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这一点,投资不再被牵着鼻子走
2020-06-09文熙
文熙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周末去逛街,准备买一顶帽子,帽子店里帽子的种类繁多,当你因不确定买哪顶而犹豫时,老板就会拿起其中一顶对你说:“买这顶吧,这顶是纯羊毛的,外观时尚……”你一看,质地款式都不错,但就是标价499元,有些小贵。老板一眼看出了你的顾虑,赶忙拿起另外一顶款式类似的,说:“这顶和刚才这顶一样,也都是纯羊毛的,就是稍薄一点,款式也类似,但是才299元。”你一听,心想:“嗯,不错,款式质地都差不多,还便宜200块钱。”于是,就高高兴兴地买下了这顶帽子。
在这里,老板应用了行为经济学中的“锚定效应”,牵着顾客的鼻子走,成功地卖掉了帽子。那么,什么是锚定效应呢?
锚定效应,是指在判断过程中,人们以最初的信息(数据或其他参数)为参考点,来调整对事件(或事物)的估计,致使最后的估计值趋向于开始的锚定值。
在投资领域,锚定效应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假设爱丽丝持有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爱丽丝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投资者。她最近得到了一些有关美国广播公司的新消息,她需要评估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增持、减持还是维持现有的股票数量。爱丽丝两年前以12美元的价格买入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当前的股价是15美元。几个月前,美国广播公司出人意料地宣布其收益高于预期,股价曾涨到每股20美元。当时爱丽丝本来想抛掉股票,但她还是没卖。遗憾的是,不久后,美国广播公司高管们被指控存在会计操作不当的问题,其股价随后跌至15美元。如今,爱丽丝觉得已 “损失”了25%的股票价值,所以她更希望等到股价回到近期的20美元高点时再卖掉它。
大多数投资者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投资股票后,股票的价格涨了又跌,投资者变得十分矛盾,必须评估未来形势,才能决定是否继续持有这只股票。理性投资者会审视公司的财务状况,客观评估公司的业务基础,然后决定买进、 持有还是卖出这些股票。相反,一些非理性投资者——即使在经历了上述复杂的理性分析之后——依然允许认知错误影响他们的判断。例如,爱丽丝可能会不理会自己的研究结果,非理性地把目标股价锚定在20美元,不愿以低于20美元的价格出售股票。这种反应就是一种应该避免的非理性行为偏差,被称为锚定与调整偏差。
锚定与调整偏差意味着投资者本质上是通过一个扭曲的视角来感知新信息,他们过度强调无统计意义的、心理推断的锚定标准,由此做出的决策会偏离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准则。而理性投资者可以客观地对待这些新信息,在决定行动方案时不会考虑买入价格或目标价格。
锚定与调整偏差會影响人们吸收新信息的能力,这样的行为会在投资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投资者应当咨询专业人士,以得到广泛而全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