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死而生

2020-06-08齐昱静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精神分析觉醒凯特

齐昱静

摘  要:《觉醒》是一部标志性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本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法,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探索女主的精神觉醒过程。从想象界进入象征界,爱德娜经历了精神的觉醒,反抗与压制,并以死亡的方式赢得了最后的自由。

关键词:《觉醒》;凯特·肖邦;精神分析

《觉醒》发表于1899年,是凯特肖邦最具争议性,也最为成功的作品。作品讲述了身为妻子和母亲的爱德娜在一次海岛之旅中被年轻男子罗伯特吸引,在性欲的支配下对自己的妻子角色和母亲身份产生了厌烦,想要追求个体自由和欲望的满足。通过谋求一份职业,确立自己的居所和与其他男人发生关系,她与传统身份决裂。然而这一决裂是不彻底的,强大的社会势力使其无法逃离现实的束缚,于是她毅然投身大海,摆脱了环境的局限,实现了死后的自由。本文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来论证埃德娜在经历了觉醒,反抗与压抑之后以融入大海的方式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一、镜像阶段-自我的觉醒

(一)他者即自我

根据拉康的理论,镜像阶段是自我意识萌发阶段,婴儿通过与镜中的自我产生认同而在“他人”中确立自我。这一想象界中的自我是虚拟的,主体由于误以为镜中的“他人”就是自我而与现实中的自我分裂,产生新的自我。

(二)欲望的觉醒

爱德娜的镜像是与她接触的两位女性,拉蒂诺尔夫人和雷西小姐。小说中的拉蒂诺尔夫人是典型的好妈妈形象,她会在炎热的夏天为孩子编织御冬的衣服。在爱德娜看来,她就像“圣母玛利亚”,纯净无瑕,散发魅力。“拉迪诺尔夫人表面正统的母亲和家庭妇女形象对爱德娜有着绝对的性的吸引力”(Rooks,126)。在蒂诺尔夫人这个他者身上,埃德娜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体与欲望并与这个欲望着的自我产生认同,实现了精神的第一次觉醒。

雷西小姐是另一位在镜像阶段对爱德娜的欲望觉醒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与优雅端庄的拉蒂诺尔夫人不同,她难相处、自负、性情古怪又不修边幅。可作为一个钢琴演奏家,雷西小姐通过音乐唤起了爱德娜的内心情感,使其摆脱了肉体束缚,认识到了自己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渴望。

二、象征阶段-失落的反抗

个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象征阶段,即欲望和语言阶段。拉康强调,“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说话的存在物:我们说话,所以我们获得存在”(伊丽莎白,57)在此阶段,语言作为一个象征符号,与人的无意识产生深入的关联。“在某种意义上是语言创造出了无意识,语言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的力量决定了一个人的前世今生。”(黄汉平,18)而决定爱德娜命运的是规定了女性附属地位的父权话语。

(一)挣扎的欲望

爱德娜觉醒后对欲望的求索使其投身于罗伯特和阿罗宾。罗伯特是象征爱情的场所。在与罗伯特的交往过程中,爱德娜逐渐丰盈了自我,产生了美妙的身体和情感感受,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与意义。爱的激情让人狂喜,而这份激情是罗伯特不敢负担的。罗伯特的突然离开使爱情的能指符号失落了,爱德娜也变得消沉。此后的爱德娜投身了性,阿罗宾就是实现性欲的场所,他闯入爱德娜的生活,制造两个人的共同经历,并挑逗着爱德娜的情欲。这里的性欲是本能的冲动与满足。

(二)向死而生

表面看来,爱德娜从身体到心灵都得到了解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她的反抗始终无法突破父权社会的压制。而在以菲勒斯中心主义为表征的象征阶段里,男性无意识的话语就是最高权威。莱翁斯、罗伯特、阿罗宾作为父权社会的代表从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立场出发对爱德娜采取行动。丈夫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掩盖着爱德娜想要独立的真相,罗伯特因男权社会的约束而选择离开爱德娜,阿罗宾也仅仅视爱德娜为性欲满足的客体。他们将自我视为第一性,无法理解女性摆脱父权社会束缚的努力。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爱德娜经历了一场孤独的觉醒与反抗,她的步伐太超前了,因此无法被社会所理解,她的生命因社会关系的束缚而无法完全属于她自己,于是她悲壮又勇敢的投身大海,实现了毁灭的自由。

三、结论

爱德娜作为新女性的代表在觉醒之后进行了积极的反抗,她的行为尽管不被社会理解与认可,但其争取独立与自由的精神却超出时代局限,体现了其对人性的追求与尊重。作为一个精神上孤独的“清醒者”,她难以抵挡社会现实的束缚。于是爱德娜游向大海,脱离了一切束缚,走向了真正的自由。

参考文献:

[1]Rooks, Amanda Kane. Reconceiving the Terrible Mother: Female Sexuality and Maternal Archetypes in Kate Chopin s The Awakening. Women's Studies. Mar2016, Vol. 45 Issue 2, p122-141. 20p.

[2]黃汉平.拉康与弗洛伊德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3(01):16-20+170-171.

[3]凯特·肖邦.觉醒[M].焦丽艳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14.

[4]赖特·伊丽莎白. 拉康与后女性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精神分析觉醒凯特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数码印花
凯特的小店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