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本位”理论在职业院校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08刘洋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职业院校应用

刘洋

摘 要:汉字属表意文字系统,科学地分析和讲解汉字即通过构形析解它的构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汉字所记录的词义。“字本位”理论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以汉字的构形理据和规律为依托,逐步运用到古诗文学习中。本篇文章在简单介绍“字本位”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其在职业院校古诗文教学中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字本位 职业院校 古诗文教学 应用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绵长而又鲜活的生命力,有着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力量。然而,在职业院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却让人有些尴尬: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索然无味了无兴趣,大有望而生畏甚至望而生厌的感叹。所以,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现状,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促进古诗文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职业院校古诗文教学现状

笔者在经过调查职业院校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之后,从中发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便是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认为其内容枯燥无味,不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职业院校的大多数学生不仅认为古诗文的学习价值没有现代文学习价值高,而且还认为古诗文的学习过程十分繁琐,因为他们不仅要学习作者生平事迹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且还需要对古诗文当中的字词进行详细的理解和打磨,才能够真正理解。这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其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职业院校当中还存在着一种现状,那就是教师教学方式较为枯燥。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容易生搬硬套,开篇便讲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然后是按部就班的解决字词问题,最后再带领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含义以及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不仅丧失了古诗文的韵味,亦降低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进而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对古诗文相关知识底蕴的积累。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古调空自爱,今人多不弹”的认识,以逐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热情。运用“字本位”理论进行教学,便是一种既能让学生理解明了古诗文内涵,又能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二、“字本位”理论概述

人们将以字为基本结构单位的语言研究思路称为“字本位”。“字本位”这个概念最早见于郭绍虞写于1938年的《中国语词的弹性作用》一文,以“字本位的书面语”与“词本位的口头语”相对。徐通锵在《字本位和语言研究》中说到: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是汉语的载体,而且也是汉文化的“根”,因而需要以“字”这个“纲”为基础探索汉语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习得机制、学习规律和运用规律。

“字本位”理论中不仅包括普通语言学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亦包括我国传统语言学当中的一些研究特点与内涵。“字本位”理论在汉语语言事实的基础之上,对汉语自身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总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语文课程的实践化教学。

三、“字本位”理论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诗言志”“诗缘情”,诗文是情感的产物。是诗人情感的显性表现。由于中国古诗文讲求含蓄美,诗人总是将自己或强烈、或隐晦、或愤恨、或怜惜的情感隐藏在一个个文字背后。因此后人在领略文章真实韵味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揭开这一层层披着神秘外衣的“面纱”,从中挖掘作者内在被遮掩的感情。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便可通过“字本位”的方式来带领学生领略古诗文背后所隐藏的真情实意,通过深刻理解汉字中所隐藏的文化积淀,将看起来枯燥乏味的古诗文拼凑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和故事,并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从审美的角度去带领学生真正领略古诗文中所隐藏着的真情实感,激发他们探究汉字真谛的浓厚兴趣,古诗文的学习便会水到渠成。

【案例1】“羁鸟恋旧林”—《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一文是陶渊明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如何让学生把握作者喜爱田园、厌恶官场的真我情怀,便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在教学时可以出示“羁”的篆文字形“”,它由“”(网)和“”(马)两个部件组成。可以把马的篆文字形

“”与“羁”中马的字形“”进行比较,明了一匹绑住腿的马并不自由,由此引申出陶渊明在官场的生活也是如被羁之马般受尽束缚。运用“字本位”理论,从汉字本体入手,剖析字形,理解字義,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形成学习期待,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以此高效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而且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案例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史记·勾践灭吴》

课堂上,一位语文教师向学生讲解“栖”字的含义时,除向学生解释此字的字面意“栖身、停留”之外,进一步询问学生:“为何司马迁会用‘栖来表达越王被困于会稽的事实,而不选择其他字来体现这一层含义呢?”这位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栖”属于会意兼形声字,它在本意上指的是“鸟停宿”,之后又引申到居住与停留的层面。除了这一层含义之外,“栖”字还读作xī,表示慌张不安的意思。作者正是通过引用“栖”的这一层释义来刻画越王勾践兵败之后,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带兵而逃的落魄形象。教师通过延伸字义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把握文章的内在情感。通过剖析这个简单的“栖”字,便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越王勾践在兵败之时的凄惨模和急需寻求一个栖息之地的迫切心情。

长期如此“咬文嚼字”的地阅读训练,学生自然会自觉地关注文章的精微表达之处,深入文本深化阅读,培养良好的文本赏析能力。我想这才是职业院校语文古诗文教学需要深入探究的地方。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构成部分。运用“字本位”理论进行教学可以展现文化生成和创造的过程。它既能让学生明了记忆古诗文字词,又能深入把握古诗文内涵意蕴,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进一步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王宁《汉字学概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徐通锵《汉语结构的基本原理—字本位和语言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梁建青《“字本位”理论研究述评》,《文学教育(上)》2014年第10 期。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职业院校应用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从“意会”走向“言传”