的心安理得,并视其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偶尔谈及,也没有人会轻轻地追问一声,如今这样真得好吗?那种漠然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放眼时下的乡村,模糊甚至消失的事物比比皆是,譬如瓦房、石板路、水车、犁耙、老井、石磨、火灶、水缸、蓑衣、竹笠等等。我知道一些事物是不必去挽留的,既然它们已撤退至时间的底角,就自然会有撤退的充足理由,感伤不仅无谓而且矫情。它们的“死在沙滩上”,完全是由于“后浪”的取而代之,就像水泥路代替了石板路,自来水代替了井水,煤气灶代替了火灶,这是正常不过的新陈代谢。然而,也有一些事物的渐行渐远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认为它们不能走,也不应该走,而是应当长久地留存下来,与乡村长相厮守,直至天荒地老的。可它们竟然说没就没了,而且消失得那样彻底而决绝。

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村里的那几棵老榕树。从前,因为几棵老榕树形态各异,所以向外人介绍自家位置时,村里人常常会以某一棵老榕树作为路标。那时的村民对榕树不单爱而且信任,他们爱榕树们在炎夏里撑起的一个个清凉世界,他们更愿意在树底下把大小事情和盘托出。所以,一棵长久盘踞在乡村的榕树,它是熟知乡村从生老病死到芝麻绿豆大的所有事情的。其实,即便树下的人绝口不提,老榕树也是心知肚明的。据说这些榕树的地下根系早已潜行至乡村的所有角落——每一口井中,每一堵墙下,甚至每一处床底,都安插有树的耳目。只是,不论好事还是坏事,树们从不转口。我常常觉得,正是通过千百年的沉默,老榕树才把自己修炼成了乡村的智者。是的,智者才是它们另一个也是更真实的身份。以此推之,一个没有老榕树的乡村即便地盘再广,人口再多,也是不完整的。从这个意义出发,村子里的老榕树接二连三地失去,对于乡村而言,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一宗大事件了。

从前,我们村一共有五棵老榕树,一棵棵德高望重,像王一样,日夜默默地俯瞰着它的子民。记得当年老除伯在罹患痴呆症之前,常常指着三山显庙边那棵老榕树,一本正经地跟我们讲,他跟我们一样大的时候,就无数次听他祖父说,在这棵树下纳了一辈子凉,就没发现它长高一点点。看来,关于这棵老榕树的岁数,我们是无从得知的了。我们只知道,空着的树心可以藏一窝人,在旷埕前玩捉迷藏时,这是一个藏身的好去处。后来,还是大人们及时阻止了调皮的我们,说树洞是最受蛇们青睐的藏身之所,我们这才在庆幸没有遭遇蛇祸之余,开始对这一树洞避而远之。

老榕树们的来处大概已是无从考证了,至于它们的生命终点,我却很快便得以一一见证。最先倒下的是北溪堤岸上的那一棵。这原本是村里长势最为良好的一棵树,它那巨大树冠托出的一大片浓阴,很容易让人想到青春永驻一类的词语。很多年后,我读到庄子描述的那棵硕大无朋的樗树,又很多年后,我观看了电影《阿凡达》,这都让我想到了从前村里这棵几要捅破云天的大树。这棵老榕树又刚好居于村民下田的半道之上,因而成了一个天然的歇脚点。中午时分,村民们也惯于把牛拴在树下,让牛们省去一半的行程。后来,这棵原本连最毒的阳光都丝毫拿它没有办法的老榕树,却被一场台风连根拔起,幸好没有伤及人畜,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一开始大家都将其归于天灾,一味慨叹大自然的伟力,但很快村里的老人们又开始持不同的看法,说这是因为不久前加固堤防时伤及其主根系,这树才会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老人们甚至一致言辞确凿地说,这哪是天灾,分明就是人祸啊!不久,这棵老榕树生活过的一切痕迹就被人彻底抹净了,即便有人想再追根究底,也是查无现场了。

