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邦德领口的那一抹风韵
2020-06-09崔莹
崔莹
又到英国的考试季,朋友圈里,留学生朋友们转发的“杨超越妹妹锦鲤图”刷了屏。据说转发她,不努力也可以考第三。虽然不一定有效,但谁不想成为躺赢王呢?考前拜一拜,在英国也是种传统。比如在全英最厉害的大学牛津大学,考生们也有考出好成绩的“秘招儿”——考试期间穿黑色的学院服,并要在胸前戴一朵康乃馨!第一场考试戴白色的康乃馨,中场考试戴粉红色的康乃馨,最后一场考试戴红色的康乃馨。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在牛津大学的官网上,清清楚楚地列着这样的要求。为何要戴三支不同颜色的康乃馨?一种说法是,考试之初,考生把白色康乃馨放在红色墨水瓶里,几天或几周后,花的颜色变成深红色。另一种说法有些暗黑,花的颜色变化象征考生所获得的知识像鲜血一样,从心脏逐渐流入试卷。无论怎样的来龙去脉,我心想,考试期间,在牛津大学附近卖康乃馨,一定会是门好生意。
和牛津大学的学霸们不相上下,英国的007邦德先生似乎也是康乃馨的代言人。在1964年的电影《007:金手指》和1971年的电影《007:金刚钻》中,都可见老帅哥肖恩·康纳利西装的翻领扣眼里插着红色康乃馨;在1969年的电影《007:女王密使》中,乔治·拉赞贝扮演的邦德先生佩戴白色康乃馨和娇妻举行婚礼;在1985年的电影《007:雷霆杀机》中,罗杰·摩尔扮演的第三任邦德戴的也是白色康乃馨;丹尼尔·克雷格扮演的第六任邦德先生也不例外,他在《007:幽灵党》中戴过一朵红色康乃馨。邦女郎换了一个又一个,帅哥们对康乃馨却情有独钟。仔细去看,我发现在这些电影中,各位邦德先生都很讲究,他们从不会用别针把康乃馨别在胸前,而是无一例外地将花插在翻领的扣眼里。毕竟,这可不是新郎官娶媳妇。
从牛津大学的考试花,到詹姆斯·邦德的独宠花;从古罗马的神圣之花,到希腊的婚礼花;从诗人的笔尖,到画家的画布,看似普通、大众化的康乃馨居然有这么多的故事。
在英国,康乃馨算得上是最普及、价格最亲民的鲜花了,一年四季,几乎在任何有鲜花出售的超市里都能够找到它。并且,只需要买一杯咖啡的钱就可以得到一大束康乃馨。在来英国之前,我对康乃馨的主要认知是——它们是母亲节之花;来之后,我问了一下身边的英国友人,得知他们也把康乃馨和母亲联系在一起。
这个传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源于大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初,美国社会活动家安娜·贾维斯倡导设立母亲节,而康乃馨正是她妈妈的最爱。很多商家看到此商机,便在母亲节那天大量兜售康乃馨,以至于后来连官方也默认了康乃馨和母亲节的关联。1934年,美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张纪念母亲节的邮票,画面中便有康乃馨的身影。这张邮票选用美国画家惠斯勒所绘制的母亲肖像为主图,左下角是一只插满康乃馨的花瓶。有趣的是,惠斯勒的原作中并沒有花,邮票中的康乃馨是设计者后来加上去的。很快,康乃馨因被赋予的这层象征意义,为更广泛的大众所接受。
康乃馨是非常容易养殖的花,我的花园里也种植了两株,种下后没过多久,就孕育出一大堆花骨朵。康乃馨的花期很长,若将它们剪枝插在花瓶里,也可以存活很久。这种蓬勃的生命力像极了母爱。并且,花朵的颜色也很丰富,红的、黄的、粉的、绿的……据说有上百种,不同的康乃馨花仿佛是母亲培育出的不同天性的孩子。
康乃馨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在英国种植了上千年,算得上是英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有人认为它最早由罗马人带到英国,因为罗马人曾用康乃馨制作花冠。这体现在它们的名字里,康乃馨的英文名称“carnation”和加冕“coronation”一词很接近。传播的方式也很有趣,传说中,一个罗马士兵的靴子上沾了泥,泥中恰好有康乃馨的种子,就这样,他无意间把康乃馨带到了英国。但可能性更大的传播方式是:罗马士兵随身携带康乃馨的种子来到英国,并在异国他乡种下它们,这就像17世纪,从英国前往北美的移民将带去的康乃馨花种撒在新家园的土地上。
