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农民对先进农业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0-06-09黄大勇谭银清

关键词:意愿态度变量

黄大勇,谭银清

(1.西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2.长江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重庆 涪陵 408100;3.长江师范学院 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重庆 涪陵 408100)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地形地貌复杂,区域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农业技术进步也呈现出巨大的地域差异,主要体现为广大民族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明显滞后。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估算,2012年,中国农业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平均为57.3%,而西部民族地区仅为38.1%,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高鸣,马铃:《贫困视角下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EBM-Goprobit二步法模型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5年第4期。民族地区科技进步缓慢固然与科技资源不足、教育工程力量薄弱、对人才缺乏吸引力等客观因素紧密相关,(2)叶宝忠:《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第1期。但农民作为科技推广的主体对象,他们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是推动民族地区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3)庄天慧,余崇媛,刘人瑜:《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南4省1739户农户的调查》,《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9期。因此本文将通过对来自民族地区的444个农民样本的比较与分析,探寻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以期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科技进步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理论分析框架

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本质上体现了农民对待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社会态度。根据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个体的社会态度由认知、情感和意向等三种要素构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认知指态度主体对态度对象的认知,包括感知、思维、理解等,往往带有好坏的评价与意义的叙述的成分,是形成一定态度的基础;情感指态度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是态度主体在认识和了解态度对象后对态度对象的评价,体现为一定的情感体验;意向指态度主体作用于态度对象时的行为准备状态,是态度主体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4)肖旭:《社会心理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23页。就本文讨论的农民对先进科技的采纳意愿而言,则主要包含认知和情感两大要素。

个体的态度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换言之,个体在与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某种特定的态度。因此,态度的形成过程既会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又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个体因素主要包含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价值观等,环境因素则主要包括家庭、社区以及政策因素等。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鲁姆(Vroom)的期望效价理论,态度的形成和改变是态度主体对各种可能结果利弊得失衡量的结果。该理论假定态度主体都是精打细算的决策者,他们会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来决定采取何种态度。收益的计算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态度主体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二是可能达成目标的主观概率(expectancy),此概率与态度主体的过去经验有关。效价与主观概率的乘积(V*E)为期望收益,用期望收益减去期望成本便得到最终收益,最终收益将决定态度主体的态度倾向。由此可以认为:态度的形成是态度主体在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等多重因素的约束下对各种利弊得失综合权衡的结果。

认知是态度形成的基础,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的采纳态度首先取决于农民的认知,即农民首先需要对某种技术是什么,怎么用,有没有效等做出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情感活动,即这种技术好不好,是赞成还是反对等,最后形成意向:采用或者拒绝。很显然农民的这一系列心理活动首先会受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乃至宗教信仰等个体特征的影响。例如男性相对于女性,年龄较小者相对于较大者,文化程度较高者相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5)李恩,张志坚,李飞:《影响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行为因素的分析—基于长春市郊区的调查数据》,《管理学刊》2012年第3期。无宗教信仰相对于有宗教信仰者,前者采纳农业先进科技的意愿相对更高。不过农民对待先进科技的态度虽然会受其个体特征的影响,但是农民决策通常不是以个体而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换言之,农民在计算某项技术的期望收益和期望成本时通常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权衡。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土地规模的大小、家庭收入的来源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使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收益和成本结构,因此是影响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关键变量。

社区或村庄是农民生活的重要场域,是农民社会网络存在的重要空间,也是农民交换各种信息和资源的重要场所。因此社区因素也是影响农民技术采纳意愿的重要因素。如社区的地势条件和组织状况会影响农民获取技术的难易程度,社区离中心城镇的物理距离、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社区的服务能力等会影响技术的可达性和适用性,前述因素都会进而影响农民技术采用的收益与成本。另外,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可能对农民采纳先进技术的意愿产生影响,因为一方面国家相关政策会影响农民对农业先进技术的认知,另一方面相关的政策激励还会对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以上分析揭示了农民对农业先进技术态度的形成过程:农民在个体特征以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的多重约束下,通过对预期收益和成本的计算,在此基础上产生关于某种技术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然后形成对技术的采纳意愿(图1)。

