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行
2020-06-09张晚晴
张晚晴
云巅之下,古城之上,有苍山十九峰连成一脉,横亘于云南大理一隅。慕名者皆闻“苍山雪,洱海月”,殊不知,苍山雪是经年不散的,纵使在绿野遍布的长夏,群山最高峰仍傲然地抱有最后一抹雪意。而这抹在海拔四千米之上的雪意,便成了来客最为向往之处。
别过尘世喧嚣,别过野雾人烟,青山邀我入怀,我便欣然赴约。自缆车而上,燃烧的暑气瞬间被抛至身后,它们只好继续徘徊在山脚,越不过莽莽山林,越不过层峦叠嶂。当缆车行至半山腰,“登高望远天地阔”,我的脑海中轰然一炸,仅存这只言片语了。车窗两侧可见群山环绕,绿浪皆朝身后涌去,偶尔淹没了断崖残壁下的碎石。向下回望,眼见洱海边的房屋群化为小小一片,逐渐消失在群山之外;向上仰视,索道笔直而上,延伸向蒙蒙云雾的尽头,切割出“一线天”的美感。山雾逼近,缆车渐入其中,人便也跟着步入隐世,只觉一切声响皆已消解,天地变幻仅在刹那间。视线所及之处顿时一片素白,天空、山林、索道无一不在云雾中,朦朦胧胧,连轮廓也飘忽不定。穿行山雾间的缆车,有如漂浮天地间的一叶孤舟,不问来者何处,不知去向何方,冥冥之中却都有定数。
直到一声轻微又醒目的声响降临,“咔哒”,玻璃门缓缓开了,车已到站,人们才恍然惊醒了沉梦,醒悟般踏上苍山的土地。山雾尚在,冷气刺骨,冷得痛快,也冷得恣意。寒意扑面而来,肆意渗入每一寸皮肤,无时无刻不在宣告着苍山的高度。这一刻,或许才称得上真正的“腾云驾雾”,我双手一挥,便可触及仙气般的白雾,与周遭的苍苍古树呼吸同样的空气。一同下车的,还有一位恰好同行的背包客。他是个异国人,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只身一人来到中国的苍山,却不大会说中文。经过粗略的打量与短暂的交谈,我得知,他在下午两点还得赶一趟飞机。而当时已接近正午,大理亦无飞机场,从大理赶往其他城市还需一段奔波。我顿时有些奇怪,问道,不会赶不及吗?他听后先是笑笑,只是说着,一定要登顶苍山,一睹苍山雪,言语间大有不介怀之意。
缆车虽已到站,山顶处却不止于此。所谓“独爱湖山僻行处”,要想一览山顶最后的雪意,还需步行登上长长的栈道,直至登顶。四千米海拔之上,云团低得就要掉在地上,前行的人们则忍着高原反应的不适,像无比虔诚的朝圣者,一步步登上通天的栈道,消失在蒙蒙迷雾中。雾是缥缈的,人也是缥缈的。我登了几步木阶后往身后回望,有行人坐在长椅上稍作休息,遥遥目送远去的我们,神情淡然而无谓。飘来的云雾逐渐遮住他的身影,我不再看清他的面容。一时间,羽化而登仙之感浑然而生,究竟是雾里看人,还是白云入梦?
路遇洗马潭,方知山顶已在不远处,但栈道似乎依旧长得没有尽头。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体力的消磨,刺痛的冷硬感渐渐在皮肤裸露处炸开,身体开始叫嚣着罢工。我深知,这段路途或许要止步于此,便只在空旷的栈道边走走停停。耳畔是流淌的水声,清泉石上流,自山涧一路向下,流入洱海,流向大地。于是,河流向群山低伏,众生都跪拜。这天地广袤,流云变幻,群山莽莽,万川奔流不息,寒潭波光纷涌。登山的来客一如四季流转,世代变换,不止不歇。众生轮回往复间,一切恍若虚无,唯有此刻成为永恒。纵使斗转星移,千秋万代不复,我亦在这一片时空之内真实地存在过,并与另一位素昧平生的过路人产生交集。尔后,于生命的感悟中游离、飘忽、大彻、大悟。再走过来时的路,穿过沉默不语的绿野,重回万物运行之道。想来也不负此行。
回程的路上,我又想起那位异国人来。他是否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蒼山雪?我已不得而知。无论看到与否,雪永远在白雾之外,在山巅之上,独自寂静,任人遐想。心中之雪,或许远比真实之景更为盛大、欢喜。继而在下一个轮回中,久违的登山客再次重返净土,轻声低吟一句,“幸有我来山不孤”。
日光倾泻,山雾渐远。有古寺钟声隐隐传来,在山间回荡,叫离人心头一颤。或许,苍山便是日月汲取着着这洱海的风月,古城的侠气,寺庙的禅意,终究滋养出隐士般的山魂罢?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