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解决孩子在线学习的困扰

2020-06-08马志国

青春期健康·家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网课心理咨询案例

马志国

网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论是在疫情期间的学习还是教学期间的补课,都是实际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然而最近不少家长朋友拨通心理咨询专线,诉说孩子上网课的种种困扰。的确,当学生脱离老师当面的教导与约束,开始在线学习时,对老师、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个不小的考验。

就老师而言,在线学习固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时间地点也更加灵活,但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到尽在掌握,也较为依赖家长的配合;就学生而言,没有了老师当面的约束,学习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可能都会有所降低;就家长方面而言,孩子在家上网课,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具体情况,帮助孩子查缺补漏,增进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网课教学从学习心理角度说,确实存在很多并不理想的情况,让孩子遇到许多新的心理问题,让家长遇到许多新的心理困扰。这里就结合心理咨询案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进行心理解析,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心理帮助。

一、怎样化解学习氛围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晓路(化名)是个比较懒散的男孩,现在读初一,学习不太专心。上初中后,家长有意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经过半年的训练,刚刚有所起色,老师也反映在学校听课比较专心了。可是,没想到在家里上网课的学习氛围又让晓路变得松懈懒散,不能专心学习了。半天的网课,晓路会中断好几次,一会出来喝水,一会找零食,有时候还把零食放在书桌上,一边听课一边吃。家里的大人们总在为自己的事忙碌,晓路也会分心。为此,妈妈总会跟晓路生气,可是晓路还是不能专心学习。

【心理解析】学习氛围是影响孩子学习状态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学校上课,身边的同学、讲台上的老师,以及教室里的环境,都会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习的心理氛围。在家上网课时,放松的家庭生活氛围确实不利于孩子专心学习,还可能会让一些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养成松懈懒散的毛病。对此,家长该怎么做呢?

一是面对现实。就学习氛围而言,不论如何,家里上网课自然不如学校的学习氛围好,没有老师在身边的关注,学生表现得较为懒散和放松也是正常的表现,即使成年人在工作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不能总是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家长能安然面对这个现实,就会少些焦虑,从而多些办法;二是减少干扰。在家里学习要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单独的学习空间,青少年由于思维较活跃,容易被身边的事情所吸引,上课期间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干扰,如不在边上玩手机、聊天、看电视或发出过大的声响等。但是又不可过于小心,大人蹑手蹑脚反会让孩子神经更紧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三是共同学习。家长可以在孩子在线学习的时候为自己安排一些学习进修的内容,如与孩子坐在书桌前共同学习,或是看书看报等,都有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二、怎样化解学习效率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欣然(化名)是个高三女孩,平日里学习很认真,但成绩却总是差强人意,现在马上就要面临高考的关键时刻,为此她报名了课外的网课辅导班,希望通过额外的学习令成绩提升。可是开课后她发现,在线的远程教学,既不是自己熟悉的老师,也不能和老师有效互动,和自己想象中的课程完全不一样,而且由于无法全身心跟随老师的进度走,学习效率还不如正常上课。于是,欣然感到焦虑和苦恼,甚至害怕成绩会一落千丈。欣然的母亲看孩子这样,更是忧心忡忡,并经常唠叨她。

【心理解析】由于在远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有效互动减少,上课方式也与正常教学不同,学习效率降低是客观现实。面对这个现实,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是转换视角。学生在线学习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同时正确认识到网课和在课堂中上课的差别,上课由于有同学在,学习氛围比较浓,内心也会存在一定的竞争意識,思路就会紧随老师展开。上网课最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学习方法,但要注意提高主观能动性,不要任由自己走神放松;二是保持镇静。心静书能入,安静的心态才能学得进去,过度的焦虑心态与过强的竞争心理,都会令学生的学习目的偏离原本的意义,降低学习效率。而此时家长的镇静,对孩子是最好的心灵镇静剂。孩子不再焦虑和担心,心态平稳,学习效果才能更好些;三是降低期望。家长的过高期望,对孩子的学习往往是帮倒忙,甚至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故意不学。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反倒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三、怎样化解手机游戏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章女士是一位中学生家长,前不久在电话中这样诉苦:“我儿子上初二,现在学网课,课程安排在每天下午,他早起来要发头一天的作业,剩下的时间就不需要手机了。可是,孩子整个上午都在玩手机游戏,下午听课后,依然抱着手机不撒手,到了晚上便着急地写作业,临睡前才肯把手机交出来。我有时候会怀疑他是不是写作业的时候也在玩。说起来也怪我,从小我就很溺爱他,只要他一哭闹就会立马满足他的各种需求,这才养成了他的很多不良习惯。以前我还有理由去阻止他玩,现在一上网课,他更加理直气壮了。我该怎么办呢?”

