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三小”场所火灾隐患及扑救对策

2020-06-08赵谢元

今日消防 2020年5期
关键词:火灾隐患场所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三小”场所数量剧增,近年来呈现出火灾频发趋势,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更是常有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其火灾风险隐患及成因,提出改进日常防控管理的建议及火灾扑救对策,以期达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三小”场所;火灾隐患;防治建议;扑救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三小”场所数量剧增,近年来呈现出火灾频发趋势,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给火灾防控提出了新挑战,部分典型“三小”场所火灾案例见表1。本文结合“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火灾风险隐患及成因,提出加强日常防控管理的建议和发生火灾时如何有效实施扑救的战术,以期达到借鉴作用。

1 火災风险隐患

1.1违规住人现象普遍,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住宿区域与非住宿区域未进行有效物理分隔,场所大都是楼下经营楼上(夹层)住人或一层内分隔经营区域和人员生活区域的防火分隔不符合要求,分隔体未采用不小于2小时的不燃烧体隔墙或实体墙分隔未砌筑至主楼板底部,开口联通部位未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门等级不够。

1.2应急逃生,安全疏散不符问题凸显

“三小”场所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出口的极少,并且疏散走道狭小,外窗加装防盗网,疏散指示标志不规范,占用疏散通道、走道的现象,将闲置物品、废旧丢弃物等堆放在疏散通道,导致疏散通道狭窄,很大程度增加了人员火场逃生难度。

1.3消防设施、器材缺损情况严重

普遍存在只配备2具2公斤手提式灭火器,且灭火器摆放位置随意,不便于使用。大部分业主对灭火器的保养不够,瓶体表面积灰、锈蚀、无标牌的现象较为突出。应急照明灯安装使用不符合要求,存在安装位置随意,高度不够,有的商家直接将应急照明灯放在桌子上或货架上,使用过程中存在应急照明灯不接电源或切断电源后不能自动照明的情况。

1.4电线私拉,违规敷设现象屡禁不止

“三小”场所的从业人员追求利益和使用空间最大化,同时也缺乏消防安全意识,疏于对消防设施设备的投入,不同程度的存在电线私搭乱接,电器使用不规范现象,用电线路连接随意,未设套管,单只拖线板上联接多个用电设备,存在用电隐患。

1.5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不规范

电动自行车质量把关不严,电线质量差、不合格,安装不规范,蓄电池和充电器质量不过关,易出现过载、短路现象引起火灾。不同程度存在电动自行车无人看管、违规充电等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一旦起火,产生的大量有毒烟气将迅速蔓延到走道和楼梯间,封锁“生命通道”,近年来此类火灾案例屡见不鲜。

1.6液化石油气瓶数量多,随意摆放

“三小”场所中超过90%的场所从事餐饮服务或是设置了厨房的经营场所,液化石油气瓶常常被用来从事明火作业,发生火灾后极易引发爆燃、爆炸事故。依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餐饮经营性场所存储液化石油气超过30kg,应设置储瓶间。实地排摸发现,有些商家购买了3~6瓶15kg液化石油气瓶,未集中设置在储瓶间,而是分散设置在营业厅、厨房甚至是室外。虽然有些气瓶是空的,但底部剩余的液化石油气还是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非餐饮服务的场所,厨房、浴室存放2个以上15kg液化石油气瓶的现象也很普遍。人们对于液化石油气的易燃易爆性认识不足,安全措施不当,这都大大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危险性。

2 隐患成因

2.1“三合一”场所众多

商户为节约成本方便生活,在有限经营场所内,将经营、生活、住宿一体化,加之用电设置不规范,超负荷用电,极易发生电气火灾。而在防火分隔上却采用简易不耐火材料进行分隔,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基层巡查力量不足、力度不够,外来务工人员占常住人口的绝大多数,“三小”场所数量上万家,镇、村几十名消防监督员和巡查员要负责众多的“三小”场所,显得捉襟见肘。

2.2铺主主责意识不强

“三小”场所经商人员大都是外省市务工人员,拖家带口,把小店铺、小档口当成自己的“家”,普遍缺乏消防安全常识,起火后,不具备扑灭初期火灾的能力,不会疏散逃生,不会自救和互救。

3 隐患防治建议

(1)明确“三小”场所业态、场地面积、建筑耐火等级、层数,严禁经营场所出现违规生活用火用气,违规住宿的现象。同时规范房主与承租人租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各方法律责任。

(2)全力强化“三小”场所“技防”措施建设,大力推动建设“三小”场所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简易喷淋系统和简易火灾报警系统。实践证明,“三小”场所简易喷淋系统能够第一时间控制初期火灾,有效稀释火灾造成的有毒烟气。针对“三小”场所因用火用电发生火灾多的实际,建议相关部门推行安装漏电保护器,使用安全气灶,超负荷自动断电,液化气火灾自动停气,从源头上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此外,村(社区)应加强对“三小”场所消防器材配备及使用的检查,确保所有消防设施器材能正常使用。