图1 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采纳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意愿的定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force Dynamic Survey,简称CLDS)。该项目自2012年以来每两年跟踪一次,乃国内首个以劳动力为主题的全国性跟踪调查,内容涵盖教育、工作、迁移、健康、社会参与、经济活动、基层组织等众多研究议题,是一项跨学科的大型追踪调查。该调查旨在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家庭、劳动力个体的变化与相互影响进行系统检测,从而建立劳动力、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上的追踪数据库,以便为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供数据。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多层次与劳动力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从而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

本文使用的是该项目2016年的调查数据,包含了来自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海南)的401个村居,14226户家庭,21086位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样本。本文数据整理过程中,首先按照农村社区、农村户口、家庭主事者、务农等四项条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然后再对信息不完整和含有异常值的问卷进行清理,最后得到有效问卷3008份,其中包含来自非少数地区的汉族农民样本2564份,占85.24%,来自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农民样本444份,占14.76%。少数民族农民样本中,包含内蒙古自治区83人,广西壮族自治区115人,宁夏回族自治区78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71人,另有97位来自其他民族地区(表1)。样本包含男性218人,占49.1%,女性226人,占比50.9%。平均年龄47.9岁,其中40岁以下的105人,40~60岁的263人,60岁以上的76人,可见40~60岁这一年龄段是当下民族地区农村的“骨干”劳动力。

表1 样本来源及分布

(二)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意愿现状

表2将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农民对采纳先进农业科技的意愿做了比较,问卷中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的采纳意愿通过询问“相对于其他村民,我会积极采用新推广的农业技术”来进行测量,答案设置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共分为5个等级。

表2 民族地区农民与非民族地区农民先进农业科技采纳意愿比较

如果将“非常赞同”与“比较赞同”视为赞同,将“无所谓”“比较不赞同”“非常不赞同”三项视为“不赞同”(6)“无所谓”体现了一种较为默然的消极心态,所以文中将回答“无所谓”者视为不赞同。,可以看到,民族地区样本中农民对农业先进技术表示“赞同”的仅占41.9%,而在非民族地区这一指标却高达59.9%,非民族地区比民族地区整整高出18个百分点。进一步对比两组数据“不赞同”的情况,前者回答“无所谓”和“比较不赞同”的分别为38.7%和16.4%,后者分别为27.5%和9.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由此表明,民族地区农民与非民族地区农民对待农业技术的态度存在巨大差异,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农业先进技术的意愿要低得多。

表3 民族地区不同年龄段农民采纳农业先进技术意愿的差异比较

表3进一步比较了不同年龄阶段的民族地区农民对待先进农业科技的态度。可以看到,在40岁以下组中,选择“赞同”的比例为43.8%,在40~60岁组中,相应比例为42.2%,在60岁以上组中,该比例为38.2%。总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民族地区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的采纳意愿存在微弱下降的趋势。尤其在“无所谓”这一选项上不同年龄组别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在40岁以下组中,该选项的比例为34.3%,而在60岁以上组中,这一比例为44.7%,后者比前者整整高出13.4个百分点。

表4 收入来源与民族地区农民技术采纳意愿

表4按农业收入占比情况将民族地区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分成了“以农业收入为主”和“以非农收入为主”两类。比较两组对待农业科技的态度可以看到,“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选择“赞成”的比例为45.9%,而“非农收入为主”家庭选择的比例为40.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可见,农民对待农业科技的态度与其收入来源有关,表明家庭特征是影响其态度倾向的重要变量。

民族地区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的采纳意愿还可能与其所在的社区地势有关。表5将受访者所在的社区地势分为平原、丘陵、山地三种类型,并对比了不同地势条件下他们的意愿差异。社区地势为平原的被访者表示赞成的比例为54.8%,为丘陵的被访者的相应比例为53.8%,前者比后者高1个百分点。但是社区地势为山地的被访者对先进农业科技持赞成态度的比例只有38.1%,明显比前两者要低得多。

以上通过民族地区农民对农业先进科技采纳意愿的描述与比较表明,民族地区农民对待先进农业科技的意愿既可能与个体特征有关,又可能与家庭特征与社区特征有关。接下来,本文将进一步通过严格的定量分析探寻其中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理。

