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承受“耳聋”的风险
2020-06-09康康
康康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耳朵不仅是五官的重要窗口,也是全身器官的健康“探测器”。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口中的5%,也就是3.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3.28亿是成人,0.32亿是儿童。而我国听力残疾人数达到2780万,是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其中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每年光听障新生儿就有2万~3万人。听力有问题的人,不仅日常沟通困难,还会有孤独和沮丧感。
生活中,我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耳屎到底能不能掏?多年来,我们坚定地认为,耳朵里面藏了很多脏东西,一定要把它清除干净才好。也有人喜欢替别人掏耳朵,心理上的愉悦和成就感不可言表。刚毕业时,我和一个姐姐同在一个办公室,每天那姐姐必数次跑到我这边给我掏耳朵,以至于我觉得不是我需要,而是她需要,因为她在做这件事时,是一种无法掩饰的喜悦和满足。后来到了成都,才发现这个场景实在是让人吃惊:街头巷尾,三五个背着工具箱的师傅,头戴一盏灯,手持若干利器,在人的耳旁捣鼓着。作为一项起源于川蜀地区的民间技艺,近年来采耳逐渐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甚至吸引了外国友人的关注。 不久前,英国《都市日报》报道,一名31岁的小伙子,用棉签掏耳朵时不慎把一点棉絮落在耳道内引起感染,逐渐蔓延至大脑,从而引发癫痫。采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是否要面对采耳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耳屎是啥?
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其实是耳道分泌物与灰尘、皮屑等混合形成的。耳屎对人体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够:
1. 使耳道保持润滑湿润,这样能避免耳道过于干燥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 能保护耳膜避免受沙石、水滴的破坏和刺激。
3. 一定程度上帮助耳道内部免受细菌等微生物的侵袭。
耳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人几乎没有耳屎?人体皮肤会分泌一层脂质代谢物,用来保持湿润和防止微生物的入侵,耳道皮肤也一样,会分泌一些脂质。由于耳道的特殊构造,导致灰层和皮屑等容易堆积在耳道里面,时间久了,和耳道分泌物混杂在一起就形成了耳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产生的耳屎会自然排出体外,不会堵住耳道。只有少部分的人,由于耳屎堆积太多,导致阻塞了外耳道,在醫学上称作“耵聍栓塞”。大多数情况是天生的,比如有的人耳道分泌过旺,又没清理好,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疾病导致的。
耳屎要不要刻意掏?
人的耳道有自身清洁功能,绝大多数情况下,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此外,一些日常行为,比如咀嚼东西也可以促进耳屎的外排。所以,一般情况下根本不需要刻意去掏耳屎。当然,在少数情况下,也会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发生,这时会感觉到耳内闷涨、瘙痒、耳朵痛、听力下降等。如果出现这些状况,应尽快寻求耳鼻喉医生的帮助,切记不要自行处理。
1. 掏耳朵最常会引起耳道湿疹;
2. 掏耳时不慎被人撞到,棉签或耳勺会直接捅破耳膜,可导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3. 掏耳朵如果不慎,可造成外耳道皮肤受损,引发外耳道炎,出现疼痛,严重时会流脓;
4. 掏耳朵过深,可能会伤及鼓膜,出现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
5. 掏耳朵确实会导致颅骨感染。用棉纤掏耳朵时,棉签纤维会不断在耳道内聚集,时间久了会导致局部溃烂,引起耳后颅骨的感染。如果真的想掏耳朵,也不要用棉签伸进去掏。
正确的掏耳朵姿势是什么?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人和小孩一定要有所分别。
1.如果耳朵实在痒,可以用手指在耳洞口轻挠两下。切记不要用尖锐的物品!不要过于深入!
2.适当控制自己不去掏耳朵。
3.如果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有可能是外耳道湿疹等,应及时去医院确诊。
4.游泳时应该保护耳朵。特别是耳朵有过炎症的人群。
5.耳部出现不适,不要使用偏方。如用酒精和醋滴耳,可能会加剧感染。
4个情形,去医院“采耳”
耳朵里有明显的堵塞感
有些人先天外耳道口狭窄,耵聍无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聍栓。当堵塞感十分明显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清理。
出现听力下降
有些人年纪不大,也没有耳疾,却突然出现听力不佳、下降的情况,这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耳朵痛痒
若耵聍短期增多,特别是游泳完耳道进水后,感觉耳朵痛痒,应请专科医生处理,千万不要乱掏,以免引起耳道发炎。
不当采耳后出现问题
一些人经常随意采耳,不知不觉对耳道造成损伤,致使耵聍无法顺利排出,耳朵“越掏越堵”;或者是采耳时有异物(如棉棒的棉花)掉入耳中,严重时出现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此时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听力受伤分5个程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如果把耳聋的严重程度按听声音的能力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一般认为语言频率平均听阈在26分贝以上,听不清说话,即有听力障碍,听力损失在70分贝以内者称重听,在70分贝以上者为聋。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听力损失的干扰因素是不同的。
婴幼儿:遗传性耳聋为主
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可能是由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也可能是由分娩时受伤等导致。儿童期是听觉、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和康复训练,能使绝大多数听力残疾儿童显著改善功能。
青少年:噪声性损伤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数据:目前,全球有约11億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戴耳机听音乐是该风险的重要原因。英国一项研究表明,长时间戴耳机听歌,可导致耳聋提前30年到来。
成年人:突发性耳聋
精神压力大、睡眠不好都可以导致突然的耳聋耳鸣,比如,一些企业高管和办公室白领等都容易发生耳聋耳鸣。另外,经常从事潜水、乘飞机、装修、爆破等工作的人,也会突然耳聋耳鸣。
老年人: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是指与年龄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该病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重者可致全聋。60岁以上患病率占40%以上,65~75岁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高达60%左右。通常情况下,老人每年会下降3~5分贝听力范围,因此老人就在不知不觉中听不清声音了。
护耳做好5件事
耳朵与心、肾、肝、脾、肺有直接关系,与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息息相关。耳鸣可大可小,可能由中耳炎、耳硬化症、噪音损伤等耳病引发,也可能是鼻咽癌、心血管病、听神经瘤等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症状。因此,耳鸣可以被称作是其他部位病变的“警报器”。专家建议护听力做好以下几点:
别总掏耳朵
挖耳会造成外耳道和鼓膜损伤。耳朵具有自洁功能,耳朵中的纤毛会将耳垢推出耳道。
远离噪声
戴耳机听音乐必须遵守一条“黄金规则”:音量不超过最大的60%,每天不超过1小时。尽量使用头戴式耳机,降噪耳机可减少外部噪音,更能保护听力。尽量少去体育赛场、影院、歌厅等噪音巨大的场所,尤其是听觉未发育完全的小孩。
定期检查听力
如出现耳鸣,听不清电话铃、闹钟铃等高音以及听不清别人讲话(特别是打电话时)等情况,就应该怀疑是否存在听力受损。
合理饮食、锻炼身体
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C能保护听觉细胞,既可适当服用维生素补充剂,也可多吃粗粮、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
保持好心态
现代社会人群压力较大,导致突发耳鸣、耳聋的案例很多,调整心态才是护耳的第一良策。此外,发现听力问题要积极治疗,对于老年性耳聋患者,主要的治疗策略就是佩戴一副合适的助听器,音频听力损失35~80分贝者均可使用助听器;听力损失60分贝左右佩戴效果最好。
(本文选自:分忧 202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