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月,新物语

2020-06-08蔡运磊

看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物语青春

蔡运磊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与疫情抗争的日子里,总觉得这句话是最提气、最振奋的了。

可自打看了岩井俊二的老片儿《四月物语》(1998年3月在日本上映)后,提气之余,整个身心犹如《老残游记》里那句:“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治愈能量

学者余世存认为,当人真正感觉自己处在自然之中,而非自然之上或之外时,才会和自然产生有机的联系。这话简直就是为岩井的这部电影量身定做的。

而当人类因为病毒不得不减少户外活动后,就已是在回馈地球了。荷兰皇家气象学院(KNMI)根据卫星数据制作的地图显示,疫情期间,整个欧洲的二氧化氮量明显下降。而最近一组卫星数据显示,自从隔离措施颁布以来,武汉和北京对流层中的一氧化碳水平已下降了10%以上。威尼斯的河水,也因不再负载过多的游船而变得清澈,甚至游鱼细石,历历在目。

但科学家也提醒,仅指望因新冠疫情减少的排放来“治愈”地球是不现实的,要真正考察人类减少活动带来的影响还需时日。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看《四月物语》,就越发能感受这部老片儿强大的“治愈能量”了。

首先,要想治愈,必有损伤。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下子让“万物尺度”的我们觉得渺小、脆弱不堪。

饱受疫情之困扰的我们,蓦然回首,瞥见这部《四月物语》,自然油然而生那句经典:“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其次,要想治愈,必有奇效。

据说岩井在创作了小说《华莱士的人鱼》后,已是1997年的3月。本来他打算休息一下,可又马上发现自己最大的兴趣还是拍电影,拍摄一部“满足情趣、十分轻松”的电影。于是,一部如散文诗般优美的《四月物语》就此诞生。

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生离死别的恩怨情仇,影片不炫技,不浮夸,只是老老实实地记录了榆野卯月在东京的平凡生活—一段朝花夕拾的时痕,一段洁白如樱的青春。

该片不皱眉、不龇牙,绝无苦大仇深之态,就像乐观、温柔的小家碧玉、邻家女孩。在大多数叙事情节里,其节奏是温婉、沉静、简洁的;必需之处,配上行云流水般明快的镜头语言和清新优美的背景乐,一如《小津安二郎全日记》中的俳句:“日暖光灿灿,春野花香难寻觅。春浅霞光重,麦苗渐露色青翠。”

虽像《情人》那样,《四月物语》也是一部偏文艺的片子,情感细腻,注重细节,没有金句迭出,亦无麻辣“大词儿”,但整个看下来,《四月物语》并非像某些评论所言,“此曲只应天上有”“碎片化、零散化”等等,相反,它充满烟火气,适合独自一人或三两密友细嚼慢咽。

青春姿态

有关两性、情感的题材,影视界作品一抓一大把,但为何这部67分钟的《四月物语》却能让人过目难忘?其硬核就在于它以暗恋为线,明媚、干净地展示了另一种青春的姿态,让人性如清浅涟漪一般自然流露,又如日本四月街头的樱花,落英缤纷,绚烂而美丽。

在余世存书写“二十四节气”的作品《时间之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应该承认,自己跟天地自然隔绝了,当代人为社会、技术事物所裹挟,对生物世界、天时地利等失去了感觉,几乎无知于道法自然的本质……”

治愈的关键,不仅在于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敌对、隔阂,而且在于是发自肺腑地对亲情、爱情、友善、平和、怜悯、关怀等一切美好产生共情与共鸣。《四月物语》就是这样,直接勾连了人类共有的情感,沟通了思想,产生了认可。

要说影片展现出的细腻情感,应源于导演成长过程的人生体验,来自编剧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不然不可能有这如沐春风般的感染力。

《四月物语》剧照

“岩井美学”时常被拿来与小津安二郎的影像风格比较。

在日本电影学界,“岩井美学”时常被拿来与小津安二郎的影像风格比较。但从艺术层面看,“岩井美学”与小津安二郎的技艺尚有一定差距,或因岩井曾长期从事拍摄广告片、音乐电视等作品之故。因此,纵然在形式层面可满足部分普通观众的情感需求,但在内容层面,故事性未免有些单一。

“老梗”往事

爱屋及乌,在此不能不谈谈岩井导演。

岩井如今已年近六旬,按现在的说法,他应算是一位妥妥的“老梗”了。但“老梗”不老气,不然《GQ》杂志就不会用封面标题说,他始终像一个大孩子,沉浸在对世界的无限好奇中。

要问“老梗”为什么会拍出《四月物语》,为什么会把暗恋女孩儿的情愫拿捏得那么精准,这大概率源于其亲身经历。

如果说岩井用画面定格了青春,那么他的音乐就凝结了“青春风铃”的交响。

导演岩井俊二

还是高中生的岩井,志向并非当一名电影导演,而是想当个小说家。奇怪的是,岩井却考了横滨国立大学美术系的油画专业,因为他也喜欢画画。按理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下来的岩井同学应该天天和画布、颜料谈恋爱了吧,可他非但没有好好学美术,反而常常翘课,把大把的时间丢在电影社团里。

彼长此消,岩井最终没能正常毕业。那么,岩井同学是不是要颓废、消沉一段时间了?不知道。我只知道《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中优美哀婉的配乐,都是岩井一手包办。岩井在大学期间自学了钢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要是真心热爱并为之付出,一切的努力只能算是积累而非白费。

有了写作、美术、音乐神助攻的岩井,从此一发不可收。他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四月物语》《燕尾蝶》《花与爱丽丝》等,几乎成了80、90后的集体青春记忆。如果说岩井用画面定格了青春,那么他的音乐就凝结了“青春风铃”的交响—隐秘、压抑又暗潮涌动,让人每每听到这些旋律,便瞬间被拉回到自己青春年少的时代。

岩井也是位“妇女之友”。他性格温厚,对女性友人的关怀无微不至,当然更不会去伤害女性。

从这个角度看,岩井又有些英国作家伍尔夫提出的“双性同体”的性格。“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有两种主宰力量,一种是男性因素,另一种是女性因素;在男人的头脑里,是男性因素压倒了女性因素;在女人的头脑里,是女性因素压倒了男性因素。正常而舒适的生存状态,是这两种因素和谐相处,精神融洽……纯粹单性的男人和纯粹单性的女人,是无可救药的;一个人必须是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

最后,需要再告诉大家的是,岩井真的当上了作家,而且颇为成功。当采访者问及当年做事的逻辑,岩井认真地说:“打破别人对自己的固有认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偏偏喜欢尝试一些可能不被别人接受的事情。”

人生四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岩井确已做到。

猜你喜欢

物语青春
冬日物语
十号物语
青春睡不着
萌虫物语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赣石物语
星座物语
青春正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