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及急救教育的社会意义及策略研究
2020-06-09王燕妮武星光狐海洋崔浩
王燕妮 武星光 狐海洋 崔浩
[摘要] 随着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大量增加,面临的是急救设施不健全,急救专业人才的短缺,急救宣传的不到位,急救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培训内容单一,相关的法律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法律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急救教育的现状,从公众、设备设施、急救人员、培训机构和内容以及法律等方面去探索急救教育的发展路径,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满足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推进急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急救教育;公众意识;普及;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4(a)-0106-04
Talking about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Popularizing First Aid Education
WANG Yan-ni, WU Xing-guang, HU Hai-yang, CUI Hao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Jinzhong, Shanxi Province, 0306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massive increase in the public's demand for first aid knowledge, they are faced with incomplete first aid facilities, a shortage of first aid professionals, inadequate first aid propaganda, imperfect first aid training mechanisms, single training content, and imperfect legal mechanisms and so 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st aid education from an economic, social, leg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first aid education from the public,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first aid personnel,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content, and legal aspects. The question proposes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meet the public's demand for first aid knowledge, improve public awareness of first aid,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rst aid education.
[Key words] First aid education; Public awareness; Popularization; Socialization
众所周知,进行猝死急救的黄金时间是4 min。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4 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成活率大约为50%;4~6 min内进行施救,成活率大约为40%;过了6 min再进行施救,成活率小于4%;过了10 min再进行施救,患者几乎无法救治。但由于我国公民缺乏必要的急救常识,在面对突发意外事件时,往往只能帮助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错失急救抢救的黄金時间,造成难以想象的机体损伤。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10秒钟就有1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猝死[1]。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民,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和掌握急救的相关知识是时代所需,也是立足该社会所应具备的必备技能。
1 历史和现状
目前为止,我国的急救事业的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借鉴了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由医务人员担任现场急救的工作,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建立专业的急救机构—急救站。第二个时期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通过出台《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对急救工作的意义做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医疗急救工作的性质以及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救护组织等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普及,关注并呼吁加强公众急救教育,提升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的实践技能普遍。
2 背景
2.1 经济角度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经济实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与时俱进的环境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但一些社会问题、公共安全问题却不断的凸显。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医学事业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另一方面,急救教育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不相匹配、不同步的现象以及急救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有数据表明,我国真正训练有素的“第一目击者”不到1%[1]。在经济不停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的现代社会,对急救教育和急救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愈发的凸显。
2.2 社会角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的深化,人们对生活方式、工作环境越来越重视,同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过去传统的传染性疾病早已不在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意外事件和慢性病逐渐变为造成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2013年我国第5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城市慢性病患病率为37.0%,与2008年比较增加了30.0%;在农村慢性病患病率为29.6%,与2008比较增长了86.0%,增速明显快于城市[2]。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持续的上升和患病人数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不断地增多,而急救教育在这样一个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每年突发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18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猝死[3]。现场急救对抢救患者生命、改善病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这些数据再一次凸显了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让群众抓住好“黄金4 min”,及时对患者实施初步的急救救护。掌握急救常识应该成为每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即使自身未患疾病,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能遇到紧急的情况,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实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帮助他人或自己脱离危险也是作为社会公民应履行的职责。
2.3 法律角度
虽然我国政府在2014年开始施行《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但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积极地推行急救培训而言,但我国急救教育还处于开展阶段,急救教育的体制机制还尚不健全。应该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和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积极借鉴学习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急救立法经验,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急救法律,并补充和完善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将急救教育教学纳入法律的体系,推进急救教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2.4 文化角度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其中“仁”有怜悯、同情、相互关心、相互关爱之意;“义”是有正直、正派、道义的之意,它要求要相互关心,互帮互助。但因为对急救知识的缺乏,使得很多群众在遇到各种突发意外事件时不敢帮、不敢助。无论是传统文化的道德要求,还是国家大健康观的全局战略的提倡,全体的社会成员应该积极学习并掌握急救的相关知识,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促进全员参与急救模式的形成。
