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7》:开启“破圈生存”新赛制
2020-06-09陈丹
陈丹
“不出圈就出局!”
《最强大脑》第七季打出了全新赛制:来自世界顶级名校的77位全球脑力精英构成S、A、B、C四个圈层,他们将在联合领队攸佳宁、薛兆丰设计的压力系统中,进行圈层淘汰。这是节目继第五季《最强大脑之燃烧的大脑》之后,又一次重大赛制革新。与此同时,第一季总制片人王刚的回归,也让这档节目的粉丝颇为期待。
作为品牌节目,在满足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打破他们的审美疲劳,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难题之一。自2014年开播以来,《最强大脑》在科学题材综艺节目中,始终保持了高号召力和关注度,节目拥趸无数。在播出的第七个年头,这档节目是否会面临“七年之痒”?创作团队如何化解创新压力?《综艺报》记者和王刚深入聊了聊。
圈层淘汰赛
王刚,作为一位曾打造出《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现象级爆款的节目制作人,其名字于业界并不陌生。在新一季《最强大脑》中,他从幕后走到了幕前,“罕见”出镜。第一期节目开头,王刚拜访了攸佳宁、薛兆丰两位教授,寥寥几组镜头,便将新一季赛制的诞生过程展现在了观众眼前。
“不出圈就出局”——《最强大脑》第七季的赛制逻辑可简单概括为压力体系下的圈层淘汰。77位脑力精英被分成S、A、B、C四个段位:里层选手相对安全,但需要时刻警惕外层选手的逆袭与挑战;外层选手则相对危险,一着不慎就会面临淘汰。与此同时,节目组还引入了心理学上的压力体系,在比赛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赛制设计,增强选手的压力感,以此来激发他們在脑力上的更佳表现。
基于以上两个赛制逻辑,《最强大脑》今年所有的挑战规则和信息,都会在节目录制现场公布,选手没有提前准备的时间。“落入外围圈层,也不意味着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只要能克服压力、激发自己的能量,就能出圈。”在王刚看来,当下,每个人都身处压力型社会,只有经得起压力考验的大脑才是“最强大脑”。
赛制之外,嘉宾阵容也有新的变化,除了攸佳宁,还有薛兆丰、郭麒麟、刘维等新鲜面孔加盟。王刚介绍,薛兆丰和攸佳宁两人一刚一柔、一冷一热,他们作为中国战队的联合领队,将为观众带来赛制、选手表现等方面的科学性解读;郭麒麟、刘维则代表着普通观众的视角,他们会从一般观众的角度进行提问。节目组希望通过这样的嘉宾阵容搭配,兼顾节目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新故事讲述方式
除了S、A、B、C四个段位的设定,首期节目还增加了选手选座的环节。通过“荣耀通道”,脑力选手们将在完全不知道赛制的情况下,对自身和对手实力进行预判。选手依次进入“荣耀通道”,其余选手根据他的履历进行投票:如果认为自己能够击败他,则选择“我强”按钮;反之,选择“你强”。“荣耀通道”中的选手,在获得投票结果后,可以自主选择“强者区”(红区)或“集结区”(蓝区)就座。通过这一轮选择,一些选手的履历、性格会展示在观众面前。
节目中,S圈层只设4个席位,节目组通过“荣耀通道”的选择和选手选拔时的初始排名,选定6位候选人。这6位候选人通过“女娲补天”项目的考核,争夺S圈层的四个席位。所有比赛规则都在现场公布,因此选手们的每次选择都面临着未知的压力。
“女娲补天”共分为两个环节。首个环节中,6位选手被带到单独的备战间,同时备战区设置1V1对决间,备战结束后,每两名选手进行1V1对战。第二个环节中,节目现场出现了一块布满星空碎块的巨型天幕,其中有50个缺口。选手们需要通过空间想象和计算,找到与这些缺口相匹配的图案,完成度高者获胜。与此同时,节目组还设计了“时间加速”的增压装置,选手每答一题,他的答题倒计时时间将会加速。不少网友直呼赛制刺激、参与感强。豆瓣短评中有部分网友担忧节目剧本化、娱乐化,但大部分网友还是给予节目模式变化积极的评价。
《最强大脑》播出七季以来,也经历了中国综艺节目类型、模式的变迁。“这与我们买衣服、买包、买数码产品等的迭代是一样的。观众在追求更新的节目样态,这一季《最强大脑》也用了新的故事讲述方式。当行业不断发展,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出现,我们就应该借鉴,将这个节目做得更好。”王刚表示,本季压力体系的设置,选手的反应、心态变化、备战策略等内容,都让节目更为丰富,真人秀内容的增多,也让比赛过程趣味性更强,但节目的核心——最强大脑的对决,始终没有改变。
常青秘诀
《青春有你》第二季进入决赛阶段,《创造营2020》开播,预计6月上线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已显示出超高话题度,与此同时,《极限挑战》《向往的生活》《奔跑吧》等综N代节目相继开播……二季度综艺市场热闹非凡。
“其实不存在竞争,因为我们的品类特殊,除非是我们自己没把节目做好。”被问及同档期其他节目的竞争,王刚如此表示。七季节目以来,《最强大脑》已经形成了稳固的收视人群。王刚希望在原有基础上,新一季《最强大脑》能加大破圈范围,让更多观众喜欢上这个节目,也让观众看到节目组满满的诚意。
从《非诚勿扰》到《最强大脑》,王刚制作的众多节目,在快速迭代的综艺市场中,显现出了绵延的生命力。在他看来,节目能否常青,首先在于内容品类是否天然能被更多人关注。譬如,选择制作《最强大脑》时,王刚笃信国人崇拜脑力强者。“基于这样一个认知,我们才制作了这样一档节目。虽然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小众题材,但我们相信国内对这类节目感兴趣的观众基数庞大。”其次,节目能够不断克服疲态,在于背后的制作团队是否足够努力,是否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维持内容在同品类节目中的头部级水准。
“很幸运能够做品类这么特别的节目,尤其在娱乐类节目占据主流的市场环境下,这样一个脑力对决的节目很珍贵,我们尽量把节目做得好一点。”王刚说。
对话总制片人王刚:这一季“最强大脑”女选手特别强
《综艺报》:节目已经走过7季,是否遇到过“大脑”荒的情况?本季“最强大脑”有哪些看点?
王刚:最开始的《最强大脑》有点类似于脑力达人秀的概念,很多选手单向维度的脑力值特别高。四季之后,确实找不到更好的选手了。节目组其实是被逼做出内容上的重大调整——引入六维能力测试。这次调整,为节目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因为在中国,综合实力强的选手其实很多。经过这次调整,节目再没有出现过选手荒。
本季“最强大脑”的特点是女选手特别强。在以往的节目中,女选手的表现并不突出,也从来没有出现过“女脑王”。但这一季中,很多女选手的能力特别强,会不会出现一个“女脑王”也成为节目悬念之一。
《综艺报》:比赛项目是《最强大脑》的看点之一,在这方面,今年有哪些特殊设计?
王刚:具体比赛项目的设计,节目组还是遵循了原来的路径——把道具和场景做得更加精致化,更具科技感。与此同时,节目组也会在项目设计上,为观众扫除一些知识盲区,将科学界的一些实验方法引进节目的项目设计中来。当然,科学语言的电视表达转化,一直是这个节目的难点之一,我们希望通过项目研发,让观众能够看懂、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