接着是原来小学前的那两棵老榕树。大概由于当初种得太近,没有留下足够余地,结果,在长年累月的争夺地盘中,两棵树的根部终于纠结为一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了,不知情者,还以为这是连体树呢!与树根的抱成一团恰好相反的是,两棵树的树干却彼此一个劲地逃着对方,这种年轻时的互相嫌恶,最终让它们都长成了歪脖子树。虽然树干上至少可以容纳一个班的学生,但课间休息时,树身上仍然人满为患。正因如此,下课铃一响,倘若老师还意犹未尽,在讲台上没完没了地拖着课,我们的心便开始急了,怕稍微一迟,好位置都被人占去了。后来,村干部里要在这个角落建一个公厕,这是一项民心工程,资金早已到位,工程队也已进驻,孰料最终却在选址一事上卡了壳。初拟了几个点,都因为太过靠近民房,导致总有村民愤愤不平强行阻止。最后没法子,只得把两棵歪脖子树中的一棵硬生生地伐倒,腾出一块空地来。不料厕所建成后,另一棵老榕树的腰弯得更加厉害,并且那一头翠绿的叶子也慢慢地蔫了。有人说是根系过度受损所致,也有人认为是原先的那种互相牵挽着的平衡失去了,但我却一直固执地以为,这肯定是同伴的惨遭毒手让其伤怀不已。人有殉情之举,鸟有同命之说,不想树亦如此!最后,大伙没法子,只得赶紧在其身下撑了一大根水泥柱,亏得有了这根笨拙的“拐杖”,这棵奄奄一息的老榕树才暂时止住了生命的颓势。只是,让一棵年高望尊的老榕树低着头与一个藏污纳垢的厕所日夜厮守,这画面怎么看都有一种违和感。

与歪脖子老榕树遥相呼应的,是一同守卫在村子前沿的那一棵老榕树。远远望去,这棵老榕树并不算高,但其树干却极粗,好几个人手拉手都抱不拢;那身材,像极了电视里的举重运动员,不高,却特别壮实,能给人顶天立地之感。与粗壮树干相配称的,是几乎密不透风的枝条,从而使这棵老榕树成了独树成林的极佳注脚。大概正因如此,这棵老榕树自然就成了现实版的“小鸟天堂”。夕阳开始西坠时,这棵树的树冠便是一块磁铁,把村子上空绝大部分的飞鸟都吸附在自己的身上,这一幕一直持续至天幕把最后的一缕光亮收走为止。大概这棵树的所有缝隙真的都被鸟儿填满了吧,我经常听家里有鸟枪者不无得意地说,闭着眼朝这树开一枪,都会有鸟儿应声掉下来。后来,这棵树的四周不再是杂草丛生了,取而代之的,是从四面八方步步进逼的房子。起初是平房,接着是两层的楼房,后来还有三层四层的,前呼后拥,接踵而来。在与楼房长年的空间争夺战中,这棵毫无抵抗能力的老榕树节节败退。记得顾城在《杨树》一诗中写着“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这棵老榕树也接连地睁开了一只又一只的眼睛。只是,映入眼帘的,竟然都是一张张不怀好意的面孔,和一只只磨刀霍霍的手掌。最后,这棵风吹不动雷劈不倒的树,却在日夜挥舞的刀斧下彻底屈服了。现在,它的世界观,完完全全地写在其委顿的身姿上。那一截光秃秃的树干,不要说现在乡村的鸟儿已成珍稀,即便密集如田野上空的非洲蝇,我估计也会厌弃它的。我担心,在这场人与树旷日持久的拉踞战中,终有一日村民们会彻底失去了耐心。

相比之后,三山显庙旁的老榕树就幸运多了,它位于村子的中心,又与神毗邻而居。从前每年七月半(中元节)的“普渡”,时辰一到,几乎半个村子的家庭主妇都聚集到这棵老榕树下祭拜,烟气缭绕中,场面隆重而壮观。久而久之,这棵树自然带上了一些神性,其神圣地位更是不可动摇。这棵树也的确有其神奇之处,树心虽然早已腐烂空出,而树冠却依然葱茏蓊郁,这就像一个人,面容虽苍老憔悴,而头发却依然乌黑茂密。村里的老人们都说,这是神在暗中源源不断地给它传输力量。不过,我上学后就知道这种说法纯属“封建迷信”,所以基本上不吃这一套。可是,不信归不信,却也不敢对这棵树做出大不敬的事情,譬如趁没人时在树洞里撒尿,或者攀爬上去掏鸟窝等等。后来,这棵传说中得到神的特别眷顾的老榕树,却在一场暴雨中拦腰折断了。很快的,折断处便泄露了它如此不堪一击的奥秘。原来,竟然是病虫害提前暗中助了夜雨的一臂之力。想不到如今害虫在大面积肆虐农作物的同时,连一棵垂垂老矣的榕树也不肯放过。老人们经过一番判别鉴定之后,又有了新的结论,说几个月来,这棵老榕树总是显得心事重重,看来,这结局它早已预料到了。大雨过后,三山显庙里顿时燠热无比,活像一个火炉。这个时候,大家就更加想念从前老榕树的各种好来,于是对着半截树干又是培土又是施肥,希望它能够迅速抽出新枝,重新伸展成一把擎天巨伞来。不想好几年过去了,遭受重创之后气息奄奄的老榕树再也没有恢复元气,一直以一副半死不活的姿态示人。终于,村里人的信心耗尽了,最后竟下了狠心,把它连根挖起,并在原地重新栽上了一棵榕树苗。那一大截残骸,就扔在三山显庙的墙跟,一直任由风雨啮咬,却没有哪一家的灶膛胆敢张口吞下它。而新种上的被寄予愿望的榕树苗,好多年过去了,就是不肯努力往上蹿,一副不思进取的模样,叫人看了更加心烦。

