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元的木刻创作

2020-06-09王炜

艺海 2020年5期
关键词:木刻艺术创作

王炜

〔摘 要〕古元是我国现代知名的版画家,他的作品对当时我国革命事业和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深受毛主席思想的影响,创作植根于人民和革命事业,用艺术歌颂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同时也形成了个人强烈的风格。

〔关键词〕古元;木刻;艺术创作

古元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涉及版画、水粉、水彩等多个画种,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艺术作品和宝贵的革命思想。徐悲鸿曾评价古元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卓绝天才。

一、古元的创作经历

(一)初识木刻

卢沟桥事变后,本在广州上学的古元迫于战事停课回到家乡,在一所小学当老师。本就喜爱绘画的古元常在放学后与弟弟古文胜带着干粮和画具到各处名胜景点写生绘画。在他的画作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自然界和生活的美好,还能看到古元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他通过一件件秀丽的风景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意。在家乡当小学教员的同时,他也参加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后经由八路军驻粤办事处介绍,古元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当时在鲁迅的大力推广之下,木刻成为非常重要的革命宣传方式,古元正是在这次学习期间第一次接触木刻。

(二)尝试与表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在对革命武装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又进行了文化围剿。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内,禁止进步书刊,封闭进步书店,破坏进步文化团体,迫害进步文化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之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兴木刻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

1939年,古元报名参加八路军,并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新兴木刻。《运草》就是他在学习期间创作的一幅佳作。古元在这幅作品中描繪了农民用马车运输稻草的场面,马儿奋力地拉着满载的车逆风而行,坐在草堆上赶车的农民怡然自得。从他对马在运动中的神态以及车轮结构的准确把握、对黑白比例关系的精心经营,可以看出他对生活观察入微且木刻技术日臻成熟。虽然古元的至亲之人在太平洋战争的波及下相继去世,但古元并没有被生活打倒。他画笔下的人民依旧顽强,马儿顶着强风依然稳健前行的身姿表达了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

古元从鲁艺毕业后积极投身农村基层工作,扎根于人民群众。《入仓》《牛群》《铡草》等作品就是描绘碾庄人民的日常生活。这些作品与早期的《运草》相比显得更加细腻成熟,画面中黑白层次丰富,对于灰调子的刻画也更加深入。《哥哥的假期》同样是一幅描绘人民群众的作品,描述了八路军战士假期回乡被家人和乡亲们欢迎的热闹场景。画中场面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刀法轻松自如,黑白处理概括简练,画面和谐统一。这张版画共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刻画比较细腻,但由于过多的灰调导致人物稍显单薄;在第二个版本中,古元有意识地组织刀法的运用,使人物间的层次更加分明,并且调整了人物动态和明暗关系,使画面更加紧凑。古元在积极投身延安整风运动之时,仍然坚持对艺术的探索,他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融入艺术创作。

1945年底,古元离开了延安,前往华北解放区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的美术系教员。随后他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并创作了著名的作品《焚毁地契》和《人桥》。这些作品生动地表现了冠达农民在新土地改革中翻身作主,烧毁地主的房产地契,载歌载舞地庆祝新时代到来的场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革命的胜利给了古元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他用手中的刻刀和画笔记录胜利带来的幸福生活。在这一时期,古元一直尝试用套色木刻的方式进行创作。作品《秋耕》描绘的是江南地带农村秋天播种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农民扶犁扬鞭、驱骡耕地,天空中喜鹊不停翻飞,寻觅着食物。蓝色的天空衬托着大地金灿灿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套色木刻相较于黑白木刻有更丰富的表现力,古元在黑白木刻的基础上借助色彩的表现力,让画作不仅有着黑白木刻的力量,还有色彩饱满的丰盈。此时古元的版画以抒情、委婉的风格居多,画面逐渐朝着细腻、婉约、优美的方向发展。

《玉带桥》可视作是古元在1949年后套色木刻中的巅峰之作。古元以朦胧的抒情基调刻画了玉带桥,画中的玉带桥洁白如玉,池中荷叶翩翩,粉红的花蕾与桥上的少女遥相呼应,和谐而美好。画面整体明朗,刀法丰富,白、绿、黑的组合刚好组成了画面中的黑白灰,使画面更加生动。古元认为欣赏风景作品不但给人美的享受,还可唤起人们对国家土地、自然环境的热爱。因此,他一直坚持出门写生,不断创作出优秀的风景作品。

三、古元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古元的艺术是植根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在描绘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战斗性。他继承延安鲁艺的传统,紧紧跟随着革命的步伐,特别是毛主席在延安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古元,使得他的艺术更加注重表现延安的政治生活,并让自己的艺术理念和党的思想高度一致。他在表现人民生活的同时,以创作的手段宣传党的思想、政策,并在这个过程中,构建了一种以构图、刀法、画面处理为核心的方法论。与此同时,他也积极地探索,试图寻找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以阳刻为主、构图多变、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艺术佳作。在核心的革命立意上,古元也并不是照搬概念,而是深入革命生活,通过表达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而使画作得到一种升华。

四、古元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古元摒弃了过去腐朽的艺术形式,开拓了社会主义所需要的艺术之路,推陈出新。他的艺术不再是以西方艺术为蓝本的变种,而是一种真正植根于人民的艺术。一大批艺术家以他为榜样,积极地进行艺术实践,摆脱表现主义下新兴木刻的固定样式。古元的艺术以及他的思想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以及“85美术思潮”极大的启示,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王琦.古元纪念文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2]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3]古元.古元木刻选集[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4]包泽伟.古元画集 [M].岭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

[5]古元.古元水彩画珍藏集[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

猜你喜欢

木刻艺术创作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艺路流变——关于于霄牧的艺术创作
《阳光 阳光》绝版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李富贵木刻作品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