3 问题
3.1 公众对急救的认识不足,急救常识缺乏宣传,急救意识有待提高
当遇到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发生时,大多数公众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而不知道如何开展急救,除了“袖手旁观”、消极等候急救医务人员的到来毫无办法。有关数据显示,院外心搏骤停发生后,现场复苏实施率美国是46.1%、加拿大是29%、瑞典是46%~73%、日本是32.2%、澳大利亚是21.2%,而我国则仅为4.5%[5]!同时,从相关统计上来看,我国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一些大城市的急救知识普及率约为5~10%,这与国外发达国家25%~70%的普及率相差甚远[6]。我国的急救宣传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是相关人员职责并未尽到,另一方面是宣传的途径方法不当,使得公众没有很好地接收到急救知识的相关信息。
3.2 急救设施不健全,急救专业人才短缺
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场所,配备心肺复苏所需的自动体外除颤仪,以及基本的呼吸面罩等设备设施的寥寥无几。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离不开大量专业的急救医务人员。统计显示,美国距今仅接受过CPR(心脏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万人,相当于全美总人口的1/3;法国CPR普及率为总人口的40%,德国高达80%;瑞典有45%的居民参加过CPR培训;挪威自20世纪60年代起已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中;英国一项调查显示61.1%的居民接受了急救培训[7]。我国受过急救培训的人比例还不到1%[5]。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急救教育的社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3 培训机制的不完善,培训内容有待更新
目前在国外,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是由持有教师资格认证,并经过专业培训训练的急救培训导师担任。这要求这些导师要时刻关注世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最新变化、最新要求和标准,同时必需经过有关部门的再次培训,通过资质认证后重新上岗。但从我国当前的急救体制来看,急救知识的宣传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和组织,缺少一致的培训模式和管理体系。而且目前我国群众的急救培训内容主要是心肺复苏和外伤的救治,培训内容单一。
3.4 急救免责法律的不完善
随着老人“碰瓷”的现象屡见不鲜,“扶不扶”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热议的话题。面对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这类社会现象,有人持支持态度,但大多数人是持反对态度的。人们为了不被欺骗遭受财产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痛苦,在遇到此类事情,都选择了袖手旁观。使得很多真正摔倒的老年人因为无人过来“搭把手”,导致其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该现象的屡次出现是发人深省的。当今社会“人人自危”,不愿多管“闲事”,没有人敢做好人,其实质是自身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担心被讹诈。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我国急救免责制度的不健全。
4 对策
4.1 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网络平台、社区宣传栏、急救教育课堂等多种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急救知识以及相关知识,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征采取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对于学生,把急救救護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将急救学习纳入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将急救教育作为必修课;针对上班族,将急救教育融入入职培训的范围,并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实践的考核;针对老年人,通过志愿者活动,走访公园及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小课堂,通过情景表演、插画等方式让人们了解急救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公众对急救教育的重视水平。学习掌握必要的基础急救护理知识,将会使自己和他们受益终生。
4.2 加强急救设备设施的配置,建立和完善急救员认证制度
倡导政府出台有关急救设备设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大型公共场所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为急救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急救专业技术人员极度的匮乏,有一部分原因是政府的参与度低,没有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支持性政策和法律法规,比如对持有急救员证的职工进行适当的税收减免,提供部分免费的医疗保健服务。建立和完善急救员认证制度,采取政策性和经济性的干预措施,鼓励社会公共积极参与认证急救员;同时应加强立法,从法律的层面强制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根据其岗位较容易发生的突发性事件进行针对性培训。比如警察、教师、保安、机场工作人员等必须接受急救培训。
4.3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由政府领导,各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律保障的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相关组织的职责,促使其相互协作,形成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在公共场所醒目的位置配备基本的急救设施设备,张贴急救示例图,设置专门的急救人员驻守。
此外,不断更新急救培训的内容,使得培训的内容与时俱进,让普通的公民能够面对突发的事件及时有效地做出相应的反应,防止再损伤,缓解患者的疼痛,维持患者的生命,为下一步的诊治创造有利的条件。
4.4 完善相关的急救免责法律法规
近年来急救免责相关法律法规正在不断的完善。2015年左右,北京、杭州、深圳等地出台了相关的急救免责法律法规。紧接着上海在2016年,出台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并正式实施。2017年全国人大一致通过了“急救免责”的法案。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正不断完善我国的急救体制机制。从图1、图2(来源:2014年焦点访谈)可以看出,有急救知识的人更愿意施救,但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会顾虑,其顾虑所在就是因为“怕好心办坏事”。急救免责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那些有急救知识却害怕承担责任的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也恰恰反映了我国急救专业人员的匮乏,急救培训的迫切。
5 总结1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急救教育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急救教育丞待加强,急救教育的体制机制还需完善,推动中国急救教育的社会化需要政府主导、各个部门配合、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以及法律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瑚,雷蕾.生命无价 急救有方—走进“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科普基地[J].发明与创新,2019(1):27-29.
[2] 苏露,胡金诺,周静,等.我国居民死因分析研究现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9):3011-3014.
[3] 张彩云,潘亚芬,巢益群,等.医院开展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志愿活动的意义[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8,36(6):550-552.
[4] 何艳,吴宗辉,孙炯,等.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識知晓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494-1496.
[5] 李颖.急救教育,不该远离公众[N].科技日报,2017-07-18(6).
[6] 万文波.让急救教育成为全民必修课[N].中国人口报,2018- 08-30(3).
[7] 万志盈,付沫.国内外居民急救素养现状比较[J].护理研究,2017,31(32):4057-4060.
[8] 张利远.急救免责 全员行动[J].中国医院院长,2018(19):82-83.
(收稿日期: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