树纷纷消失,而村子里的池塘却还健在。

一提起池塘,从前在乡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一肚子的故事可说,他们孩童阶段大半的快乐都与池塘捆绑在一起,更确切地说,他们太多的乐趣都是池塘给予的。直到现在,我还固执地认为,没有池塘作伴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印象中,从前的冬天特别冷,入冬后,天气晴好时,常常看到成排成排的老人身披破棉袄,腰束旧浴布,靠在草垛边,或立或蹲,慵懒地接受着温软阳光的抚摸。潮谚也云:“白露水,冻死鬼。”即时令进入白露,池塘里的水就冰凉冰凉的,探手进去,常常会被冻得直打哆嗦,与被灶火烫到一样难受。所以,小孩子特别珍惜夏日里赖在池塘里的美好时光。听说现在城里的小孩子学游泳,在专业教练的专门调教下,到游泳池里泡了半个暑假,个别还是不愿离开救生圈。而我们那时似乎只要在池塘里扑腾几个来回,灌上几口水后,一个个就都无师自通,成了水里的鱼,游泳姿势虽笨拙难看,但绝对省力实用。而大人们似乎也从不用操心我们的安全问题,大概即便有惊,最终也是无险,总会被及时救起罢了。

我很小便在离家最近的“松公池”里学会了游泳。翌年之夏,我就能从东南面的“踏头”游到对岸的金凤树下,然后学着其他孩子,顺着俯至水面的枝条攀上树身。在树上晃荡一会儿,再一头扎进水中,一口气游了回来。上学之后,我们更喜欢到小学前的池塘玩水。午饭后,我们常常以到学校写作业的堂皇理由,顺势到这个池塘里痛痛快快地泡个够。有好几次,下午的上课铃响后,我们依然浑然不觉,直至班主任气势汹汹一路赶来。也有好几回,池塘的承包者刚好路过,远远地便高声叱骂:肏母,是不是要把整个鱼池都搅翻过来才欢喜啊!

池塘所带来的另一个可以说是无比庞大的快乐,通常是到了春节前后,池水抽至半干,承包者再一遍遍地网过之后,就轮到我们这些早已蠢蠢欲动的小孩子登场了。我们带着各种临时工具,在池塘的各个角落里展开了一场自由捕捞的竞赛。这是属于小孩子的重大节日,即便最讨厌吃鱼的孩子,也会加入到把鱼们赶尽杀绝的大队伍中来。一般而言,一片狼藉的池塘多少总会留下一些漏网之鱼,所以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收获,因此即使把衣服弄得再脏,桶里的鱼虾也足够堵住父母的嘴。至于个别运气好的,甚至还会捉到一两条三两斤重的大鱼,这种激动人心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事情,与后来中了彩票一样,则要顽强地在周围传播上好些日子。

只是,作为乡村的重要器官,从前这些把鱼与小孩子一并养大的池塘,如今不单变丑,还变得特别坏。直截了当地说吧,它们早已不再是养鱼场所了,所以,若再称之为“鱼池”,似乎连它们自己都会觉得羞赧难当。好多次,我独自站立在池塘边沿,我都无法想象,我童年的乐园,现在竟然叛变成为这般模样!

