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可喜在于不能重来VS生命的可悲在于不能重来
2020-06-08
正方观点 生命的可喜在于不能重来
星云璀璨,宇宙浩渺,沧海桑田在跨越亿万年的历史长河面前也不过是短短一瞬。人类的一生,因为须臾几十年显得分外渺小也格外珍贵。我们今天思考生命不能重來是可喜的还是可悲的衡量标准是它是否实现了人生价值。生命的可喜在于它不能重来,是因为它唤起了三股力量,推动我们前行,帮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
第一,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认真反思的力量。好花无常日,胜景无常时。时间不可逆,今天过去,只能成为我们脚下的昨日。对于一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物,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来对待,而不只是沉湎于过去。生命不是莽撞的前行,我们需要不断总结,无论是自己的过去,还是他人的往昔。生命不能重来,教会了我们反思,所以我们踏出的每一步才都那么铿锵有力。
第二,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努力珍惜的力量。生命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是唯一的。我们无法阻止生命前进的脚步,也正是这前进的脚步,让我们懂得了珍惜当下和未来,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这才是生命的要旨。在此基础上,我们去追求生命价值的不朽,精神的永恒,才显得有意义。至于生命中的一些可悲之处,其根源并不在于生命不能重来,而是人对自身的不满或懊悔。
第三,生命不能重来唤起了我们奋然前行的力量。行动前的犹豫常常会使机会悄然溜走,而生命不能重来,却给我们以鞭策。诗人朗费罗曾说过,“不要老叹息过去,她是不再回来的,要理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人生没有机会可以重新开始,也正是因此,才能让我们勇敢地放下过去的一些遗憾,不畏惧,不退缩,乘着生命的横流奋然前行,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我们相信一次的生命就可以很精彩,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在反思中认知人生,在珍惜中把握人生,在前行中点亮人生。当我们的一生因反思和珍惜而有了意义,因为奋然前行而有了价值,这样的人生又怎么能说是可悲的呢?
反方观点 生命的可悲在于不能重来
生命珍贵而短暂,人们都尽其所能去避免危机,修正谬误,致力于完善、优化人生,但华年易逝,生命不能重来,时光总是留下诸多遗憾。
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就微观而言,人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深化且趋向于更加理性,因而当我们基于更加深刻的认识,站在更加理性的视角审视过去时总是报以合理的总结与更高的期待,然而美好的认知因为生命不能重来总是留下遗憾乃至于悔恨;从宏观来看,大自然的规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不断进化,迄今为止,人类无力操控生命的进化规律,在于自然进化规律的后一节点并非前一节点的人的认识所能及,这是生命的可悲在于不能重来之根源所在。
其次,从事实层面上,生命不能重来,所以很多人失去便不可再拥有,很多事犯错过后无法再回头,不能再拥抱那些逝去的岁月,不能再与曾经的人共享快乐,不能再实现儿时的理想与追求……每个人优化生命的欲望无限,因而生命不能重来所导致的遗憾在所难免,其分别只在程度:机会稍纵即逝,不过酿成遗憾与悔恨;而“子欲养而亲不待”则近乎残忍而让人抱憾终生。
最后,从价值层面上,生命不能重来的可悲之处在于,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价值的欲望受到抑制。欲望是人的本性之一,倘若生命可以重来,我们的无限价值在无数次重来后必将会得以实现。可是正因为生命不能重来,才最终导致了人的本性被压抑。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认同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人的一生要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凄然度过。相反,我们倡导基于生命不能重来是可悲的认识,去珍惜生命,一是尽量避免曾经的悲剧再度重演,二是尽自己所能去把握机会,去体验人生,去铸就无悔与可喜。
总结陈词
电影《童梦奇缘》中说有一句台词:“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生命是一场不可逆的旅途,我们只能选择前进。对于如此真实的生命,与其纠结不可重来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不如做好当下,珍惜现在,珍惜所爱的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拥抱一个无悔的人生。
编辑 鲍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