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雪(外一篇)
2020-06-09刘玄之
一
今夜朔雪。
城外,刀戈声不绝,乌鹊惊飞,长啼南去。
柴门被推开,一位老人走出茅屋,抬头西望,自顾自地摇了摇头,从前总是绰约于云间的明月,今日却不见踪影,恐怕也被这人间的战伐惊吓得藏起来了。说着说着,又不禁吟起苏学士的那首《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未吟完,仿佛听见不远处传来男子的呵斥,隐约还夹杂着些许哭声,大约是开封府又来搜刮金银了。坐在冰冷的台阶上,老人只是望着天上。
夜色浓重,黑云黯暧。
说起来,很久没有听到鸡犬声了,也不知几时天明,恐怕自己是看不到了——快正月了。
老人叹了口气,又想起了那年的上元节。每逢上元,城里一定是天底下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宣德楼上,坐着官家,门前是十里御道,龙灯盘旋,火树银花,京都百姓集聚一处,共赏满城烟火,而嘴馋的孩童,却总是拽着父母的衣袖,吵闹着要去州桥的夜市吃姜辣萝卜和香糖果子。州桥上人声鼎沸,欢呼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桥下,汴水奔流东去,一并带去无数盏寄托着万家心愿的莲花灯。东角楼巷,勾栏瓦肆管弦齐奏,崔念奴开唱了。话说,记得那年在朱雀门,还有一对少男少女不慎撞到了自己,二人腆着脸致了歉,又携手奔向大相国寺去拜月老,也不知如今二人是否做成了夫妻……
思绪万千,又被急促的敲门声打碎。
“寒舍断粮数日,官爷不必来了!”老人用尽力气对着门外呼喊,语毕,艰难地起身,朝着水井蹒跚走去。
汴京,危矣。老人留下最后的叹息。
风雨飘摇,大厦终倾。
开宝寺内的十三层铁塔依旧高耸入云,一百零一枚铁铃阵阵作响,也掩盖不住由远及近的厮杀声。老人没有看到,樊楼檐下,最后一盏花灯已随风委地,随即便被自城外疾驰而来的马蹄碾碎。
靖康元年,北宋东京,雪夜。
二
又是一个雪夜。
辰时的街道上已空无一人,道路两侧,耷拉着干枯的梧桐树。
巷子里,钻出一位鬼鬼祟祟的少年,大号的针织帽盖住了他整个额头,厚厚的棉衣将他裹得严严实实,怀里还揣着一本书。
今年的冬夜格外地昏暗。大户人家府邸门口的大红灯笼也少了许多,也不知是有意为之或是糟了劫难、物是人非了。
“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这句诗倒是贴切。少年低着头想着,迎面撞上了一个人。少年一惊,莫非这年头,还有巡夜者不成?抬起头一看,原来是个西洋传教士。传教士嘀嘀咕咕地说了一大堆听不懂的鸟语,似乎在责骂他。少年只当听不懂,便不在意他说的内容,重新戴好帽子,飞快地跑掉。
传教士愈发跋扈了。少年暗地啐了一口,自今年八月洋军破城之后,这些曾经和蔼可亲的传教士就换了一副面目,对着老百姓大呼小叫。这几个月,洋鬼子在城里烧杀劫掠的事,他是清楚的,幸好自家有些资业,不至于成为孤儿流亡市井。
走近一个路口,少年的脚步停了下来,汗毛已然竖起,是女人的呼救声!他猫在墙边暗中观察,看到一群外国士兵正抓得几个妇女,驱赶着他们往巷子里走。妇女的哭喊声在空荡而凄沧的街道回响,却如石沉大海,并无波澜。夜禁期间,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少年绝不相信所有人都在沉睡,但答案似乎只有如此。
少年很想冲出去,冲出去把那些洋人全部打跑,赶回欧洲,可惜,他做不到,做不到一人击倒五六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更做不到用舌头让他们放弃暴行。他死死攥着怀里的书,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消失在幽邃的小巷。
唯恨而已。他恨,恨八国洋人狗行狼心;恨千年古都饱受炮火轰鸣;恨夏宫文物被洗劫一空,只剩断壁残垣;恨满清皇帝无权,太后无德,百官无谋,庶民无心……当然,最恨的还是自己,不能早日学成报国,驱鞑虏,逐蛮夷,扶江山,捍故土。
