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肛瘘术后患者便秘的评价
2020-06-09李月华
李月华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肛瘘是一种肛肠外科疾病,其临床发病率较高,多见于男性群体中,女性也可发病[1]。肛瘘手术治疗后术后恢复周期较长,患者排便不畅,合并严重的疼痛情况,因此术后极易引起便秘症状[2]。近几年,我院在肛瘘术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了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发现便秘的临床发病率显著降低。故,文章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肛瘘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并选取了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的40例肛瘘术患者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对40例肛瘘术患者进行了分析,患者在2017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入院,按照时间顺序对患者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值(40.5±1.4)岁,男性14例,女性6例;观察组年龄在23~64岁之间,平均值(40.6±1.6)岁,男性15例,女性5例。两组的一般资料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 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术后6 h内采取去枕平卧位休息,并严密监测患者体征指标,6 h后可饮水和进食,但禁止饮用牛奶等容易产气的食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是康复新液每日清洗创面和阴部,疼痛患者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治疗,观察患者病变变化和伤口愈合情况,早晚两次更换伤口处填塞纱布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2.1 情志护理
肛瘘手术后患者恢复周期较长,并且切口处持续疼痛,给患者行动和排便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更换药物时,也伴随着比较强烈的疼痛。故,应采取中医的情志护理措施,使用释疑法、移情法等方式减轻患者不良情绪,确保患者情绪乐观、稳定。
1.2.2 中医饮食干预
采用辩证法干预患者饮食,依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分型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例如针对湿热下注者,可多食用绿豆、赤小豆等,针对气阴两虚者,可食用鲈鱼、上排汤等。此外,服用中药汤剂进行预防,组方为火麻仁15 g、郁李仁15 g、杏仁12 g、瓜蒌仁12 g以及柏子仁12 g。实施穴位按摩,取患者足三里、合谷以及天枢穴位按摩,每个穴位1 min,每天两次。术后48 h内尽量少进食,避免排便。
1.2.3 中医坐浴
每次排便后进行中医坐浴,组方如下:马齿苋30 g、威灵仙20 g、大黄20 g、芒硝20 g、明矾20 g、鱼腥草15 g,加水煮沸,待水温适宜后进行坐浴,每次20 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患者3d内不排便,排便不顺畅,排便性状发生改变为便秘。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使用SPSS 2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X2和t值检验,P<0.05表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分析[n(%)]
3 讨 论
中医认为肛瘘术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在于:湿热下注、肛周气血运行不畅、脓肿破溃以及饮食不佳[3]。患者术后粪便长期滞留在肠道当中,水分被吸收从而引起了便秘。
中西医结合护理用于预防肛瘘术后便秘首先从病情护理层面入手,应用西医的护理手段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红肿和疼痛症状,并控制术后感染;其次,则是应用中医手段进行干预,其中情志护理可以维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因情志不畅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第二,采用了中医的消肿止痛、滋阴补气及祛湿除热方式进行干预,能够减轻伤口疼痛,并缓解组织肿胀情况,促进患者顺利排便[4]。故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便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于便秘的预防效果十分显著,建议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