表5 社区地势与民族地区农民技术采纳意愿

三、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意愿的定量分析

(一)变量设置

本文变量一共包含因变量和自变量两类。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因变量为农民对农业先进科技的采纳意愿,问卷中通过向被访者询问“相对于其他村民,我会积极采用新推广的农业技术”进行测量,答案包含“非常赞同”“比较赞同”“无所谓”“比较不赞同”“非常不赞同”等5个选项,依次从1到5进行赋值。

自变量即因变量的影响变量,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本文自变量包含被访者“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以及“相关政策因素”等4类。具体而言,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宗教信仰等5个变量。家庭特征包括家庭耕地数量、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占比、家庭农业资产等4个变量,考虑到家庭耕地数量由于方差太大可能会影响模型稳健,计量过程中将其进行取对数变换。社区特征包括社区地势、社区区位、社区基础设施情况、社区公共品供给情况、(7)变量“社区公共品供给情况”为社区统一提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量,具体包含:实行统一灌溉排水、提供机耕服务、统一防治病虫灾害、统一购买生产资料、实行种植规划、组织安排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7项内容,问卷中社区如果提供了某项服务记为1,没有则记为0,数据整理过程中对前述7项内容进行加总便得到变量“社区公共品供给情况”的取值。社区组织等5个变量。政策因素包含补贴政策和土地政策两个变量。变量设置的具体含义及编码详见表6。

表6 变量设置与说明

(二)模型设定

本文研究中,民族地区农民对农业先进技术的采纳意愿按照“非常赞同”“比较赞同”“无所谓”“比较不赞同”“非常不赞同”依次从“完全肯定”到“完全否定”分成等5个等级,其性质属于有序多分类变量,适合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设农民的采纳意愿为Y,Y是含有k个等级的有序变量。本文研究中,k=5。当k=1时,相应的Y1表示“非常赞同”,Y2表示“比较赞同”,依次类推。XT=(x1,x2,x3…,xn)为自变量矩阵。记等级为j(j=1,2,3…,k)的概率为P(y≥j|x),则大于或等于j(j=1,2,3…,k)的概率为:

P(y≥j|x)=P(y=j|x)+…,+P(y=k|x)

P(y≥j|x)通常被称作等级大于等于j的累积概率,将上式进行Logit变换后可得:

LogitPj=Logit[P(y≥j|x)]

那么,可将有序多分类变量的Logit回归结果定义为:

(j=1,2,3…,k-1;i=1,2,3…,n)

上式等价于:

有序Logit模型实质上是将k个等级分成(1,2,3…,j)与(j+1,j+2…,k)两类,在此基础上定义的Logit为k-1个等级的累积概率P(y≥j|x)与前j个等级的累积概率1-P(y≥j|x)的比值的对数,可理解为所关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与不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之比(OR)的对数。

(三)计量结果及解释

表7汇报了民族地区农民对农业科技采纳意愿的Logit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变量都在不同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表明本研究设置的变量和选取的模型非常适合本文的研究问题,能够较好的达成研究目标。

1.个体特征对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意愿的影响

个体特征变量中,性别的边际系数为-0.41,文化程度的边际系数为-0.30,年龄的边际系数为0.12,三个变量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其含义分别为:男性相对于女性、文化程度较高者相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年龄较小者相对于年龄较大者,前者采纳先进农业科技的意愿更高。不难理解,不同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利用太阳能、土地、劳动力、生物技术等资源要素,依靠生物生长发育获得产品的活动过程,具有明显的生物性、季节性、周期性、区域性等特征,其本身是一个自然再生产的过程。同时随着社会分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拓展与深化,各个分工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因此,农业生产又是一个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与社会经济再生产相叠加,使得农民不但要靠天吃饭,还要靠市场吃饭。农业的这一不确定性使得农民普遍具有求稳心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的意愿。一般来讲,男性相对于女性、文化程度较高者相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年龄较小者相对于年龄较大者,前者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会更强,对先进科技的认知更加深刻,尤其对于文化较低者来讲,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他们更容易相信“眼见为实”,而技术又总是带有一定的抽象成分,因此他们采纳先进农业技术的意愿一般较低。

宗教信仰的边际系数为-0.26,且影响显著,表明有宗教信仰的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的意愿相对要低。有意思的是身体健康状况这一变量系数显著为正,即被访者身体越不健康,采纳农业科技的意愿反而越低。不难理解,对于民族地区的农民来讲,首先生存还是第一位的。使用科技虽然可能会增加收益,但往往也需要增加投入,由此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对于健康的农民来讲,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可以节约劳动时间,换取额外的非农收入,于是总收益增加。但是对于身体不健康的农民,由于身体原因他们可能很难外出从事非农就业,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对于他们来讲,通过劳动替代技术可能更加划算。