忽然,似觉有花香袭来,少年擦了擦脸,嘴角生出了几分笑意。北平的梅花,总算又开了啊。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少年将怀里的那本《民约论》抱得很紧,他扬起头,决然地走向更加苍茫的夜色。
光绪二十六年,清末北京,雪夜。
三
雪还在下。
这是这座城千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大到城门上的字迹已不可见。
朔雪自东方而来,纷纷扬扬,将整座城掩埋,天地之间,茫茫一片。
这里有数万缴械投降的士兵,四十万手无寸铁的市民。
随后,整座城市喧哗起来了,枪声,炮声,刀声,骂声,哭声,叫声……从地底里发出的嘶吼与咆哮,至今尚能听见。
贡院西街,屹立千年的夫子庙倒下了,夫子之魂却傲然长立,身高九尺的他,正顶天立地,举臂高呼,三军可夺帥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们惶惶不安,只能用更猛烈的炮火回应。
秦淮河岸,歌楼灯火通明,军靴声、怒斥声扰乱了悠远而熟悉的曲调,商女又岂是不知亡国恨?她们选择了继续奏唱,古筝抚响,金陵旧谱,吟唱着,吟唱着,就哽咽在枪声之中。
七色的琉璃彩窗被猎火照亮,基督堂内,钢琴声和祝祷声不复。他们是普通的牧师或教士,但圣歌一旦唱响,这就是上帝的旨意,张开天使的羽翼,庇护属于神的难民。他们是人间的圣子,纵然抱伤于尘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夜雪中。灵谷寺内,白骨累累,血流成河,被奸淫的少女惨死在牌位前,被枪杀的僧人握不住残破的经卷。大雄宝殿上,菩萨闭目,金佛垂泪。
鱼雷营,煤炭港,中山码头,汉中门外……一切似乎都已灰飞烟灭。别忘了,这里也有黍子离离,稷苗青青,他们看见了一切,也记住了这一切。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秦淮的水,终究还是太冷了。
公元1937年,南京,雪夜。
四
今日南京,夜来初雪,三十万亡魂该回家了。
雪还在下,曾经的京都却知道,他们会在这漫天雪絮中愈发熠熠。
中国南京,雪夜。
天下如棋
“天下如棋,非智者可论,惟有德之人可以执之”,秦渝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说道:“我平生清静,不喜人事,亦无大德,恐怕是担不起军师的重任。”
秦渝,字易之,出身洛阳名门,闻名天下的奇才。
十四岁时,洛阳秦家被牵连到一起谋反案中,秦渝白衣面圣,据理辩解,以绝妙的口才挽救了整个秦家;同时秦渝亦精通棋道,十六岁击败扶桑棋圣,皇帝赐其锦衣华服,从此名声大噪,令人不解的是,一年后他辞别族人,独自隐居于首阳山中,不问世事。
皇帝暴虐,严刑峻法、沉重聚敛,天下陷入水深火热。
秦渝隐居后,全国各地爆发起义,一时之间群雄并据。数年里,有无数英雄豪杰遣使者携重礼请秦渝出山相助,秦渝无不闭门不见。
直到有一天,一位少年笑脸盈盈,立于雪中。秦渝见雪甚大,于心不忍,在屋内高喊:“秦渝不问世事,恕不接客。今日雪大,阁下不妨早去。”少年却笑着说:“荥阳赵瑾赵怀玉,只为棋道而来,携浊酒一壶拜见先生。”
闻言,有些惊奇,嘴角藏不住久违的笑意。
宽衣,开门,二人对饮,相谈甚欢,遂结为知己。
从此,首阳山上,常有两人举酒共饮,执子对弈,尽管赵瑾总是不敌秦渝。
赵瑾性情爽朗,豪迈不羁;秦渝虽在外人眼里清高孤傲,其实却也率真旷达,二人如鱼得水,或谈百家学问,或论兵法谋略,颇有伯牙子期之意。
每每酣醉之时,赵瑾总会望着山下的烽火狼烟自言自语:“这江山,究竟会在何人之手?”秦渝也总是说:“天下如棋,我等不过是局中之子,此局,惟有德之人可以执之。”
最终,赵瑾还是放下了饮酒论道的生活,决定讨伐暴君。家财散尽,荥阳起兵,他再赴首阳山欲请秦渝出山相助。
“易之喜爱清静,赵瑾便不勉强”,赵瑾爽朗地笑了笑,坐下举杯:“只是赵瑾愚笨,日后若有要事,还请易之不吝赐教。”
秦渝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二人对坐,再饮一回。
席间,秦渝戏谑道:“你我初见之时,怀玉曾说,只为棋道而来。如今,是要兴无名之师,逐鹿中原了?”赵瑾大笑:“逐鹿中原,非吾之愿,我只图苍生安定,四海太平。易之,棋道,天道也。你常说天下如棋,有德之人方能执之,这棋子,岂能在暴君之手!”
