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20-06-09王勇
王勇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培养学生从文字中获取思想的能力。同时,优秀的阅读能力与正确的阅读观不但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在学生学习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阅读教学的成效还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产生影响。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文章中的重要语句与段落,就能增强阅读水平,进而爱上阅读。但是,由于学生学习及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教师还是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这样的方式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还会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诵读法是传统却较为有效的方式,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能够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把阅读材料予以内化的有效方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显示出了诵读的重
要性。
特别是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都不能读通顺,又何谈理解呢?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对文言文的阅读产生畏难心理。以“读”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文言文教学来说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这是因为小学文言文大部分篇幅很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十分容易背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研读、诵读、细读、初读”,让学生利用读名言、看句式、抓名句的方式营造出阅读氛围,构建良好的阅读情境,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举例来说,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顺诗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诗句的含义,之后为学生一字一句地解释。进而让学生多次阅读,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阅读竞赛等方式,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对阅读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促进了深度朗读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阅读情感
俗话讲“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由于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相同的文章,每个学生的观点及看法也会出现差异。语文教学中,想象、领悟、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内容。语文阅读素养的提升,不但需要通过更多方式的读来予以实现,同时更需要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朗读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整体素养。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对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了解本文的阅读语感与节奏,并让学生在老师阅读时作出相应的标注,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或轻声默读,在阅读时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观潮过程中,潮水涌来时有什么特点?(2)观潮过程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潮水涌来时的壮阔景象进行了描写?(3)你在阅读中发现作者在描写潮水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之后,教师先通过适当引导、学生之间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深入閱读等途径对文章展开分析。如此,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认识到这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并思考为什么这篇文章的描写这么优秀。正是由于作者紧紧抓住了当时潮水涌来时的壮丽情境,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描写,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与形象细致的描写对潮水的景象予以重现,从而让读者仿如身临其境,感受到钱塘江潮水的壮丽景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让学生认识到《观潮》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并通过朗读,突出文章的情感。可见,通过深入的阅读,学生能够重现“观潮”时的情境。
三、通过阅读陶冶情操
经典的文章历久弥新,它们是经历史的筛选后留下来的“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文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阅读的有效性。如新教材中提升了经典诗文的占比,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强化对经典文章的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挑选出一些经典的文章如《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颐和园》《长城》等,并展开重点教学,让学生多感悟、多体会经典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与道德情怀,这就能够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发出这声呼喊的原因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义等,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交流,进而使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并以读养德,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深入研读经典,能够实现“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并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精神、养气、养德的目的。
四、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使用多媒体设备,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设备能够以图片、视频、音频、PPT等形式把文章的相关情境展现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感悟,从而获得思、读、看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教师若只是单纯让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对文章中“供射击与瞭望的垛子、屯兵用的堡垒”等就无法获得直观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应该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视频、图片等方式把长城的外貌展现出来,让学生对长城有直观的认识,如此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才能够更加深刻,在朗读时也能够更好地抒发情感。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能够使教学方法得到创新,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增强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要求与任务。所以,教师一定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情感、通过阅读陶冶情操、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等四方面入手,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让语文阅读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艳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第9期。
[2] 杨丽艳《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分析》,《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年第12期。
[3] 茅琳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文理导航(下旬)》 2018年第9期。
[4] 谢晋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新课程(上)》2019年第6期。
[5] 罗春儿、万生琴、杨玲敏《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价值引领下的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