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2020-06-09关洪丹朱爱萍许佳君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50
关洪丹 朱爱萍 许佳君 (上海市崇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150)
水稻稻瘟病(穗颈瘟)是上海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结构的改变,特别是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变化,稻瘟病在上海郊区的发生与为害呈上升趋势。目前,稻瘟病的防治主要以种植抗性品种和化学防治为主。因此,笔者于2019年对4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高效药剂,从而为水稻生产上稻瘟病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长兴村实训基地进行。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种植绿肥。供试水稻品种为“沪软1212”,栽培方式为机穴直播,播种日期为2019年6月2日。施药时水稻叶片上可见叶瘟发生。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每667 m2用量):(1)6%春雷霉素AS 50 mL(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9%吡唑醚菌酯CS 60 mL(巴斯夫有限公司),(3)250 g/L嘧菌酯SC 40 mL(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4)75%三环唑WP 20 g(镇江建苏农药化工有限公司),(5)空白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76.67 m2,田间管理同常规。
1.3 试验实施
试验共施药2次,于8月27日(水稻破口初期,破口5%~10%)第1次施药,9月5日(水稻齐穗期)第2次施药。采用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富达喷雾器厂生产的3WBD-16HBA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施药,每667 m2药液用量为40 kg。试验实施的同时兼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即每667 m2用16%甲维·茚虫威SC 12 mL防治稻纵卷叶螟、用50%吡蚜酮WP 10 g防治稻飞虱。
1.4 气象资料
8月27日(第1次施药当天),多云,平均温度为29.1 ℃,最高温度为34.6 ℃,最低温度为26.6℃,相对湿度为88%,午后阵雨,降水量为11 mm,药后9 d内降水量为206.8 mm。9月5日(第2次施药当天),多云到阴,平均温度为25 ℃,最高温度为30.6 ℃,最低温度为23.7 ℃,相对湿度为85%,夜间有阵雨,降水量为25.6 mm,药后5 d内降水量为85.2 mm。试验期间天气以多云到阴为主。
1.5 调查方法
1.5.1 安全性调查
施药后,目测观察各施药区水稻生长有无异常。
1.5.2 防治效果调查
施药后待稻瘟病(穗颈瘟)病情稳定后,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0株,记录病穗数、病级数,并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指防效。
稻瘟病(穗颈瘟)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上(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半瘪);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计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穗防效(%)=[(对照区病穗数-处理区病穗数)÷对照区病穗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100。
1.6 统计与分析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DMRT)对各处理的防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p=0.05和p=0.01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经试验期间观察,各用药区的水稻均无药害症状发生,说明各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75%三环唑WP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为最高,分别为44.94%和75.96%,其次为9%吡唑醚菌酯CS,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22.64%和74.22%,其它两种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均较低。经方差分析,处理(4)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处理(2)对水稻穗颈瘟的病穗防效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处理(3);处理(2)与处理(4)之间对水稻穗颈瘟的病指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均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处理(3)。
表1 不同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药效比较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75%三环唑WP处理的每667 m2理论产量最高,为459.62 kg,比空白对照增产645.17%;9%吡唑醚菌酯CS处理的每667 m2理论产量为254.06 kg,比空白对照增产311.90%;250 g/L嘧菌酯SC处理的每667 m2理论产量为136.82 kg,比空白对照增产121.82%;6%春雷霉素AS处理的每667 m2理论产量为63.53 kg,与空白对照产量相当,仅比空白对照增产3.00%,。
表2 不同处理对田间水稻产量的影响
3 小 结
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穗颈瘟)的防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每667 m2施用75%三环唑WP 20 g对稻瘟病的防效最好,水稻理论产量最高;其次是每667 m2施用9%吡唑醚菌酯CS 60 mL;而6%春雷霉素AS、250 g/L嘧菌酯SC两种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效较差,水稻理论产量偏低。同时,供试各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延长药剂使用年限、提高防治效果,在防治稻瘟病时,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同时,在本试验中,可能是因为第1次施药时间略晚,影响了药剂对稻瘟病(穗颈瘟)的总体防效,因此,宜对本试验结论作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