秦渝放下酒杯,微微一笑:“世间为何会有暴君?”
“耽于权力,滥用国器。”赵瑾朗声道。
“到了天下太平之时,怀玉又当如何?”
“解金龟,负长剑,行天涯。”
“易之,你呢?”赵瑾抬眼望着笑而不语的秦渝。
“你我依旧举酒共饮、执子对弈,秦渝足矣。”
赵瑾举起酒杯:“一言为定,待我肃清寰宇,与君再饮。”
一战便是三年,三年以来,赵瑾若有艰险难行时,秦渝便飞鸽传书,以棋谱相寄。
二人本是知音,秦渝之意,赵瑾必能知晓。赵瑾每每开卷参透,无不醍醐灌顶,一路北上如有神助,所到之处尸横遍野,朝廷官兵闻风丧胆,各路诸侯尊为盟主。
京都之战。
京都大将军坚壁清野,赵瑾率诸侯军全力攻城无果,死伤无数,双方僵持数月不下。于是,赵瑾以城为盘,以兵为子,摆成黑白棋局,命人八百里加急送给秦渝。
首阳山上,秦渝明眸深邃,剑眉紧蹙,只见指尖微动,棋子如星罗点点落在棋盘。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终于,秦渝破颜一笑——案上黑子起死回生,将白子死死封住,棋局已定。
秦渝忙将棋局画为图谱,交给使者:“请转告你家将军,天下如棋,执之不易。惟仁义之师可图中原,惟有德之人可图天下。”使者收下棋谱拜别,秦渝却转过身,垂目轻叹。
“这江山太过沉重,恐怕不是你可以承受的。”
话说赵瑾得到棋谱,按谱中所摆阵法,以奇袭击败京都大将军,挺入王宫,生擒皇帝,收服诸侯。次月,年轻的赵瑾众望所归,登基称帝,创立新王朝,成为一代太祖。
几日后,天使携重金厚礼拜首阳山秦渝入朝为相,秦渝闭门不见。
天使有皇帝口谕,不敢强求,悻悻而还。
马蹄声慢慢隐去。
书房里,秦渝投笔弃卷,仰天大笑。
“世間再无对弈共饮之人矣!”
后来,天使再登首阳山,秦渝却不知所踪,只能回报皇上:“棋盘弃在土里,棋子泡在池中,人不知所去。”
十年后,新王朝的开国之君赵瑾闭目塞聪、好大喜功,修皇陵,造高台,天下再度动荡,民生凋敝。
钱塘钟德以“仁义”二字为旗,揭竿而起。皇帝镇压不住,连忙派人在民间寻找一位名叫“秦渝”的前朝智者,未果。
而有一日,起义军首领钟德却在其帐内的案上看到一册《首阳山帖》,此书名为弈谱,实为兵书,行军布阵无所不有,黑白造化精妙绝伦,扉页上书“有德战无不胜,无德寸土难争”十二字。钟德欣喜不已,慌忙向帐外拜倒。
“天下如棋,人难执之。”帐外,一位负剑的白衣男子叹了口气,戴上斗笠走进茫茫的夜色。
作者简介:刘玄之,原名刘岳,男,江西吉安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渌水诗社社员。作品见于《人物画报》《传奇故事》《青年文学家》《散文诗世界》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