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模拟上课的基本原则与实践建议
2020-06-08王德刚
王德刚
模拟上课作为一种通用教研手段,从最开始的“试课”到后来的“试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30年的应用历史。模拟上课是指教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模拟课堂教学的过程。它是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手段。由于模拟上课具有突出的教学实践性和典型的学理预设性,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教师评职评优和各级各类教研交流活动中。模拟上课根据活动目的可分为研究性模拟上课、评价性模拟上课和评比性模拟上课,根据内容范畴可分为片段模拟上课、课时模拟上课和单元模拟上课。对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学科来讲,体育模拟上课有效改善了教师试教的便利性,增进了教研活动的灵活性,提升了业务评比的公平性[1]。
一、体育模拟上课的基本原则
(一)模拟上课应充分表现教师的专业魅力
对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讲,教师矫健的身姿、幽默的语言、爽朗的个性构成了体育教师专业魅力的基本形态,它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体态得体而适切、语态热情而亲切、教态从容而大气。首先,教师应穿着合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时刻保持合适的站姿和体态,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同时,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合适的语言语态,对小学生可以采用活泼幽默的语言,而对初中男生班可以适度突出刚毅果敢的语态。此外,教师在模拟上课时的言谈举止应从容大方,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对学生的教育关爱。
教师准确的口令、标准的示范、精要的讲解构成了体育教师专业魅力的主要内容。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到口令规范和运用灵活。队列活动是体育教学组织的基本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队列口令加入学练提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队列条例中规定的标准口令。同时,教师的示范要动作正确和要点明确。动作示范仍是当前体育教学最为普遍也最为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示范时不但要根据教学需要做不同示范面的示范,还要告诉学生观察的重点。此外,教师的讲解要清晰而精要,切记不要长篇背诵动作要领,因为在没有必要的动作观察和运动体验的前提下,这样的讲解是典型的无效教学。而对于关键性的讲解或指令,教师可以连续重复、加强声调,或用口诀代替。
(二)模拟上课应努力体现教师的设计能力
教师进行体育模拟上课的行动方案是教学设计。一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材整合能力。教师要能够充分运用网络媒体、专业期刊和教研活动资料,获取与教学设计内容相关的素材。例如,通过翻阅杂志上的教学设计专栏或课例评析内容,借鉴他人的教学组织设计、练习内容选择、游戏与比赛安排等。
二是,教师要充分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经验。教师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和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充分了解适用的传统体育教学经验。例如,对于体操、武术等教材来讲,主要采用四列横队的组织形式,进行分解与完整教学,并介绍保护与帮助措施。
三是,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定位,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操作流程。特别是对于教学设计的亮点特色,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做重点的突出展示。
教学设计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是模拟上课考察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要努力运用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新颖的教学活动。例如,某初中教师将运动教育教学模式引入八年级篮球单元教学的模拟上课,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重点突出了团队、比赛和记录等核心要素[2]。通过学以致用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参与教改实践,最大化地提升先进学科理念、方法和模式的教学效能。例如,某教师在借鉴“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时,虽然在加入10分钟课课练式样的体能练习后,全课的运动密度提升到了75%,但所教内容的练习密度反而明显降低。为此,他采取了将所教内容加上组合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改进,进而在技能学习与体能发展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
(三)模拟上课应积极展现教师的执教实力
教师通过模拟上课要能够充分展现对教学活动的流程预设,以及对学生学练活动的组织调控。首先,教师要通过口令指示学生队伍的组织队形和站位朝向,以便让他人明确学生个体所处的方位要素,进而了解学生的相互距离和练习空间。而后,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操作指令和练习调控,明确说明学生学练活动的动作方法、路线、方向、时机、强度等要素。最终,教师通过模拟上课呈现出学练活动的组织调动、动作方法、活动流程等执教信息。例如,某教师在原地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模拟上课时,先用队列口令将左右两臂间隔的学生分别调动到篮球场两条边线上,每侧二列横队相对站立。再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内容的动作方法和协作办法,强调必须按教师哨声前后轮换投掷和投掷前先捡球。并说明前排学生以边线为投掷线相向投掷,后排学生按照教师示范做好前排学生投掷的辅助动作。
