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特戏剧《房间》中日常现实的再现

2020-06-08车瑞利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品特哈罗德房间

车瑞利

摘  要:哈罗德·品特是当代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的戏剧以品特风格著称,《房间》中品特风格体现在其荒诞, 神秘,威胁,不确定,沉默等特征,品特式房间为密闭的,《房间》中的场景是一间出租屋,是对此在日常生活空间的再现,从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可以更理解《房间》品特式语言和对于日常现实的再现。

关键词:哈罗德·品特;《房间》;日常现实

哈罗德·品特(1930-2008)是20世纪后半叶著名的英国戏剧家,品特戏剧普遍被分为三个阶段:威胁喜剧,记忆戏剧,政治戏剧。他的第一部戏剧《房间》(1957)介于同时代的荒诞派戏剧与现实主义戏剧之间,是一部独幕剧,故事发生在一间出租屋里,此房间里面具有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物件的摆设在舞台上构成了空间界限,构成的空间是封闭性的。人物有女主人公罗斯,其丈夫伯特,他们的房东(不确定)基德,年轻的桑兹夫妇,黑人赖利,在这个品特式空间中,人物的言语是日常用语,语意重复,表意不清,对话偏离理想的言语行为,更是品特式语言静默,停顿的艺术再现,后面的对话解构前面建构的话语,从而达到一种不确定性,品特式语言从而建构了品特式房间人物对话或者独白带给观众威胁和恐惧的感觉,因而被称为威胁喜剧,被称为喜剧是因为该剧的滑稽可笑的语言风格,但是《房间》的基调是悲剧。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模仿的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而且是能引发恐惧与怜悯的事件”(1996:82)。品特戏剧具独特的品特风格,马丁·艾斯林将品特归入荒诞派,以“不确定性”为品特式荒诞元素的特征,他的戏剧也是现实主义的,深刻体现易被忽略的日常现实,正如胡宝平(2003)总结到:“品特作品里的现实主义因素使他与以贝克特,尤奈斯库为代表的欧陆荒诞派相去甚远—贝克特的人物相当抽象,尤奈斯库剧中的人物则是一些怪异的傀儡,他们两人的作品中也没有品特那样具体的冲突情境”。奥尔巴赫在《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一书的作品分析从荷马,但丁等,到伍尔夫,普鲁斯特等,聚焦于场景,文体或语言,关注普通人,底层人的生活现实,品特的戏剧《房间》关注现实,普通人的现实生活。

1、陌生化了的日常语言

在语言把握,情节的安排上,品特弃绝了传统戏剧对话的模式:对称性的人物对话,话语有逻辑,清晰,或者努力达到这种状态,而是独具“品特风格”。品特式语言充满了日常生活话语的特点,琐碎,絮叨,杂乱,重复,沉默,停顿,而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以及戏剧性,是通过陌生化或者“间离效果”这一手法达到其特色的。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了戏剧中的陌生化概念:“把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者人物性格中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1984)。《房间》是独幕剧,情节可大概分为四个部分:罗斯与丈夫单独相处,房东基德,年轻的桑兹夫妇,黑人赖利分别“闯入”这个空间中。在这个封闭的场景(或舞台空间)中,在该剧刚开始,罗斯一个人的话语撑起戏剧空间,《房间》中品特式“行动”的沉默体现在罗斯滔滔不绝,而伯特一言不发,二人的状态正是品特提出的沉默,这种没有对话的交流是这对夫妻的交流现象,也是他们最好的相处方式,“在我们没有说出的话语中,我们交流的太好了,所发生的,就是一种不断的回避,绝望地企图将我们掩盖起来。……进入他人的生活太可怕了。向他人暴露我们自身中的贫乏也太可怕了”(2010:325)。羅斯独自的言语开启《房间》,的确,在戏剧开始,貌似一切都正常,絮絮叨叨的家庭主妇与缄默的丈夫的日常相处,罗斯不断重复特定的话题,重复具体体现在罗斯话语中的同义重复与自我重复。如不断重复房间内外温度对比词汇“温暖”,“寒冷”,嘱咐伯特“多吃一些”的,地下室如何不适宜居住,他们现在的房间的舒适等等,其间有停顿,沉默,罗斯的话语之间要么是行动当中,如在伺候伯特用餐,端茶递水之间,在摇椅上摇晃中,要么是停顿中,如在地下室的独白之间,“……不管是谁(住那儿),都不会很舒服。(停顿)我觉得那儿从我上次离开之后换了人了,我之后没见谁搬进去,我的意思是它第一次有人住。(停顿)不管咋样,他们已经走了。(停顿)但是我觉得又有其他人搬进去了……”(Pinter:1076:102)。布莱希特(1984)认为,戏剧家应当掌握这种观察认识事物的方法才能正确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陌生化的反映是这样一种反映,它能使人认识对象,但同时又使它产生陌生之感”(206)。本来罗斯讲话的对象是丈夫伯特,但是伯特没有任何回应,罗斯的表达也并不是直接的,没有直接陈述在地下室住过这个事实,但是对于地下室本身的情况却是“了如指掌”:墙是跑动的,很潮湿,黑暗。这样反复而又逃避性的表达让读者在一个瞬间产生不确定,困惑感,但是置于实际的情况中,她在“半遮半掩”,想要丢弃自己的过去。罗斯被丈夫忽视,想要去维护这段关系而努力遮掩实际的状况,絮絮叨叨去和伯特交流却不被理睬,而最后伯特从外面回来后激动不已,夸耀自己开着货车(她)出去是如何令他满意,与前面的一言不语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将他们的关系完全揭示出来。正是重复,沉默,停顿这样的陌生化手段使得如此的日常言语具有本身的现实主义特性及戏剧性,在品特式语言下,读者更能对罗斯的境况产生共鸣,对现实产生更高的理解。张黎(2015)总结道陌生化实现过程是从认识到不认识,再到更高的认识。沉默,停顿在实际情况中并不鲜有,却常被忽视,而在文本中出现的时候给人以认识上的冲击,陌生中有熟悉,熟悉中有陌生。赵一凡认为,陌生化与其说是“使之陌生”,倒不如说“使之回归”:回归语言诗性的原初地位。老人基德在和罗斯对话时心不在焉,顾左右而言他,“罗斯:你姐姐怎么死的?基德:谁?罗斯:你姐姐。(停顿)基德:我可以糊口。(停顿)”除了年老有些失聪,一部分原因是心里的不安,因为他上来就是在赖利的逼迫下来看伯特是否出门了,偏离理想的对话中,不仅引发滑稽感,更引读者探其究竟而对现实的悖论更加理解。罗斯与年轻的桑德夫妇的交流梦魇般透着神秘,纠结,这对夫妇是在上楼还是下楼的时候到了罗斯的门口?前一次说上楼,后一次说下楼。黑人赖利是罗斯过去认识的人,她由刚开始的咒骂侮辱到最后的含情脉脉,伯特归家后发现赖利后将其踢死,罗斯的突然失明留给读者,观众不解和震撼,结局使人感到悚然,对罗斯产生怜悯之情,由戏剧的滑稽沉浸到悲剧的崇高。

