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体外循环术中的护理配合效果评价

2020-06-09周文波

关键词: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

周文波,王 伟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1)

如果心血管发育异常,极容易引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对于这类患儿来说,在婴幼时期务必进行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明确提出了对术中护理配合的要求,护理配合质量水平,是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务必确保术中配合方法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患儿为31例,男女分别为20例、11例,年龄为2~8岁,平均年龄为(6.20±4.05)岁。对照组患儿为31例,男女分别为16例、15例,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5.58±4.65)岁。两组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如果患儿伴有术前合并病毒感染者、营养障碍等,已经予以排除。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差异并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心内矫治术,并联合常规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行精细化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2.1 术前访视和准备

在术前,护理人员应注重访视患儿和家属,讲解好本次手术流程和相关注意要点,针对家属存在的疑问,耐心予以解答,保证家属高度的配合度。同时,对相关仪器设备予以检查,比如体外循环机及配套设备、接通电源等[1],然后不断进行调整,备用状态为最佳状态。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充足的帮助,保证各项手术前准备顺利完成,在麻醉前,抚慰患儿,保证氧合器良好的气体交换性能,在动静脉插管过程中,防止血管损伤的出现。

1.2.2 CPB护理

在CPB开始以后,应对超滤应用情况予以监测和分析,不断对主动脉的压力进行调整,保证流量的合理性,而且还应对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等实施观察,如果发现异常,需及时对超滤参数进行调整[2]。同时,在术中,将补液和输血等落实到位,对患儿外循环转机全过程的尿量变化进行观察,如果转中后没有产生尿意,应及时对尿管的通畅性予以检查,并对膀耽区予以轻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将其告知医生。

此外,在术中,还应提高对保温和降温等高度重视,防止患儿肢体长期暴露在外。且定时取血标本,将血气分析监测落实到位。

1.2.3 器械护士配合

在术前和术后,对手术器械予以整理,并安排专业人员对器械和敷料等予以核查,及时记录好检查内容,在术中,及时交给手术医生。此外,做好两组患儿术后与重症监护室的交接工作,及时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选用SPSS 1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儿手术完成非常顺利,在围手术期中,尚未出现护理安全事件。其中,在CPB时间、阻断时间 、手术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s,min)

组别 n CPB时间 阻断时间 手术时间观察组 31 52.71±34.28 40.55±90.32 130.15±55.16照组 31 68.16±39.20 54.50±10.73 150.63±61.29 t 12.075 11.826 13.852 P<0.05 <0.05 <0.05对

3 讨 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存在着严重的技术难度性,操作也比较复杂、繁琐,而且体外循环技术辅助支持作用也十分重要,所以极容易引发术中、术后风险。在先心治疗中,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心内矫治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该术式明确提出对护理配合的要求[3]。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和分析了精细化护理模式,结果表明,观察组术中在精细化护理配合的帮助下,心肺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一些(P<0.05),而且可以有效预防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此可以看出,精细化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手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防止浪费过多的心肺转流时间,将手术风险的出现降至最低。

通过本文研究证实,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矫治术体外循环中,借助精细化护理配合的应用,可以将手术效率提升上来,进一步将手术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内,所以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性已经得到验证。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标准》
——体外循环质量控制的基石
心血管外科的发展需要更安全的体外循环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Smog in Los Angeles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