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贸面临订单难关,中国供应链何去何从?

2020-06-08邹碧颖

财经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外贸供应链出口

邹碧颖

继中央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2018年首提“稳外贸”后,今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0年中国经济的预期目标做出调整,在外贸方面提出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改变了2019年“进出口稳中提质”、2018年“进出口稳中向好”的相关表述。

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19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以“六保”促“六稳”,“稳外贸”不仅对“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至关重要,还关乎出口创汇、外汇储备乃至货币体系稳定。

2020年,中国稳外贸的任务有多重?李克强总理指出,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而据世界贸易组织4月发布的预测,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在乐观情况下会下跌13%,悲观情况则下降32%以上,与之对应将分别伴随着全球GDP下降2.5%、8.8%两种可能性。

今年1月-2月,中国货物贸易出口3.33万亿元,下降11.4%,出现近年少见的425.9亿元贸易逆差。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4%。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尽管4月出口数据回暖,但中国全年外贸走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對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中信期货研究部研究员姜婧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大,将压制贸易乐观预期。

竺彩华分析,今年中国的外贸工作以应对风险为主基调,重点突出了“一保一促”。“一保”即通过信贷、信保支持以及出口转内销等方式,保住现有外贸企业的基本盘,也正是总理报告说的“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一促”则是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和进口市场发展,为处于低位运行的外贸事业带来新动力。

出口企业面临海外订单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稳外贸”举措包括,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分析,这表明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国际贸易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今年外贸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供给、需求、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稳定,同时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她认为,稳定内需,发挥国内市场潜力,通过出口转内销等方式,可以减缓对整体经济的不利影响。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等方式,有利于促进出口有序运转。此外,还需关注相关就业问题,逐步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

《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外订单量下滑是不少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汽车制造业嵌入全球供应链程度高,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进入5月下旬,一位在宁波敏实集团研发部门工作的女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她最明显的感受是公司的海外订单减少,部分生产设备开始闲置,周围从事销售工作的同事因绩效工资明显变低,还房贷的压力开始增大。但企业的研发工作没有停下,正铆足力气做好新品储备。

西安一家车企的生产线。汽车制造业嵌入全球供应链程度高,受疫情冲击影响较大。图/ 视觉中国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敏实集团主要生产车身装饰件、座椅骨架系统、行李架等产品,50%以上的产品销售至欧美、日本等海外市场,客户包括日产、本田、福特、通用等全球知名车企。受发达国家疫情扩散、订单量减少影响,该公司的生产与销售不得不放慢了脚步。

对此,国家“稳外贸”举措频出。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回暖是否能够胜利在望?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出口出现超预期反弹,同比上升3.5%,较3月的-6.6%实现大幅回升;中国对美国、日本、东盟的出口实现上升,对欧盟出口同比下滑4.5%。但竺彩华分析,4月出口上升主要是由于中国复工复产后前期在手订单进入执行高峰所致,随着欧美疫情蔓延导致大批订单取消,其影响将在二季度后两个月乃至下半年逐渐显现。

姜婧认为,4月出口数据超预期,主要在于防疫物资和电子计算机类产品出口拉动,中国复工复产较早,在部分产业链上相较其他国家有替代优势。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京东数科研究院宏观研究员徐天辰认为,除防疫物资出口增加、前期低基数等因素,海外居家办公、居家娱乐等需求也推升计算机出口,但此类需求激增可能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一旦疫情持续引发企业倒闭、失业攀升、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对此类耐用品的需求大概率将迅速回落。

沈建光、徐天辰提示,4月出口回暖并非普遍现象,诸如服装、鞋类、箱包、家具、玩具、手机等主要商品的出口纷纷遭遇负增长,在4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的分项数据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6.4锐减至33.5得以佐证。而根据PMI调查,当前反映订单不足的国内企业占比已高达57.7%,这意味着4月的出口增长并不均等,“亮眼”的数字掩盖了大多数出口导向行业面临的困境。

上海明傲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旭东从事外贸工作17年,目前运营名为“外贸找厂”的微信社群,主要撮合长三角地区家纺、服装、日用消费品行业的外贸交易。他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国内相关行业的海外实际下单量仍然很少,欧美刚开始复工不久,许多订单仍处于早期询价阶段,离验厂、下单还有段时间,才刚看到希望,而诸如服装等季节性商品已经流失了不少春夏季订单。

