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的东方红国博云展览永不闭幕

2020-06-08李淼

北京青年周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展厅

李淼

“东方红一号”卫星乐音装置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云展览重温伟大的历史性时刻

云展览重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的情景。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随着秒针滴答跳动,一声铿锵有力的“点火......”指令,伴随着地动山摇的轰鸣,“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阔无垠的太空。壮心不已的中国人,终于叩开了通向太空的大门,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了24天,大大超过了法国和日本首颗卫星的在轨时间。“东方红一号”不仅顺利通过了太空极端环境的考验,更圆满完成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四项技术要求,得到了大量珍贵的空间科学数据和信息。与此同时,由于“东方红一号”重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的重量总和,中国卫星更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新的纪录。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的新纪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讲道:“我们的运载火箭是首发,卫星也是首颗,首次首发首颗就成功,这在世界航天史上都是很光荣的,是我们中国人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20世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它宣告着一个东方航天大国的崛起。它与原子弹、导弹一起被誉为“两弹一星”,成为中华民族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云展览全面诠释中国航天发展轨迹

云展览通过“太空奏响东方红”“五十年砥砺前行”“精神的力量”“航天强国立新功”四个单元,回顾“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历程,充分展现“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年来,中国空间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动阐述在重大工程实践中不断传承发展的航天精神的内涵。云展览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老师为大家进行讲解。

云展览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数字资源以及8个视频、10余个3D模型的汇聚融合,展出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嫦娥”系列航天珍贵物证近50件套,涵盖手稿、任务书、名单、邮票、模拟器、航天服等诸多品类,其中包括邓稼先使用过的手摇计算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穿过的舱内航天服等近20件国博展品。

此次云展览可谓用尽心思,从视角上可分为“三维”“鸟瞰”“漫游”三种模式,屏幕右上方还配有地图模式,能够知道自己身处整个展厅的位置,便于前进或后退,同时还配有音乐,如果想安静地欣赏,关掉音乐即可实现,更有VR 观看模式。各个展品用蓝色、红色按钮指示,点击即可呈现放大图片或视频资料。对于展品除文字资料介绍,还配有语音讲解,让眼睛也能得到偶尔的休息。每一个展品详尽的资料汇聚成整个航天发展的历程,做到图片、音乐、视频同时在线,看得见听得到,更能感同身受,切身体会。

3.《人民日報》联合《解放军报》发布的喜报4.KM2 空间环境模拟器5.“神舟六号”载人飞船6.“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穿的舱内航天服7. 多种模式观看8. 罗浪编曲、军委军乐团印的《东方红》曲谱9.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云展览航天梦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1964年12月,赵九章向周恩来总理递交了关于尽快全面规划中国人造卫星的建议书。1965年1月,钱学森也递交了一份建议加速发展人造卫星的报告。同月,周恩来总理批示有关部门尽快提出具体方案。同年4月,国防科委形成了《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提出在1970年至1971年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设想。同年5月,中央专委第12次会议作出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决定,中国科学院负责研制人造地球卫星工作,代号为“651”......1968年2月,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1970年4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批准火箭、卫星进入发射阵地...... 周总理对卫星发射工作提出了16字要求:“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准确入轨,及时预报。”

云展览直播中邀请“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成员胡其正老师,带着观者一起回顾了50年发射卫星的经历,以及这期间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这50年里,航天事业不断取得大的进展、辉煌的成就,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的实现,将来火星探测等等还将继续发展,这也是航天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胡老师收到习总书记的回信也感受到党中央对航天人员提出的新要求,要敢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攀登新的技术高峰,这是一个鞭策,为把航天事业推向新的高峰、实现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TIPS:

亮点1:

以前的虚拟展厅是把线下办好的展览“搬”到线上,但这一次,主办方从一开始就进行了“云策展”“云布展”“云观展”,打造真正的“云展览”。

亮点2:

首次运用5G技术提供技术保障,在线人数再多也不怕“挤”啦!

亮点3:

不同于常见的四平八稳的展厅设计,国博此次将展厅设计成卫星形状,更好地凸显展览主题。

馆长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国家博物馆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向群众靠近,把线上展示传播作为新阵地主战场,在云端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此次“东方红”云展在虚拟展厅创意开发了多个热点互动环节,开启博物馆“云策展+5G 直播导览+ 沉浸体验+ 深入参与+ 线上互动”智慧时代,用新媒体新技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云端文化“新供给”,引领文博“新业态”。

院长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太

当前,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里,重新回顾那段中国航天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完成“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光辉历程,既是鞭策更是鼓舞。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激励全社会和全国人民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为加快推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展厅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人造卫星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人造卫星:你问我飞得有多高?
人造卫星会坠落地球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
见证首颗卫星专委立项方案论证: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