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梦中的母亲
2020-06-09陈可
我曾无数次梦见自己:在海中安睡。周遭都是海水,我却如同睡在一个小摇篮里,阵阵潮水向我涌来,似一双大手轻柔地抚摸着我。
今天,我又一次来到南国的海滨,静听大海有节奏的脉搏。面对如此的海景,与我的梦境高度契合。
我想:怪不得地球上三分之一的地方都是海洋,它是一种力量的存在。当海上风云变色、波涛汹涌之时,一排排山岭般的巨浪从遥远的的地方涌来。你还没来得及后退,那巨浪咆哮着向你袭来,突然被海水打湿衣服的感觉,你一定觉得有趣吧!
海浪撞击着巍然屹立于海边的岩石,激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响声,我的感情立刻就随着急流奔泻……我不由得想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当你精神萎靡不振的时候,去听听法国现代派电子音乐作曲演奏家亚尔的音乐,在艺术长廊中别出心裁。音乐中那意境中的海一会儿在你眼前晃动,一会儿在你心间跳跃。
我喜欢有海的词语,它们自带气场。比如:海阔天空、浩如烟海、学海无涯、五湖四海、翻江倒海……我听到这些词语,不由得想起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我喜欢在海边散步,吹着海风,让自己的脚与海水親密接触。在沉思冥想中,我与大海平等对话。那晃动、不知疲倦的海水,不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么?在食物链一端的鱼类等,它们不满足于自己被困在这里,而是不知疲倦地向更高处进发、更远处延伸。因此,有了现代生命爬行的自由、用肺呼吸的畅快……
那些沉积于海底的古生物化石,它们是记载生命奇迹的最好佐证。它们刻下了生命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突破自身局限的发展史。在这个物竞天择的过程中,虽然有失败、有血泪,但我们同样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当我们驾着游轮在海上行驶的时候,现代文明让我们感慨万千:生命如此玄妙,创造了许多的不可能,而海又是孕育这些奇迹的母亲。
大海是人类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是麦哲伦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乃至郑和下西洋,东方的文明伴着丝绸、茶叶带向西方。海上航道成为人类文明传播的纽带,让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中国是有着18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有着300多万平方千米,被称为蓝色国土的领海和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国家。历史上,我们曾经有过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和麦哲伦早上许多年。然而,正是由于明代愚味无知的农民皇帝朱洪武发布了“片帆不得下海”的禁海令,关闭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故步自封。中国在妄自尊大的路上走得太远,直至最后沦为帝国主义纷纷抢夺的一块肥肉。海岸线成为帝国主义对华实施侵略的重要通道,中国人民的血泪在海边书写。
现今,中国巨人已然崛起,沿海城市早已今非昔比。靠着通商、通航,沿海城市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沿海地区的人民不仅成为世界文明的受益者,也成为中国先富起来的一群人。沿海地区的先行一步,不仅是历史的跨越,也是中国发展史上的奇迹。
如今,我们的母亲———海洋并不是一块净土。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大杀手。已报道被废弃塑料伤害的动物有260多种。在海洋中的塑料因为没有太阳照射,只能通过物理作用成为越来越小的有毒碎片。可怕的是它们已经开始渐渐进入食物链,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曾经在我们无数人的梦中,美轮美奂的存在。当我们吃着海鲜大快朵颐的时候,当我们随意把塑料垃圾丢弃在海里,让成千上万吨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倾泻于它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母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无所不容,也有不堪重负的一天。
“山那边是海”,母亲一直在我们守望的地方,梦一样存在。让我们善待这位无怨无悔的母亲,只有她永远年轻,才能继续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陈可,湖北省文联主管《中华文学》签约作家,公安县作家协会会员,2017年4月,她参加了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培训班。2004年,她获得第六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作文类一等奖。2011年,她获得荆州市初中语文第20届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优质课竞赛第二名。她创作的散文《舌尖上的公安?满足你的味蕾》曾获得公安县第三届“孱陵好声音”作品提名奖。她业余爱好散文、诗歌写作,有作品发表于美国《诗天空》、菲律宾《世界日报》、《湖北教育》、《山东教育报》、搜狐网、百度、环球自媒体、《三袁》、孱陵在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