(3)进一步完善消防网格化综合管控平台,坚持对“三小”场所实行消防安全“网格化”动态管控,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力度,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将“三小”场所列入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做到全方位控制,实施有效监管。

4 灭火救援对策

4.1加强专业破拆器材的配备

“三小”场所安全出口少,在火灾情况下,允许人员疏散时间短,加上紧张慌乱,难以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安全疏散,根据近年亡人火灾发生的时间点分析,“三小”场所亡人火灾往往发生在夜间,商户门窗处于锁住状态,救援人员首先需要进行门窗等的破拆,配备专业高效的破拆器材,能够最大限度的赢得救援时间。

4.2现场侦察掌握情况

首先要迅速组织人力,通过询问知情人、外部侦查、内部侦查等方式查清查明火场内是否有人员被困以及被困人员的数量、所处位置、受到火势威胁的程度、救人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和毗邻情况,火势发展蔓延状态,包括火势通过楼梯间、外部窗口、坡屋顶建筑的闷顶和管道孔洞的蔓延情况,内部有无液化石油气等爆炸物品存放。

4.3抢救人员,科学施救

此类场所火灾扑救主要有两个重点:抢救被困人员和控制火势发展。坚持诱导自救、内外结合、危险性优先、保护多数人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打通救生疏散通道,第一时间展开内攻搜救行动,进入起火建筑内部搜寻被困人员,仔细搜索被困人员可能藏匿的地点,有条件的要携带热成像仪,并尽可能为被困者提供简易的防护面具。同时多途径开辟外部救生渠道,选择封闭不够牢固的外窗口作为破拆点,合理利用登高装备以及救生绳索、救生气垫等救生装备将被困人员疏散至地面。

4.4保护重点,阻止蔓延

保护的重点可按照一般的常规火灾,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毗邻情况、现场火灾发展蔓延态势确定保护的重点。要重点保护建筑物不倒塌,保护并疏散“三小”场所内存放的危险物品和物资,将主要的灭火力量部署在火场主要方面,甚至在一個方向上或一个点布设多支水枪实施重点保护、重点设防。随着火势的进一步扩展,火势会冲破外墙门洞口向外燃烧,强烈的辐射热和高温烟气还会导致相邻建筑物受到火势威胁,应合理安排水枪堵截阵地阻止火势向周边建筑物蔓延扩大,减小火灾损失。

4.5内攻为主,攻防一体

正确处理攻和防的关系,攻是阻止火势蔓延,防是防止火势威胁灭火救援行动安全。扑救“三小”场所火灾,最有效的灭火作战方式就是坚决实施内攻。外部进攻只能控制建筑物窗口蔓延的火势或者已经突破外壳的火势,内攻可以直接控制火势在内部空间的蔓延发展,抵近起火点扑灭火灾。

4.6强化现场作战安全管控

“三小”场所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内部存放物品复杂,火灾现场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如液化气钢瓶受热爆炸、建筑物倒塌、毒害气体、高温、尖锐物刺伤、跌倒摔伤等,各级指挥员必须严格把控现场作战安全,注意防止室内轰然烧伤,注意加强对场内坍塌征兆的观察,及时发现建筑物变形、异常响声、墙面鼓胀、窗口横梁变化、雨搭等可能发生脱落或倒塌的危险征兆。善于发现危险、躲避危险,才能确保现场行动安全。

通过分析“三小”场所火灾隐患及成因,提出火灾隐患防治建议和灭火救援战术方法,对发生火灾后安全高效地营救被困人员、成功扑救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赵谢元,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助理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建筑火灾扑救、消防供水、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的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黎子进.“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消防技术     与产品信息,2018,31(07):51-53.

[2] 郑海生,李婧.“三小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及技术防控对策[J].     武警学院学报,2018,34(08):61-64.

[3] 沈钊弘.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三小”场所火灾风险评估数学      模型[C]. 中国消防协会.2018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     文集.中国消防协会:中国消防协会,2018:454-458.

[4] 黄卫华.物联网技术在居住类建筑及“三小场所”火灾防控     中的应用[C].2015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消     防协会,2015:199-203.

[5] 李建华,张光俊,黄郑华.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内攻搜救技     战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术,2011,30(04):326-329.

[6] 谢丹.基于火灾荷载的人员密集商铺火灾危险性分级研究     [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火灾隐患场所
2020年9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 年 7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浅谈“九小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及监管措施
超大型物流仓储库房防火技术举措探讨
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与防火安全对策
高层建筑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