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潜规则,你中招了吗
2020-06-09柴柴
柴柴
过去的劳动节,发生了一件给劳动人民添堵的事。
扬州某公司要求王某和李某加班完成产品检验,两人为逼公司续签劳动合同,拒绝了加班要求,导致公司违约,赔偿12万元。
公司将两人告到法院,法院最后判王、李二人赔偿公司1.8万元。法官表示,员工有权拒绝加班,但遇到紧急情况必须服从加班要求。
这个判决结果让网友彻底炸锅了。首先,所谓“紧急情况”如何定义?其次,公司的职责安排和任务分配是否存在缺陷?既然不准备续签劳动合同,又为何强制员工加班?
最重要的是,以后企业是不是都可以用“紧急情况”来强迫员工加班?
对此,职场人纷纷表示,以前不加班怕扣工资,现在不加班怕吃官司。
企业的“加班潜规则”,正在影响职场人的生存环境。随着“996”的“普及”,领导以各种理由安排加班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很多职场人到了下班时间不敢走,生怕错过什么工作任务。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白领生活状态调研报告》,八成白领表示加班是常态,超过20%的白领每周加班10小时以上,“从没加过班”的白领仅占18%。
可见,各种形式的加班正在剥夺职场人的生活时间。这届职场人,正在失去下班自由。
失去下班自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不走我不走”:摸鱼式加班
很多职场人都在微博相关话题里抱怨过摸鱼式加班的经历。“领导都没走,谁敢走啊,你比领导还忙?”“有一次领导在办公室睡着了,我们所有人都得等他醒了再走。”
摸鱼式加班的现象不是个例,这种现象的大规模出现,无非是两个原因。
第一,表演式摸鱼。这种职场人的加班没有工作意义,单纯只是为了表演给领导看。通常的表现是工作效率低下,但特别喜欢展示,比如晚上10点发一条“加班好累”的朋友圈,再配上一张办公室的照片。
第二,从众式摸鱼。这类人加班主要是迫于“同事都没走”的压力,这个时候自己下班走人,难免会显得不合群,还会被同事在背后嚼舌根。
因此,表演和从众已经成为摸鱼式加班的“主旋律”。这部分职场人根本不谈下班自由,他们的信条是:领导不走我不走,越晚下班越“努力”。
“下班后必回工作微信”:网络支配下班时间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微信办公几乎成为常态,这也是很多领导喜欢采取的“软加班”方式。有的时候,放假只想好好休息,领导却在工作群里布置任务,大家都积极完成了,自己总不能例外吧?
工作微信不仅压榨了职场人的生活时间,还让他们每时每刻都处在紧绷状态,时时刻刻都在“精神加班”。
此前,一位宁波的职场准妈妈就遭受了突如其来的解雇。晚上10点23分,公司负责人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要求10分钟之内上报当月营业额。但这位怀孕的准妈妈需要休息,已经早早入睡了。
10分钟之后,负责人在群里通知她:你已经被解雇了。
随着网络办公的普及,利用微信等方式压榨职场人的生活时间已经不是新鲜事。哪有什么下班时间?只要手机有电,微信在线,每时每刻都在上班。
不得不承认,“下班后必回工作微信”的状态,已经彻底影响了职场人的个人生活。“下班自由”已经在公司微信群建立的那一刻起,消失于无形了。
“不加班就别想升职”:领导洗脑式施压
还有许多职场人加班,是迫于领导的压力。领导总喜欢大谈公司的未来发展,大饼画得不着边际,员工到手的工资却少得可怜。对于加班这件事,部分领导的洗脑施压法可谓是炉火纯青。
对于公司新人,他们会说“你现在主要应该多学点东西,不付出更多努力,怎么跟上团队的节奏”等等,通常还会补上一句:“我觉得你非常不错,好好努力,不要让我失望。”新人们常常觉得这代表着领导对自己的肯定,从而开开心心地加班。
对于公司老鸟,领导又会打感情牌:“公司培养你这么多年了”“老员工应该给大家做个表率”云云,随即又开始画大饼:“公司马上就要上市了,老员工都能分股份的”…
会洗脑式施压的领导通常不会付加班费,而是把加班变成员工的“自愿奉献”,至于会不会因为员工加班多就给他升职加薪,可就两说了。
还有的领导会用加班来管控员工,只不过表达方式比较委婉。比如在开会时说“工作比较积极的员工我们都看在眼里,有机会肯定优先考虑。”话里话外的意思,基本上不加班就与升职加薪无缘了。
失去下班自由,职场人如何面对?
明晰职场定位,把握职场话语权
职场人失去下班自由,首先要考虑的是,需要加班完成的这份任务有多重要,以及自己的存在对于这个任务有多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权衡自身在任务中的定位,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工作缺自己不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自身价值被肯定。如果加班完成的工作只是一些机械的日常任务,并没有独特的价值和创造性,那么这样的加班显然是对员工的压榨。
同时,明晰自己的职场定位,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场话语权。有时候加班任务重不重要不是自己说了算,人在屋檐下,还是得听领导的。当然,如果自身实力有把握,就可以和领导进行深度交流和协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
分析工作发展潜力,关注个人提升
工作的发展潜力以及加班带来的个人提升,都是职场人在失去下班自由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对于发展潜力强的工作,适当的加班可以帮助职场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能力,紧跟市场节奏,也能为自己以后的職场进阶奠定基石。而发展潜力弱、发展空间小的工作,就不值得花费时间去加班了。
有些加班,职场人并不情愿,但却忽略了加班带给自己的能力提升。
对于金融、房地产、新媒体等领域而言,工作的同时保持不断地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给自己带来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升,适度进行这样的加班,倒也未必是坏事。
对工作发展潜力和个人提升的分析,可以从行业现状、企业现状、职位现状等方面入手思考,比如市场需求、信息交互以及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薪酬结构等。
适时与领导沟通,明确加班界限
某知名辩手曾说过:“人的烦恼,十有八九是因为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十有八九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面对领导的压榨式加班要求,职场人可以找准时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明确加班的界限,这样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能让部门内部的规章制度更加清晰。
对于企业来说,做好应急预案是成熟的做法。很多时候企业要求加班,是因为市场需求出现了变动,导致任务突然增量。这个时候如果有合理的预案,就会减轻工作压力,也不至于剥夺员工的生活时间了。
明晰加班的底线,不仅是职场人的生存技巧,也是法律保护企业员工的方式。员工加班之前还应该问清具体情况,比如加班时间的限制、加班工资的计算等,如果企业含糊其辞,那就应该尽早逃离这种压榨。
想要重拾下班自由,职场人就需要明晰加班的界限,在把握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分析现状,调整心态,争取早日实现下班自由。
加班未必是工作认真的表现,也绝对不是升职加薪的捷径。
正确看待加班,才能让自己的职业规划更明确,生活节奏更轻快,才能在失去下班自由的普遍现状中,保持理智与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