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020-06-09贾学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传统文化初中

贾学平

摘 要:从古诗词中可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各时期的风俗习惯。这对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知识文化水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将古诗文作为传递传统文化的载体,增强初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还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进行融合,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初中 古诗文 传统文化 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古诗文创作背景、文化内涵时,可使学生深入了解古人的价值观与生活状态。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增加对历史的认识,进而感受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民俗,进而更好地展开传统文化教育。

而在以初中古诗文为切入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因为没有探寻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其并未真正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与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因古诗文难懂的语句,以及大量的背诵,而对古诗文的学习积极性日益降低。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古诗文的特征,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从而真正能够利用古诗文达到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古诗文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古诗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影响,其中所蕴含的哲理、价值观等,对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科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提高其文化素养。而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角度看,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都是中华文化中最具魅力的文化沉淀,充分体现着我国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特征。而利用语文学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以古诗文为抓手,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也就是说,古诗文中无论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等,都借助精炼简短而又富有韵律的语句传达出来,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并使学习者在思想上受到震动,促使其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二、如何通过初中古诗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1.将古诗词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增强课堂实效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经久流传的经典之作。初中教育阶段,利用语文学科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培养其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意识具有重大

意义。

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古诗文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不断提升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即教师可以利用古诗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独特的题材表现形式,使学生带着韵律感对其进行朗读。在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文的感情基调与韵律美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入诗文的意境中,进而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首词时,就可利用现代歌曲《月满西楼》进行导入。学生在听到优美歌曲的同时,会将自己带入古诗词描绘的情境中,进而更好地理解与记忆诗词的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隐含的深意等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在思想上获得启发,并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逐渐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学生对古诗文不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应对他们进行科学引导,使他们逐渐建立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

2.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力度

在通过古诗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應明确这样的问题,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与质量。特别是古诗词的背诵、语义理解、深层意境的分析等,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与压力。初中语文教师若想解决这个教学问题,就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古诗文的学习氛围中,并最终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将晦涩难懂的古诗文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文中所描绘的内容,以视频或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通过优美的画面、舒缓动听的背景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出师表》时,就可以将经典影视剧中有关刘备、诸葛亮的故事进行科学剪辑,并编辑成一个优质的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了解每个人物的特征与人物之间关系。学生基于对角色的喜欢以及对后续故事发展的好奇心,会更加积极地跟随教师去学习与理解《出师表》中所讲解的内容。这样,学生便能深入了解与掌握古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情感与态度,并深受启发,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同时,教师应将这种意境与意识进行迁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基于学生对古诗文内涵的理解,使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加以继承和发扬,从而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总之,在充分了解古诗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古诗文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高珑菊《浅析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

[2] 任美玲《浅析初中古诗文改写训练的教学价值》,《文化产业》2019年第18期。

[3] 张海凤《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

[4] 冯彩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探讨》,《学周刊》2019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古诗文传统文化初中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