原来小学前的池塘,多年之前便与北溪断绝了往来,因而渐渐地失去了新陈代谢的能力,而一味吞食大量生活用水的结果,就变得越来越污秽混浊面目可憎。后来,村干部将计就计,在这“一沟绝望的死水”里种上了莲,由于连年没有清淤,池塘本已肥沃无比,加之大量化粪池水的日夜注入,故而养分充足,莲藕长势喜人,这一招很快就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两三年后,一到夏天,荷叶田田,竟成村里一景。至于荷花竞相怒放,香气竟氤氲了大半个村落。只是,天气逐渐转凉后,一池残荷便再也无法掩饰池塘原本的丑陋面目了。而其真容似乎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感慨,这就好像潮剧舞台上的戏子,待到一个个下了台卸了妆,那种“上台戏仔落蒌猪”的强烈差别给粉丝带来的内心震憾,真真是无法诉诸文字!

而与如今的“荷塘”隔路相望的水塔前的池塘,就没有这么美好的归宿了。因为整体呈三角形的池塘有两条边挨着大路,因而很早就成为宅基地,原本停满了蜻蜓的塘沿,接连地长出了两层或三层高的楼房。这两排临街的店铺曾经为苍老的村子增色不少。最近,为了写这篇小文,我回家时特地赶去探望这个池塘,不想它早已被紧挨的铺户与废弃的水厂围得水泄不通,我绕了两周,居然找不到一道可以靠近它的哪怕是仅能容纳我侧身而过的细小缝隙。最后,只能透过其中一家店铺的后窗,才得以一探究竟。这一看,原来对于这个池塘的记忆瞬间便全部瓦解崩塌了。这个池塘本就不大,如今一些铺户又争相在屋后继续向池塘里扩张自家的地盘,这像莲藕一样长出来的一小截,更是把池塘挤压得几乎剩下巴掌大了。仅剩的一百来平方米的池面上,眼下居于中心的水浮莲正与周遭的杂草展开激烈的地盘争夺战。看来,记忆中的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一幕,或者有月亮的晚上,那个月映池中的动人幽景,都只能永远地封存起来了。一阵风拂过,携带来一股呛人的怪味。听店主说,一些铺户习惯把生活垃圾直接倾倒下去,这个池塘迟早会被堆成一座山。

我心有所动,不自觉地踱至位于乡村腹地的“松公池”。近几年,断断续续听到一些与“松公池”有关的消息,说村里的豪强屡屡趁着月黑风高之夜,争相在塘沿填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场土地抢夺战正在夜色的掩护下如火如荼地展开着。其实,诸如此类的事情,几乎所有的村子都或多或少地上演过,早已不是什么爆炸性新闻了。但是,一旦真得在我童年的起点冒出,我在情感上还是很抗拒的。果不其然,眼前所见,立即印证了所有的传闻。如今的“松公池”被切去了好几个大角,明显地瘦了一大圈。我脚下的这一个突兀的角,估计是新近刚刚填上的,所以还没有一株杂草能够在上面安下家。大概是为了阻止外人的涉足,地面上竟凌乱地丢弃着一些建筑物拆迁后回收的一截截废弃钢筋,都是弯弯曲曲的。甫一见到,还以为地面上爬满了虎视眈眈的毒蛇;我右手边的另一块地,显然已经过了“警备期”,主人还在上面种了几垄芥兰,长势喜人;再往右望去,那块地的占有者更是得寸进尺,不单搭了个简陋的竹寮,还把一辆车子停了进去。我估计,随着农村土地的持续升值,这一幕还将继续加剧发酵下去。剩下的一方池塘,依然是水浮莲的世界,望上去,倒像是一片沼泽地。池塘的四周,漂浮的弃置杂物互相挤压着,有白色的饭盒、泡沫,有花花绿绿的啤酒瓶、饮料罐,甚至还有废旧家具、衣物、鞋袜……有人说,池塘是乡村的眼睛,如今,这一只只眼睛早已变得混浊不堪了;也有人说,池塘是乡村的胃,正是有了这一个个胃的消化与吸收,才让一场场豪雨铩羽而归。但是,听父亲说,现在的一次普通降雨,就足够把半个村子变为一片泽国。我不知道,当一次次遭到蚕食的池塘频频敲响警钟时,村人会不会觉醒过来?我的心里真得没底!

猜你喜欢

榕树池塘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池塘》
热闹的池塘
榕树
“榕抱樟”
池塘
夏天的池塘
榕树军团来了
造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