表7 民族地区农民农业科技采纳意愿的有序Logit回归结果

*、**、***分别表示10%,5%,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

2.家庭特征对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意愿的影响

家庭特征变量中,家庭耕地数量和农业收入占比的边际系数分别为-0.37和-0.14,且影响显著,亦即随着家庭耕地数量和农业收入占比的增加,农民采纳先进农业技术的意愿越强烈。由于这两个变量都与农民的生产规模相关,前者直接相关,后者间接相关,因此其计量结果的含义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民采纳先进农业技术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主要是由于先进技术能够显著节约成本。

家庭农业资产的边际系数(0.20)显著为正,体现了传统畜力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替代作用。具体而言,当农民家中有用于农业生产的牲畜时,其采纳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意愿相对要低。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相关原理,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会激励那些能更经济地利用那些价格相对昂贵的要素的发明,亦即人们倾向于采用价格较低的要素去替代价格昂贵的要素以节约成本。(8)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108页。也就是说,如果农民家庭有用于农业生产的牲畜,那么其劳动相对技术的价格就相对较低,用更多畜力去替代技术是划算的,由此降低了农民对农业先进技术的采纳意愿。

3.社区特征对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意愿的影响

社区特征变量中,社区区位、社区基础设施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和0.27,平原社区与社区公共品的边际系数分别为-0.35和-0.09,四个变量皆影响显著。其含义可解读为:在社区离乡镇政府越远,社区不通路,平原社区,社区公共品供给较为缺乏等情况下,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的意愿相对较低。上述结果事实上反映的是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对农民采纳先进技术的影响。例如相对于山地和丘陵地带,平原地区农民不但种植规模更大,而且交通便利,信息畅达,因此平原地区的农户技术获取的成本相对要低。在公共品供给能力越强的社区,农民接受先进技术的意愿越强,因为一是农民对社区统一提供的公共品服务会更加信任,二是社区的规模化服务能有效降低农民对先进生产技术的使用成本。

社区组织的影响系数为0.22,且影响显著,意即在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区相对于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的意愿更加强烈。这是主要是因为:合作社对其社员会提供直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非社员虽然不提供直接服务,但依然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然而无论是合作社提供的直接服务,还是其产生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都能够让周围农民更快、更省地获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4.政策因素对少数民族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科技意愿的影响

政策因素变量中,政策支持与土地政策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2和0.17,且影响显著。前者的含义为:在有相应补贴的情况下,农民更乐意采纳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的补贴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农民对新技术的使用成本。后者的含义为:随着土地调整次数的增加,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意愿亦随之降低。这主要是因为频繁的土地调整会加强农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谓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无疑会增加农民投资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观风险,降低他们采纳农业先进生产技术的积极性。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444个农民样本讨论了民族地区农民对农业先进技术的采纳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民族地区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意愿明显低于非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本文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以及政策因素等皆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农民在上述因素的多重约束下,通过对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计算,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于农业先进技术的认知、情感和意向,最后形成他们的采纳意愿。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着力提升民族地区的农民素质

农民素质既包含文化素质,也包身体素质。农民的素质越高,对先进技术的认知就越迅速、越准确,掌握和使用技术的成本就越低,主动接受并采用先进农业的意愿就更强。因此要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素质一是要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以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二是要不断加强民族地区的公共卫生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以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身体素质。

(二)大力完善民族地区相关扶持政策

国家相关政策对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引导作用和激励作用,因此要增强民族地区农民对先进农业科技的采纳意愿就必须完善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一是要完善民族地区的科技扶持政策,一直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的科技扶持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刚性”扶持,扶持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供需脱节,因此科技扶持必须与农民的需求结合起来,做到精准扶持。二是要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改善民族地区的财政扶持方式,让农民得到更大实惠。

(三)尽力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组织建设

完善的社区组织对农民采纳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具有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要提高民族地区农民对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就加强民族地区的社区组织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让农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夯实和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社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二是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各种新型经济组织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意愿态度变量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态度决定一切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