【心理解析】通过日常的心理咨询可以发现,有不少家长和孩子之间展开了“手机战”。正如案例中说的那样,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手机作为上课的工具之一必不可少,但又怕孩子反而通过这种方式玩游戏。对此,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是调整认识。疫情期间,宅在家中,手机几乎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不论是为了生活还是娱乐,不知有多少成年人每日手机不离手,因此对于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也不妨放松一把,不必为此过于纠结。同时,不应在这个时候触发“手机战”。非常时期,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这种朝夕相对的日子恰好是磨合彼此,增加家庭幸福感的途径;二是和平谈判。有了认识的调整,双方就可以坐下来“谈判”了,即双方各自退让一步,给孩子多一些信任,控制玩手机的时间不应过于严苛,孩子则应在父母尊重的基础上自动减少一些玩手机的时间,多在学习上用心,让父母放心;三是做出榜样。有的家长看着孩子学习,自己却玩手机,如何要求孩子?想控制孩子玩手机,家长就要先控制自己玩手机。对年纪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其学习的时候在一边看书或自学。

四、怎样化解影响视力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晓娜(化名)是个初三女孩,平时学习就有些拖拉,常常因为眼疾而请假不去上学,接近中考,因为眼疾不去上学的情况就更多了。为此,家长常常和孩子发生沖突。放寒假后,晓娜说要好好养眼睛,虽然她也不怎么玩手机或电脑,但作业也一直没有完成。后来家长怕她学习落下的太多,给她报名了线上课程,晓娜更有意见了。于是,课程没上几天,晓娜又开始喊眼睛疼,认为屏幕太亮了,影响了自己的视力,网课的出勤率也不是很好了。家长看不过去批评她,她就跟家长吵了起来,最后哭着说自己的视力出现了严重问题。家长吓坏了,送医院后经医生检查眼睛没有异常,建议看下心理咨询。

【心理解析】孩子们看惯了比较大的黑板,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屏幕,眼睛确实也容易感到疲劳,甚至为此而影响学习。对此家长该怎么办呢?

一是不必过虑。不论是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还是补习的网课,学校都为了保护学生视力对在线学习时长等做了明确规定,辅以适当的体育运动,从而降低对学生视力的影响。再者学生在上课时眼睛也不尽然会一直紧盯屏幕。所以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不会对视力有太大影响;二是提醒孩子注意休息。对于平日学习就很认真的孩子,家长可经常提醒孩子适当休息,比如,陪孩子在课间做眼保健操,或者远眺等;三是坦然应对。对那些学习拖拉的孩子,要学会看清他们眼疾背后的心理问题。案例中的晓娜,跟有些孩子整天说肚子疼一样,属于躯体化现象,是用“扮演病人”的行为来逃避学习。对于这种情况,家长既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放任其自由,平时也要注意不过分给孩子压力,必要时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

五、怎样化解情绪冲动的心理困扰

【心理案例】利凯(化名)是个初二男孩,平日里学习还好,性情也不错,就是正在逆反期,情绪会偶尔控制不住,常因一些事情跟家长吵闹。假期无法出门,自然让利凯心情烦躁不安。上网课到第三天的时候,利凯不知为什么情绪烦躁起来,嘴里一个劲儿地嚷嚷,表示学不下去,也不想再学了。同样心绪不好的妈妈,已经为孩子的学习着急了,看利凯这样闹,气不打一处来,矛盾升级的结果是,妈妈动手给了孩子一巴掌。利凯红了眼,虽然没还手,却把作业都撕了,亲子战争至此,妈妈慌了神,拨通了心理咨询专线。

【心理解析】延长的假期容易让人焦虑紧张,但焦虑紧张却不只因为假期的延长。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情绪本身就容易出现波动,想质疑大人的决定,想表现自我的存在。于是,新形式下的在线学习更会进一步引发亲子双方的情绪冲动。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要积极进行自我调控。

一是理性克制。意识到自己情绪要失去控制,应尽快让大脑“降温”,比如,默念“不着急,不着急”,或让舌头在嘴里绕三圈,不让刺激孩子的话说出口,须知孩子正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过激的话脱口而出容易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此时引导要大于暴力沟通;二是及时转移。如果已经有了发火的苗头,自己要及早转移注意力。比如,母子马上要开始争吵时,母亲应赶快离开孩子,或做些家务,或回到自己的房间安静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久后情绪就会平复下来;三是合理宣泄。如果确实情绪激烈,难以克制和转移,就要进行合理宣泄了。比如,把自己关在房间大哭一场等,必要时拨通专业心理热线或者好友的电话,通过诉说达到宣泄的目的。情绪宣泄了,心气平和了,亲子关系也就多了一份和谐,孩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编辑 陆思寒

猜你喜欢

网课心理咨询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是什么“网课”让“学生们”好评如潮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选』网课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