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2020-06-08吴汉巧王应文罗勤恒
吴汉巧 王应文 罗勤恒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缺失的现状,笔者认为,要积极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基于此,学校应当以生活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新的课程观为依托,明确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总目标和具体内容,积极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为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理论基础;基本方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民族文化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之研究”(主持人:吴汉巧,项目编号:2016A012)的阶段性成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立足“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展生命教育,这是贯彻落实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保障学生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手段。如今学校的生命教育,都是以渗透式教育为主,课程式教育缺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研究实践经验,探索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一、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变生活,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与生活相互脱离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远离生活的教育,让学生难以体会教育的价值,难以理解知识的意义。生命教育作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应当强化其与生活的联系性,并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资源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学生结合生活案例、生活实际等,审视生命,尊重生命,实现生命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而传统的教育,我们都将焦点放在语文、数学,以及读和写等方面上,认为那是学生智能的全部,其实不然,个体具有差异性,不同的人有其独有的智能组合。因此,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在教育中,在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应当留意到学生在某个方面特别突出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传统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同时也有助于促使现代教育形成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在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主要体现的是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因材施教,保障学生生命健康发展。
(三)新的课程观
在探索新的课程观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何为“课程观”。所谓课程观,我们也可以称为课程价值取向、课程思维方式。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对课程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一直以来,受到苏联教育学家凯诺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一度将课程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或学科,直到今天,这种课程观依然根深蒂固。那么,新的课程观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新的课程观,改变了过去将课程单一地理解为知识或学科的认知,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课堂中的自由、平等和民主。而生命教育的实施,则需要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更加关注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在一系列有关生命的问题如自杀、校园伤害等事件发生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当前,关于学校的生命教育,主要是以渗透式为主,即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生命教育。渗透式教育的方式,存在零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开展课程式的生命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系统化发展,让学生深刻认识生命的价值,并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是当前生命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而如今,我国依然缺少科学、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导致课程式生命教育的开展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基于此,笔者认为,结合地方特点、学校特点以及学生特点等,挖掘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资源,积极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具有必要性。
(二)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笔者所执教的小学,我们暂称为A小学。笔者认为,结合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可行性。首先,学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雄厚的科研能力。一直以来,A小学确立了“科研强校”的教育发展道路,积淀了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并且发展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其次,关于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以“生活教育”为理论支撑,可以就地取材,因材施教,不仅能够让生命教育更加接地气,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难度。结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生命教育作为与学生生活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可行性。
三、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一)明确生命教育课程的性质
在设计和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明确课程的性质是前提和基础,接着,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等,积极参考其他学科的科研成果,从心理、品德、生理等方面入手,力求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感知生命的意义,以“珍爱生命”为宗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同时,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应当与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如品德与生活等相互关联,让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共同作用,构建更加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二)确定生命教育课程总目标
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明确总目标是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当前的小学课程体系中,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是缺位的。而开发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宗旨和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完善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生命教育系统化,继而培养小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觉悟和意识;第二层,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审视生命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懂得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同时强化学生的生存技能;第三层,也是最高层级的目标,即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懂得追求生命的幸福。明确了生命教育的总目标以及分层目标,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更加具有方向性。
(三)精心设计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
结合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我们应当精心设计课程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针对小学生设计和开发的校本课程,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年级相宜。例如,A小学的生命教育,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年级确定了不同的生命教育主题。通过不同年级、不同教育主题的设定,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对生命的模糊认知逐渐清晰,為实现良好的生命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小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缺位、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的现状,笔者认为,积极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具有必要性。因此,学校应当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明确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积极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为实现好的生命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彬.小学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