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说写结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2020-06-09陈耀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8期

陈耀惠

【摘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是一个长期性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而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载体之一。要落实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合理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读说结合;读写迁移;体验创新;提高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努力创造,以为学生主动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习中,学生主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做课堂的主人。教学中,只要能提高学生能动性的,就必须结合教材进行在此开发,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课堂境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丰富想象的灵性,畅所欲言,逐步形成“我口说我心,我口表我意”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

一、有效提问,激发热情

提问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找到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有效的提问必须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提问。教师提问的时候,必须要把教师的架子放下,面向全体学生,用欣赏的眼神树立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有自信地回答。教师对待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待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对待错误回答的学生,教师也不挖苦和指责,而是更要耐心地引导和启发帮助。提问的面向全体,不能总关注提问几个“优秀”学生而忽略中等学生,尤其是成绩比较薄弱的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创设出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友谊桥,才能减少学生很多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 , 课前准备的活动、课堂上生成性的活动、课后拓展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状态。同时,教师必须结合当时课堂实际情况,抓住要延伸的关键内容,从而产生了新的教学内容,并要做到不急于给学生揭示答案。教师只有做到这样,才会努力去了解学生、聆听学生、发现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共同创造者。

案 例1: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9.夜色》教学片段

在《日积月累》中有一句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怎么样让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积累下来,总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于是我让学生联系本册课文《9.夜色》一文来理解此话,如:下面一段精彩的教学过程:

生:《夜色》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夜色》中的“我”胆子小。

生:《夜色》中的“我”胆子很小很小

生:《夜色》中的“我”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生:《夜色》中的“我”天一黑,往窗外看心就乱跳……

生:《夜色》中的“我”变得勇敢,不再怕黑了。

师:瞧!孩子们那一只只举得高高的小手,我不禁竖起大拇指开心地赞扬道。我也为他的回答感到突然,使我意识到了什么,便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他说,我从句子“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中“再黑再黑”一词告诉我的。

师:孩子们,文中的“我”除了能看见微笑的花草,睡觉的小鸟,在夜色下的世界还能看见很多美好的事物呢!

生:老师,文中的“我”还能看见小朋友在月光下跳舞。

生:老师,文中的“我”还能看见小松鼠在月光下准备粮食过冬了。

生:老师,文中的“我”还能看见小花猫逮老鼠。

……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啦!大家竟然很自然地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想在一起。这让我震惊了,兴奋了。第一,这是我在上课时意想不到学生的回答是那么精彩的。第二,更没想到的是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的知识面会有这么丰富的,能把这一从生活中获取的知识合乎情理地和今天所学的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而且是如此贴切,真实。我不禁为他的发言鼓起掌来。

二、走出教材,开发资源

开发资源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怎样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室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合计生活中需要弄清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地研究与创新,实现对教材二次开发。

案2: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5.动物儿歌》教学片段

部编版教学《5.动物儿歌》一课时,上课开始,播放小动物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美丽、有趣的夏天。导入紧紧围绕文本,讲究艺术。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文本,善于发现,质疑问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读书探究的好奇心就在有疑问中产生了。于是,教师可以从不同的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有创新思维的欲望。借此,让学生仿照课文编儿歌。学生简直就是天才小诗人。他们编道:蜜蜂半空展翅飞;蜜蜂花丛采蜜忙;知了树上唱得欢(吱吱叫)……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从理解到模仿再到迁移、创造。

三、创设情境,拓展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师要善于“开沟挖渠”,及时地引进时代的活水,用之浇灌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得到培养和拓展。

案例3: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19.棉花姑娘》《21.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片段。如,《19.棉花姑娘》一课,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得到了更多的启示,我及时创造机会,让学生仿照课文说说,写写。学生纷纷举起手,有的说,小花猫跑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小花猫说:“对不起,我只会捉老鼠,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有的说,小A姐姐走来了。小B高兴地说:“姐姐,请你教我跳阿拉丁舞吧!”小A说:“对不起,我只会跳芭蕾舞,你还是请别人教你吧!”还有的说……学生从文中的小动物延伸到课外的小动物,再迁移到身边的亲朋好友。由此可见,学生就像小鸟一样勇敢地飞翔,寻找知识的宝库。再如:一年级下册《17、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资料,一幅幅不同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去探索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神奇的作用。

笔者设计了两次小练笔。先原文补充空白:小壁虎         ,爬到         上。他看见老牛        ,在树下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         借给我行吗?”老牛说:“        啊,我要用尾巴        呢。”

接着第一次小练笔仿写:   (谁)   爬呀爬,爬到   (什么地方)  上。他看见 (谁) 的尾巴    (做什么)    。小壁虎(着急地/有礼貌地……)说:“(啄木鸟) 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啄木鸟(亲切地/难为情地……)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钉在树上给生病的树木治病)呢。” 学生跳出文本,想象到课外的松鼠、啄木鸟、熊猫……