据了解,外需冲击对各行业的压力并不相同。沈建光、徐天辰对制造业各行业的外需敞口进行测算,结果显示,电子、服装、鞋帽、家具、文化娱乐用品的出口比例较高,这些也正是疫情期间外贸表现较弱的行业。他们认为,考虑到疫情对需求的影响可能比设想中更加持久,上述行业面临的经营和就业压力值得关注。

姜婧分析,5月欧美国家逐渐复工,外需边际改善,但海外国家复工所需时间或相对较长,力度不宜高估。疫情对全球汽车、机械类制造业产业链的影响仍将加剧。国内外贸依赖度较高的纺织服装及其上游原材料、消费电子相关产业以及各类小商品等行业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深。社会总需求减少,也将对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需求造成影响。

竺彩华认为,要稳住外贸基本盘,眼下最重要的是将减税降费、信贷和财政支持等举措尽快落到实处,帮助外贸企业度过危机。同时,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与有关国家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降低外贸企业对内和对外的制度性成本。

下半年外贸走势如何

俊郎电气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电器之都”温州乐清,该公司总经理李志雄告诉《财经》记者,俊郎电气去年有10%的产品用于出口,疫情发生后这部分订单消失,公司更加全力开拓国内市场,1月至4月产能增长了28%。与此同时,该公司与加拿大联合开展的产品开发也因北美疫情延长了合作时间。

李志雄介绍,电器行业的原材料涉及塑料、尼龙、銅、铁等,目前国内市场已较为充足,受海外供应链影响不大。疫情尚未在海外蔓延之时,国外客户担心中国疫情愈发严重,无法生产货物,赶紧下了一批电气产品订单,乐清一些中小企业在今年6月前仍然有订单可做,严峻的问题其实在下半年。伴随出口衰减,一些出口导向型电器企业维系员工的压力已经增大。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下半年形势至关重要,中国外贸能否持续向好?东艳认为,中国外贸形势与全球经济增长及贸易形势密切相关,在整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外贸也必将受到影响。由于美欧疫情暴发晚于中国,后续影响在下半年持续显现,预计中国二季度贸易仍呈现低迷态势,下半年将有所恢复。姜婧则预计二季度外贸温和复苏,全年外贸走势具有较高不确定性。

不少国际机构对2020年全球经济走势持消极态度。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数据,全球贸易2020年一季度比上个季度下降了3%,预计二季度环比下降26.9%。欧盟委员会指出,欧洲正经历大萧条以来从未有过的经济休克,欧盟27国GDP全年将下降7.4%。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综合24家机构的预测认为,二季度日本GDP将年化收缩11%。

沈建光、徐天辰认为,展望全年,海外经济深陷泥潭或使中国出口有所承压。美国自3月中下旬才开启大面积停工和保持社交隔离,在防控升级的二季度,美国或面临更大的经济考验。预期整个二季度美国GDP收缩幅度将达到10%以上,失业率也将至少达到15%。而印度、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目前仍无法控制疫情。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二季度可能会陷入同比-7%至-10%的大幅衰退,全球经济至少要经历两个季度的负增长。

沈建光、徐天辰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占全球贸易近四分之一,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海外经济衰退不仅会影响中国外需,还会增加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特别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以消费品和资本品出口为主,如果海外疫情重挫消费、打击投资信心,对中国外贸的需求侧和产业链的冲击可能会更为深远。

竺彩华认为,全年外贸走势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关键要看全球疫情防控情况。如果其他国家防控不力,中国出口会持续受到国外市场萎缩的影响,进口也会受到国际物流阻滞、国外供应链断裂的影响。同时,各国因疫情对一些货物进出口所采取的限制或禁止措施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受疫情影响,中国外贸的国别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东盟已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今年1月-4月,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至50.9%,对传统市场出口占比已下降至49.1%。竺彩华认为,中国外贸未来的机会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市场机会;二是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创新发展的机会,依靠技术、模式、业态和管理创新,“压出”一批更强的中国外贸企业,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应对下半年外贸面临的不确定性,目前在企业层面,除了出口市场多元化可选,出口转内销也是一种自救方式。据商务部数据,4月份出口企业内销额增长17%。不过,也并非所有出口产品都适合国内市场,特别是海外定制订单。姜婧分析,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和电子信息在内需层面可获得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双重拉动的需求替代作用。目前中国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是机械设备、通讯、纺织服装、金属制品、电子信息等,由内需消费替代难度较大的是通讯和纺织服装。