也有人不赞同康乃馨的“古罗马血统”,认为是北欧的诺曼人将它带到英国,证据是后人在很多座诺曼人建造的英国城堡里发现有大量早期康乃馨的踪影。
而在1883年出版的《熟悉的花园之花》中,英国园林作家雪利·希伯德指出:“毫无疑问,康乃馨是源自欧洲南部的一种野花;根据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所编著的《博物志》记载,在凯撒时期,康乃馨最先发现于西班牙。”当时,康乃馨被称为“cantabrica”,西班牙人用它做调料,给葡萄酒增加辣味。
但无论怎样的考证,大家的共识都是:康乃馨是正宗的欧洲之花。
从古至今,遍及欧洲各地,康乃馨都“身兼重任”。古希腊人将康乃馨视为众神之王宙斯的标志,在希腊语中,康乃馨花名本义是“神圣之花”。古希腊人和罗马人都喜欢用白色康乃馨做饰品,体现他们尊贵的身份。中世纪,人们将康乃馨当作结婚礼物送人——康乃馨代表忠诚和美满幸福。在爱尔兰,每年圣帕特里克节期间,人们会把绿色的康乃馨摆在桌子上。没有那么多绿色康乃馨怎么办?染成绿色的也算!在希腊的音乐节上,人们还会将康乃馨抛向表演者以示敬意。
大概因为是其远古产地,西班牙人更是将康乃馨定为国花。在西班牙,康乃馨象征爱、关怀和敬佩。浅红色的康乃馨寓意敬佩,深红色的康乃馨则寓意对心爱女子的矢志不渝。人们用康乃馨图案装饰玻璃窗,跳弗拉门戈舞蹈的西班牙女子戴的头花也是康乃馨。如果你有机会到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旅行,看到小伙子用牙叼着大红色的康乃馨花,弹着西班牙吉他,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这是他站在恋人的楼下,正向对方求婚呢。
和喜欢借物抒情的中国文人一样,欧洲文人也会用寓情于花的手法颂咏康乃馨。包括乔叟、莎士比亚、拜伦等在内的很多大家都在作品中书写过康乃馨。14世纪,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里这样描述康乃馨: “春日里的植物,在问候在微笑,包括甘草和缬草,更多的是康乃馨。”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第四卷第四章描写康乃馨:“这时节最美的花要数康乃馨和斑石竹,后者被称为大自然的私生子。”康乃馨和斑石竹长得很像,它们堪称姊妹花。诗人拜伦则赞誉康乃馨“象是熟睡着的婴儿的脸蛋儿”。1894年,小说家罗伯特·S·希琴斯出版小说《绿色的康乃馨》,用绿色康乃馨象征主人公不惧风险、将生命彻底绽放的精神。
康乃馨也是画家眼中的尤物,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捷克画家穆夏,以及英国街头涂鸦画家班克西,都曾以康乃馨作画。我曾看过穆夏的画展,展品中恰好有一幅《康乃馨》:一位丰盈的女子站在五颜六色的康乃馨花丛中,她右手拿着一支康乃馨,回眸一笑,令人浮想联翩。这幅画是穆夏代表作“花系列”中的一幅,可见,穆夏对康乃馨的喜爱之情。名为《红色康乃馨》的画作也广为人知,画中,年轻的伊丽莎白王太后凝视着手中的红色康乃馨,肃穆深情,可惜,这幅画的作者不详。臭名昭著的希特勒也喜欢画康乃馨。他曾经两次尝试考取维也纳艺术学院,但都以失败告终。尽管希特勒没有实现画家梦,但他从没放弃过画画。2015年,希特勒绘制的一幅康乃馨水彩画,在德国纽伦堡的拍卖会上以5.2万英镑的价格售出。
从牛津大学的考试花,到詹姆斯·邦德的独宠花;从古罗马的神圣之花,到希腊的婚礼花;从诗人的笔尖,到画家的画布,看似普通、大众化的康乃馨居然有这么多的故事。它不再是我想当然的认知中的“母亲之花”。我不禁反思,很多时候的想当然,实际上是一种误区,阻止人们去了解真相,接受新知识。此时,我的房间里正摆着一束黄色红边的康乃馨,看着它,思绪久远,上下千年。
(本文选自:环球人物 202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