再进行第二次小练笔,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小壁虎(着急地/有礼貌地……)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牛(亲切地/难为情地……)说:“不行啊,我要用……呢。”通过抓住关键的词语句理解,注意预设情境、注重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读、说、写结合,留给学生空白的想象,给予学生充足时间交流,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这样,不但能满足于学生对课文的简单理解,而且使学生在学中有发现,有探究,有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立足教材,读写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新课程要求教师变“教书者”为“课程实施者”,因此,教科书是一盏指路灯,给我们指明方向,用来发展学生的渠道之一。所以,在备课、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勇敢地提出疑问,敢于创新等。这样才很好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创新型的思维。同时,也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做个“生活有心人”,时使学生自觉主动地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里汲取养分,学生真正掌握阅读写作表达的技巧,才能使语文真正变得对生活有用。

案例4: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1赵州桥》第二段的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1.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个自然段主要以多种朗读形式为主,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

2.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了解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2.抓住赵州桥雄伟的桥长和宽、坚固、设计独特、优点去写。

3.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介绍赵州桥的特点,并清楚告诉大家作者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的。

(三)堂上小练笔

仿写:一处建筑物。

1.先让学生说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熟悉的、典型的建筑物。地铁站、高速公路、桥梁(虎门大桥、凫洲大桥)……

2.选定建筑物《虎门大桥》。指导运用”总分结构”仿说。

(1)小组交流后汇报,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汇报 筛选排列顺序)

虎门大桥非常雄伟啊!

( 2 )生:虎门大桥设计独特,被称为“世界第一跨”,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 √)

( 3 )生:虎门大桥桥长4600米,桥面宽阔平坦,有双向6车道,桥身距离水面高达60多米。( √)

(   )生:虎门大桥不允许摩托车通过。(×)

( 1 )生:虎门大桥座落于虎门镇威远炮台右侧,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是珠三角交通要道的重要桥梁之一。( √)

( 5 )生:虎门大桥主航道横跨在888米的河面上。有两个高达100多米的巨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门型架矗立江面,门型架之间用巨型钢索相连。( √)

( 7 )生:副航道桥身由几十个钢筋混凝土的桥墩组成。桥墩大得三个孩子围起来,也抱不过来。( √)

( 6 )生:虎门大桥的桥身由钢索悬吊江中,可以通航万吨巨轮。以跨度大、高难度造桥技术闻名。( √)

(   )生:虎门大桥要收取过桥费。(×)

( 4 )生:大桥分主航道和副航道两部分。( √)

……

(2)修正、展示。

3.拓展延伸:我们的学校XXXX啊!

從整体到部分

提示:学校大门就像一本打开的书。       学校整体设计就像一只雏鹰展开翅膀。

这样的仿写,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领略了段落的构段方法,还为谋篇布局打下了基础。

五、阅读对话,积累感悟

阅读教学,通过学生走进文本中对话,亲临其境,才能从语言的品味中去感悟出作者感情世界,从而学会去寻找自己美好的情感思维空间。如果我们不走进文本,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就成了一片荒凉之地。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的沉淀、积累及其感悟,所以,笔者经常引导让学生带着“?”号走进文本,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材的文本中读出自己、寻找自己”。

案例5: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片段,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先提示学生走进文本的对话方式:

1.理解式:读了课文?我知道(懂得)了什么?

2.感悟式:读了这一句?我感受(体会)了什么?

3.质疑式:读了这一段,我不理解什么?

下面是笔者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我读了“不敢,铁罐兄弟”,我理解了陶罐很谦虚,从“兄弟”称呼中,我知道了陶罐子是非常懂礼貌。

师:非常好,除此之外,还能找出表现陶罐子有礼貌的句子吗?

生:我从这句话里也能读出陶罐子的有礼貌:“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呢”,这里把“陶罐子”和“铁罐子”进行对比,用铁罐子的傲慢来衬托陶罐子宽广胸怀的崇高品德。

师:说得太好了。你不只是理解了文章内容,还找出了写作方法。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哟(鼓掌)。接下来,我们来交流一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生:我不理解的是: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为什么陶罐还想到铁罐,这是为什么呢?

师:问得好,哪位同学可以帮帮他?

生:陶罐想知道铁罐还活下来没有?(掌声)

生:陶罐想知道铁罐的傲慢改了没有。(掌声)

生:我的理解是:陶罐还想到铁罐,陶罐不跟铁罐计较过去,还把铁罐当做好朋友。

师:你们的回答都很有个性,陶罐就是自始至终都抱着谦和宽容的态度面对生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为背景,让学生体现到学习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要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必须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课堂教学更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这样,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就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放飞自己,展开理想的翅膀创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朱敏.课堂教学是什么[J].新课程与学校发展,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