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农业邂逅航天科技

2020-06-08蔡运磊

看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洋葱茄子航天

蔡运磊

青島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的太空南瓜

新冠疫情下,多国恐慌性囤积食品。哈萨克斯坦禁止了小麦粉、胡萝卜、糖和土豆等农产品的出口;越南一度暂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尔维亚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业物资的出口;俄罗斯则表示,将每周评估情况再决定是否出台出口禁令……

面对“囤粮”传言,不少网友担心:中国粮食够不够吃,要不要囤积?会不会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问题?

关心粮食和蔬菜

近日,中国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及有关专家均作出回应表示,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粮食还是要“吃新的好”。

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2017年,我们从187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了580多亿美元的食品。巴西2018年出口大豆8000多万吨,中国一国就买走了近7000万吨。中国人每喝下1000毫升牛奶,约有200毫升来自海外。

此外,14亿国人一年就能干掉全球约73%的柿子、68%的梨、67%的西瓜、58%的桃和李子、50%的猕猴桃、49%的苹果、27%的柑橘、17%的葡萄及10%的芒果和香蕉。妥妥的“大胃王”……不,应该叫“大胃王炸”!

除了中国,离开全球贸易就吃不饱饭的国家还有很多,比如90%的粮食和60%的肉类都依赖进口的海湾国家;农产品自给率不足10%的新加坡、不足30%的韩国和不足40%的日本;还有以色列和荷兰这样的“农业大国”—高档果蔬和花卉毕竟不能当饭吃,大宗粮油还要靠别国。

全球现已出现“粮食民族主义”征兆,今后将进一步加剧。

不妙的是,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蒂姆·本顿警告称,全球现已出现“粮食民族主义”征兆,今后将进一步加剧。他指出,如果粮食供应不足,社会将会“崩溃”—在粮食价格飙升的2008年和2011年,非洲、亚洲和中东多个国家都出现了动荡。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方”老是有难,“八方支援”能持久吗?所以,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

诗人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非常喜欢,作为北方人,我决定“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毕竟,疫情让大家憋闷了这么久,光吃大馒头可不行,老吃小咸菜也难受。要想让咱老百姓的日子有滋有味儿,水灵灵的生鲜蔬菜必不可少。

土地就那么多,气候还不一定给力,靠化肥农药总有极限,人们都希望食品“更多,更好,更便宜”,怎么办呢?航天农业科技来帮忙。那些土不拉几的果蔬种子,乘坐宇宙飞船、返回式卫星进入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的太空环境,其种子的DNA链条就可能发生重组,进而实现诱变育种。

经过筛选后,总会有优质品种诞生。

农业结缘航天科技

物以稀为贵。早些日子,印度的“国民蔬菜”洋葱连续两轮收获季均遭灾害,大幅减产,价格搭上了火箭。于是,印度政府一声令下:暂停一切洋葱出口。依靠进口印度蔬菜的邻国孟加拉,洋葱价一夜之间增长了9倍;斯里兰卡和阿联酋等国的洋葱价格也应声上浮;尼泊尔则依靠中国每天额外供应40吨洋葱,才稳住了局面。

相比粮食,蔬菜的品种多得多,可替代性强。不过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即便大家都是蔬菜,也会分个三六九等的。

航天蔬菜是不是第一等?咱可以说,也可以问。

先说出身。中国的航天蔬菜,那可是根正苗红、出身名门—大都是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系列火箭,利用返地卫星和神舟飞船送到太空“留学”的。

既是“留学”,就会有学渣学霸。同理,也不是所有的种子上天玩一圈儿,回来就会成为金枝玉叶的—在宇宙辐射的影响下,其实种子们的基因突变概率是极低的,而且完全随机。

一颗种子发生突变的概率仅为1%左右,有的连千分之一都不到。打个比方,如果你明白了现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孕不育的病例出现,就会理解太空育种有多难。

1971年,美国“阿波罗14号”登月时,带了500颗各种树的种子,在太空飞了那么久,都到月球表面了,但回来后发现种子们依然傻乎乎地“无动于衷”,没有任何变化,种出来还是一个德行。

但这并不妨碍美国宇航局(NASA)将这种被命名为“月亮树”(Moon Tree)的种子各种送人,还作为国礼送给巴西、日本、瑞典等“友好国家”。结果怎样呢?种在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门口的“月亮树”,跟它的地球小伙伴们相比,除了名字,没有任何两样。送给白宫的就更惨了,被白宫辛勤的园丁给养死了。

太空辐射变异后并非万事大吉,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怪兽需要科技工作者去打—种子返回地面后,先后要经过培植、筛选、进一步杂交、验证等,还要试种3年,如果3年的表现都超过对照品种,才能获得审定证书。这时的种子才能叫“太空种子”,才能合法地推向市场。

航天茄子个儿大、色佳、味美,抗病性、抗逆性都很强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的太空植物展示区

以航天茄子为例,通过人工定向选育,要经过4~6代才能稳定选育品种。通常情况下,2年才能培育出3代品种。因此,您吃到嘴里的那一筷清蒸航天茄,一般已经过了4年左右的培育时间。

“顶天立地”的汉子

每一棵航天蔬菜的成功上市,都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可能忒凄惨了点儿,还是用作家冰心说的那句话形容吧!—“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當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那么,如此兴师动众、劳心费神,航天蔬菜究竟有哪些魔力吸引人们孜孜以求呢?据中国生态研究院院长冯洪章介绍,1987年我国“龙椒二号”种子搭载返地卫星飞行5天、返回陆地后培育而成的“宇椒一号”,其维生素C及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两成左右,叶绿素含量提高了1/4;1994年“组培大黄”番茄种子搭载返地卫星飞行15天返回地面后,培育成了“宇番一号”,单果均重250克以上,最大的可达800克,果肉厚、沙瓤、味甜。

再以航天茄子为例,其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个儿大、色佳、味美,富含维生素C和糖分。其贮存期不但比普通小伙伴长,成熟期提前,而且产量高—同等条件比普通茄子可提高产量15%~20%。

另外,航天茄子“身体倍儿棒”,也许是经过了太空环境残酷的考验,其抗病性、抗逆性都很强。有人专门在盐碱地上种植这种东西,结果收获后发现,茄子产量和品质远超普通品种,平均亩产量可达7000~8500千克。有的茄子重达5~8斤/个,大如篮球;而普通茄子一般亩产只有3500千克。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名为“变色龙”的太空茄子。该茄种于2002年搭乘“神舟四号”经太空育种,后又经4年选育,才培育而成。该品种外形,相比普通茄子没有明显变化,依然呈浅紫红色,但其皮肉还会变成和丝瓜一样的绿色,“变色龙”因此得名。炒熟后的茄子不仅口感好,口味比普通茄子更正点,而且早在2007年就已在武汉小批量上市。

今天中国乃至全球性的消费升级,更像是一种心理升级。因此,品质、场景、心情,就成了新中产最愿意为之买单的核心因素。在此情况下,航天农业品种、太空食品,成了疫情缓解后的“报复性消费”和“舌尖上的全球化”的可及对象。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航天农业科技咳嗽一声:朕就是这样的汉子!“顶天立地”的汉子!钦此!

猜你喜欢

洋葱茄子航天
茄子
逐梦航天日
第一次切洋葱
切洋葱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小捣蛋鬼
甜蜜的梦
洋葱 编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