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怼”赢吗?
2020-06-08柏鉴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2期
柏鉴
“怼”这个字相信大家经常见到。尤其在网絡上,“怒怼”“一言不合就开怼”“互怼”……这些年我们可没少用过“怼”字。
不过,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不久前发布文章提出,无论从字音到字意,大家这几年都“怼”错了。一来,《现代汉语词典》中“怼”的读音只有一个,是四声duì,而不是人们常念的三声duǐ;二来,《说文解字》中“怼”的含义很单一,就是怨恨的意思,“怼,怨也”。大家平常说的“duǐ”,正确的写法应该是“ ”,当“推、撞击”讲。
纠错有必要吗?中国人用对汉字,按说理所应当。如果读错音、用错意,那就成了“白字先生”,难免让人耻笑。如果您恰巧有点名气、有点学问,那么就“摊上大事”了。北大校长不就曾因把“鸿鹄”念成了“hóng hào”公开致歉了吗?可见,纠错很必要。
纠错被支持吗?不见得。尽管明知有错,但网友们仍用得很坦然,甚至有人预言“可能再过一阵子词典就更新‘怼的读音和含义了”。翻看新闻,这还真的很有可能。2016年国家语委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中,下载(zài)改为下载(zǎi)、躯壳(qiào)改为躯壳(ké)等等,都是因为念的人多了,于是从众修改的。有人感叹,“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但少数服从多数”。
汉字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符号。在下一个版本的字典、词典里,不知道“怼”会不会多个读音、多个释意;不知道“ ”这个字会不会渐渐被人遗忘。
摘自《今晚报》2019年12月27日陈明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