对于出口转内销,李志雄也提醒,由于全球对商品的需求下降,入局国内市场的企业增多,要警惕出现低价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进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中国智能制造走回头路的现象。

中国供应链是否会与世界脱钩

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所谓中美脱钩,可以说两个主要经济体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

“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已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春海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释放出中国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坚持对外开放的信号,表达了中国继续推动互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强烈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

实际上,伴随保守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抬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呼吁跨国企业将制造业回迁至本土,已引发不少担忧。《经济学人》杂志5月的一期以“再见全球化“作封面报道,指出疫情大流行之前,持续数十年的开放贸易体系已经遭遇金融危机和中美贸易战的冲击。即便疫情之后经济重启,全球也难回自由流动与自由贸易状态,世界经济将更倾向于自给自足。

当下,中国经济已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例高达30%。麦肯锡咨询公司2019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2003年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的依赖在降低,但是全球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却在增加。中国对全球制造业的贡献达35%,其中零部件占外国品牌手机的35%-50%、农业机械的60%-80%、电子汽车的60%-75%。

疫情发生前,中国部分劳动密集型的初级工业已在向东南亚转移。卢旭东认为,中国传统外贸的竞争力正在降低,诸如优衣库等拥有大批量服装制造需求的品牌已在東南亚建立供应链。“中国工人一个月工资可能六七千,忙一点的一年十来万。人太贵后,很多企业在慢慢缩小规模。另外,客户把价格可能压得更低,一些工厂不愿意接单。”卢旭东接触的大工厂越来越少,100人以下的工厂却更加多见。

此次疫情蔓延又恰逢全球化遭遇危机,2020年之后,中国制造是否会与全球供应链加速脱钩?

多位专家认为,疫情造成的全球产业链改变主要是在强化疫情前的部分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进程,而非扭转趋势方向。在高新技术、医疗卫生等,疫情促使各国反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可能促使部分具有战略意义的供应链(如医疗物资)回迁。

在竺彩华看来,原本由于国内成本原因有意向越南、孟加拉国等低成本国家转移的供应链(包括国内企业),其转移符合经济规律。国内必须有新产业和新就业来填充,避免产业空心化风险;同时通过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留住一些原本想转移的供应链产业链,延缓产业转移进程。

在李志雄看来,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了分工架构,供应链的转移更多是跟随市场选择而非政治决策。尽管中国人力成本高,但通过生产技改和自动化普及,中国企业的管理成本控制较国外一些企业仍具优势。全球物流成本并不高,而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政策难以保证其工人像国人吃苦耐劳,足以支撑一些产业的运转生态,同时非洲、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配套链不完善,工人素质与工作效率仍待提高。尽管服装等初级工业会转移出去,但中国的工业基础不会动摇。

东艳表示,从短期看,疫情在各国传播的不同步性,意味着供应链可能在不同时期不同位置接连出现断点,这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面临的形势比地震等一次性冲击更加复杂。从长期看,受疫情及一些国家的保护主义的影响,疫情或将引发价值链的跨境长链进一步收缩,国内供应链将进一步发展完善。

东艳认为,总体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将仍处于优势地位,包括制度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和物流优势。中国在防控疫情和恢复生产中展现了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高。疫情使企业以接近消费者为目标,中国的大市场可吸引企业就近设厂。中国具有全产业链配套能力,具有进一步整合亚太产业链的能力。中国具有高效的物流体系,利于提升供应链效率。

现今,伴随国内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度正在降低。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依存度高达65%,为历史最高点,其中出口依存度高达35%。2019年,中国外贸依存度已降至不到33%,其中出口依存度降至不到18%。竺彩华认为,随着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国内经济循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将更多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未来,中国对外部市场,包括对美欧传统市场的依赖还会进一步降低,对新兴市场的依赖将进一步提升。

竺彩华也强调,外贸仍将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牵引作用,其功能将从过去的“量的带动”更多转向“质的引领”,通过充分调动和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贸竞争优势将由要素驱动的成本、价格优势向创新驱动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产品的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将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竞争要素。

猜你喜欢

外贸供应链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