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2020-06-09刘园园
许 弦,杨 丽,刘园园
(贵州省仁怀市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4500)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指的是某种诱因影响下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在破裂处血小板发生聚集并快速形成血栓或血块,是的冠状动脉血流被阻断,从而引发的急性心肌缺氧、缺血、坏死症状[1]。该病症一旦发生,则其病死率较高,而治疗期间加强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指导,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尤为关键[1]。本文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即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女11例,男19例,年龄为44~81岁,年龄均值为(56.3±2.7)岁。对照组女13例,男17例,年龄为43~80岁,年龄均值为(57.4±2.1)岁。两组基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指导,基于此观察组加强健康指导,具体为:(1)心理指导。即将疾病治疗、预后、治疗进展详细告知患者,以使其对疾病知识有一定掌握,合理疏导其不良心理,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指导。即叮嘱患者少食多餐,饮食需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严格禁烟酒等。(3)休息指导。即叮嘱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保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睡眠,以缓解病情。(4)排便指导。即叮嘱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形成科学排便习惯,切勿过度屏气或用力,以防引发室颤或心搏骤停,必要时可服用常规缓泻剂等。(5)用药指导。即指导患者正确规范使用抗心律失常药、溶栓及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镇静止痛药等,用药期间观察有无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则需及时告知医生加以处理。(6)出院指导。即叮嘱患者出院后严格按时用药,且保持生活规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定期到医院复查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指导前后SDS、SAS(采用Zung制定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2]评估,分值越低越好。)等评分变化及健康知识掌握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2.0软件,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心理指标改善程度对比
在SDS、SAS等评分上,两组指导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指导后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指标改善程度对比(±s,分)
表1 两组心理指标改善程度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SDS SAS指导前 指导后 指导前 指导后观察组 30 48.3±2.4 30.5±2.1* 50.3±2.4 33.2±1.8*对照组 30 49.6±3.1 40.2±1.5 52.2±2.3 40.6±2.4
2.2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为93.3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n(%)]
3 讨 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缺血则极易引发心肌梗死,其一旦发生,则患者病情较重,且发作后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由于患者自身对疾病缺乏认识,加之发病期间面临较大的痛苦,因而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这就对其疾病恢复造成了影响[4]。而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对其加强健康指导尤为重要。作为整体护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位,健康指导主要利用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指导活动,促进患者个体以及群体行为得以改善,可帮助其消除各种危险因素,从而提升其自我保健能力。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健康指导的内容涉及心理、饮食、休息、排便、用药、住院等各个环节,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健康指导教育,这样不仅可消除其不良心理,还能利于其预后康复,从而提升其满意度[5]。本文的研究中,在SDS、SAS等评分上,两组指导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指导后两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健康知识掌握度方面,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为93.33%,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加强健康指导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加强健康指导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消除其不良心理问题,还可提升其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