2、房间:品特式戏剧空间的建构

在以言行事的视角下,语言可以创造一个世界,文学作品便是直接的体现。“房间”是品特戏剧重要的母题之一,他的首部戏剧更是题为《房间》,显而戏剧场景便是房间,场景描写是现实主义的:这间出租屋是一栋楼里面的一间,房间里左边依次是水槽,煤气炉,壁炉,前面正中间是窗户,右边是床和门,如此构成封闭的戏剧空间,房子中间是桌子,几把椅子,一个摇椅。在这一独幕剧的第一阶段,罗斯的独白展现给读者一个确定的空间,房子里面的陈设是,罗斯对这间房子很满意,她很幸福,她和伯特的房子“温暖”,“舒适”,而外面寒冷,“地上结冰了”(104),地下室黑暗,“那些墙真能杀死人”。诺奖颁奖词称品特的作品“揭露了日常闲谈掩盖下的危机,直闯压抑的密室”。品特想给读者的是事实的现象,他敢于揭开表面。否定艺术在《房间》中起到很重要作用,产生不确定性,甚至悖论的效果,除此以外是对于“房间”这一场景的解构,藉不同的闯入者,使得这个空间不再是安全的,不再是确定的,透着威胁,焦虑,神秘,连罗斯的身份也加上了一层纱,品特让读者,观众直面一个后现代的现实,。第二阶段老人基德先生进来了,他和罗斯的对话之间让读者,观众关于这间房子,整栋楼,街区得到更多的信息,这间房子,这栋楼不再是如罗斯前面说这间房子“不太高”这栋楼总共几层变成未知的:基德:“以前我们有好多层”,“现在我不数了”(108)。年轻的桑兹夫妇的闯入让罗斯不安,年轻夫妇称地下室的人告诉他们房东是胡德(伯特),而不是老人基德,他们所在的七号房间要空出了,而这地下室的人正是黑人赖利,而不是基德,但是这样的语言游戏呈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威胁,一丝的荒诞。罗斯急于知道地下室的人是谁,而年轻夫妇急于找到房东,基德再次进来却是来请求罗斯见见赖利,这些人都是处于不安全,焦虑不安的状态。伯特回来发现赖利的在场,不等赖利说一句话就将其暴力致死,并且怒骂其“虱子”,罗斯抓住眼睛,口里喊着她看不见了,该剧到此结束,日常话语建构的空间由“安静”到破裂,日常现实中的危机,含混,琐碎展露无遗。

参考文献:

[1]https://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2005/pinter-bio-bibl.html

[2]Auerbach, Eich.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M]. Fiftieth Anniversary Ed. Trans. Willard Trask.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3.

[3]Pinter, Harold. The Room [Z]. Complete Works: One [Z].NY: Grove, 1976.

[4]卞友江:埃里希·奥尔巴赫论西方写实文学中所描绘的日常生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9-27。

[5]布莱希特:《戏剧小工具篇》[M].张黎,丁扬忠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6]哈罗德·品特:《品特戏剧选集·归于尘土》[M].华明译,译林出版社,2010。

[7]胡宝平:“品特风格”的颠覆意义[J].《当代外国文学》,2003(04):53-58。

[8]华明:《品特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9]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

[10]張黎编选,《布莱希特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1]赵一凡:《西方文论关键词》[M].砇,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品特哈罗德房间
Chapter 4 Merrick's first home
《一个人的朝圣》:在路上,重拾遗失的美好
房间
哈罗德的帽子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生活中的爱与宽容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锁在房间里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