体育模拟上课还要积极展现教学生成与反馈互动。首先,教师要将教学重点解析融入到学生的练习活动中,在讲解示范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过程的要点提醒来具体呈现。同时,教师还要将教学难点在模拟上课过程中加以体现。通过练习检查纠错提出教学重难点,较之专门在模拟上课前进行口述介绍,能更有效地将教学设计元素转换为教学方法手段。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展示环节对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作出特别强调。例如,某教师在足球脚内侧运球绕杆模拟上课的练习检查时提示:“請大家注意用脚内侧触球,力度适中减少失误,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请大家注意过杆速度和重心控制,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所在”。
二、体育模拟上课的实践建议
(一)模拟上课时教学情境感的营造
1.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做到“眼前有人”,通过教师的动作眼神营造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感。例如,在模拟上课的队列队形练习时,尽管教师的眼前并没有学生站立,但是该教师还是在喊出“报数”口令后,通过眼神从排头到排尾的扫视营造了实际教学情境,并在随后的行进间练习时,通过自身半面转法营造了指令员的实际操练活动。
2.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做到“脚下有路”,通过教师的行走路线虚拟出场地器材的大致布局情况。例如,在采用二列横队相对站立的肩肘倒立练习场地布局时,教师在进行巡回检查纠错时采用左右兼顾的环形行走路线,显然要比原地徘徊或直去直回的处理方式更加形象生动。
3.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做到“身上有戏”,通过教师的神情言语创设出师生活动的互动情境。例如,在前滚翻模拟上课的保护与帮助讲解示范时,教师不但要蹲立在学生撑垫位置的侧前方示范“压头、托臀”的保护动作,同时还可以用交流口吻与被保护学生说明身体接触位置,以及提示学生不必慌张,要大胆完成正常的前滚翻动作。
(二)模拟上课时“模课”特殊性的展现
1.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做到“嘴上有边”。例如,某教师在模拟上课开始时的教学导语是:“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将学习七年级篮球单元六课次的第一次课,运球急停急起。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说出动作要领,并在运球移物的接力比赛中展示所学动作。”而后教师在学生报数后说:“今天咱们班的32位同学精神面貌非常好,下面我们开始准备活动。”通过上述简短的教学导语和练习评价,教师很顺畅地将教材序列、教学目标、学生人数等教学背景阐述清楚。
2.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做到“手上有货”,通过讲解示范和师生展示环节来展示教师的专业特长,这对于以展示交流和评比评价为主的模拟上课显得更为重要。例如,某武术专项教师在七年级武术健身拳模拟上课时,先刚劲有力地示范了整套拳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在最后的师生组合动作创编展示时,该教师又加入了腾空飞脚、旋风脚和空翻展示。扎实的武术功底和优秀的专业水准,为他赢得了评委和同行的好评。
3.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做到“心上有事”,善于掌控模拟上课节奏和时间进程。在模拟上课的评比展示活动中,均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时间限定。如果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模拟上课的必要流程,或者未能充分利用时间而缺少关键内容,都会导致教师的模拟上课效果大打折扣。
(三)模拟上课时教师职业化的诠释
1.教师在模拟上课开始时首先要给人一个良好气象,衣着得体、面带笑容、言谈恳切,能让人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舒畅。例如,在某次区级模拟上课评比时,某教师穿休闲短裤、沙滩凉鞋来参加展示,这不仅让人担心他能否完成动作示范等起码内容,更让人觉得他对自身和工作都要求不高,甚至是对模拟上课活动存在偏见。其最终的模拟上课情况果然不出所料,甚至连必要的教学流程都没有展示,就草草收场。
2.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给人一个好形象,身姿矫健、沉着冷静、动作大方,能让人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展现。例如,某教师模拟上课现场抽签内容是鱼跃前滚翻示范,但活动承办方在评比教室里只提供了一块小折垫。尽管评委出于安全考虑说明可以不做完整的标准动作示范,但该教师还是将仅有的一块折垫立起来做标志物,然后高标准地鱼跃过垫完成滚翻动作。其优美的动作示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体育教师特有的职业素养,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3.教师在模拟上课结束后要给人留个好印象,谦虚内敛、礼貌待人、虚心求教,能让人感受到德才兼备的境界。例如,某教师在择优招聘类模拟上课结束时,坦言自己是田径类健将级运动员,在本课的排球动作示范还不够理想,恳请评委批评指正。这样的临场处理和补充说明,无疑会让评委在赋分时做更多的综合考量,对于提升模拟上课的综合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体育模拟上课功在平時、重在当下、成于绽放。无论是模拟上课的执教者或者观察者,都应该明确模拟上课的工具性、评价性和特殊性。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力求教学行为的有理、有法、有度和有效。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模拟上课的具体要求和价值导向,做好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应对性措施,努力展现教师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立峰.实证研究体育单元教学,丰富体育教研活动形式——对体育模拟上课形式的研讨感悟[J].中国学校体育,2012(10):49-50.
[2]李卫东,汪晓赞.体育课程教学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