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分析
2020-06-09刘聪敏
刘聪敏
(北京市仁和医院心内科,北京 1026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血管腔狭窄,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进而形成心脏病,通常情况下都会被称之为冠心病。冠心病的范围及其广泛,炎症和栓塞等形成的管腔狭窄或者闭塞的病症都属于冠心病范畴[1]。当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冠心病分为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猝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五种类型。这一疾病发作的主要诱因包括季节变化、体力活动以及情绪激动等。而本文在进行研究当中,主要是对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中实际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治疗的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3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临床效果。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范围59~73岁,平均年龄为(63.4±3.24岁;B组当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58~74岁,平均年龄为(62.9±3.0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常规的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而后对患者使用贝那普利(国药准字号:H20030514)10mg/次,1/d和辛伐他汀胶囊(国药准字号:H20093998)20 mg/次,1/d。实验组则是采用胺碘酮(国药准字号:H20044923)配3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采用负荷滴注和维持滴注,在进行负荷滴注时先快后慢,前十分钟给药15 mg/min,之后1 mg/min;维持滴注时剩余的18h用药保持0.5 mg/min,直至患者心律失常现象消失之后采用口服胺碘酮(国药准字号:H31021872),0.2 g/次,1/d。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包括LVEDD、LVEF三个指标。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均行SPSS 20.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对比用(±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形式表示,行x2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际治疗有效率之后发现,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观察组相比较高,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效果对比[n(%)]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后发现,两组患者中实验组心功能指标与观察组相比较高,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现代临床医学当中,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生和冠脉狭窄所引发的组织血氧循供应异常造成心肌功能异常有着一定的关联,若不及治疗有可能出现死亡。胺碘酮作为三类抗心绞痛的药物,这种药物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断β受体和L钙,能够有效保护心肌,延长患者心脏动作电位时程,进而达到终止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目的[2]。
综上,在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中应用胺碘酮能够最大程度的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更具有着良好的治疗效率,因此值得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和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